揭二战日本人也没察觉的“集体精神障碍”极端礼貌,却也极端凶残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约翰·W.道尔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历史学教授、美国历史学会委员。他主要研究近现代日本史和美日关系,是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他写下了《无情之战:太平洋战争中的族种族与强权》一书,并在书中的篇章探讨了二次大战期间日本人展现的极端礼貌、却也极端凶残的矛盾民族性。

揭二战日本人也没察觉的“集体精神障碍”极端礼貌,却也极端凶残

向抗日英雄们致敬!

揭二战日本人也没察觉的“集体精神障碍”极端礼貌,却也极端凶残

为何日本人在二战中展现出极端礼貌、却也极端凶残的矛盾民族性?听听史学家怎么说。

20世纪40年代初权威专家们对日本人进行了相关的人格剖析,这对瞭解敌人的行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战争期间,美国的国民性格研究涉及日本、德国、缅甸、暹罗与罗马尼亚,不过,现在看来,美国有关日本国民性格的研究通常被认为是最有趣的一项研究。

看上去相互矛盾的行为,如极端礼貌和极端凶残,这就像一枚铸币的两面同时出现在日本文化之中。同样地,日本对其他国家的侵略,以及日本军队的残暴与狂热行为,都被视为由于受到国内压力而导致的结果。日本人一向古怪并与其他人格格不入,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发育不良。

事实上,从许多的理论中,有三组简单的词汇脱颖而出,成为定义日本国民性的核心概念。第一组词汇通常与原始人、部落民族有关;第二组词汇涉及幼稚和不成熟的特征,延伸到青少年犯罪和帮派行为;第三组词汇则借鉴诊断精神、情绪疾病时使用的临床医学词汇。

在有些学者看来,日本人是穿上衣服的原始人,或者如战时宣传所言,日本人是穿着现代服装的“野人”,因为他们仍然遵循部落模式,无论他们在读写能力、技术和外在装备上已取得了多少进步。人类学家们较为普遍的观点是,日本人的儿童教育方式中存在着长期的创伤与不安全感;在这样的基础上,佛洛德的追随者们又提出一种更引人注目的理论,认为日本人在婴儿(肛门和生殖器)发展时期形成了集体性的精神障碍。

根据这一理论,日本人对外侵略可以被解释为阴茎嫉妒论或阉割情结,这取决于外部敌人被视为强大还是弱小、是男性还是女性。

从表面上看,将日本人视为幼儿的观点有一项简单的解释:对西方人来说,东方的成年人通常看上去比他们的实际年龄更年轻。日本兵的平均身高只有5英尺3英寸,比他们的英美敌人要矮一大截。因此,“小男人”这个词还包含有一种直白的、体格上的含义。此外,日本兵的毛发也要比他们的白种人对手稀疏。在战争刚开始的几周,由于日本兵矮小的身材和胡须相对稀少的脸颊,竟然引起了一个谣言,谣传说进攻东南亚的日本军队,大多数是由没有经验和缺乏训练的少年组成。

揭二战日本人也没察觉的“集体精神障碍”极端礼貌,却也极端凶残

二战日本士兵

此外,英国社会人类学家杰佛瑞·戈尔的理论也迅速得到有影响力的媒体追捧,他最初标题是《日本文化主题》(Themes in Japanese Culture)的学术论文,经《时代》杂志概括后,以《为什么日本人会成为日本鬼子?》(Why Are Japs Japs)的题目发表。

戈尔从分析一开始就提出他观察到的现象:从表面上看,日本似乎是“人类全部历史中最矛盾的文化群落”,战争期间日本男性残酷并会时常表现出的虐待狂倾向,他将这种行为直接与

“日本人特有的伦理”联系起来,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日本人对仪式、整洁的极端重视。

在当代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病例中,那些过度沉迷于仪式、清洁和秩序的人,都通常被认为具有“强迫性精神病”症状。从统计资料看,这种行为在日本是很普遍的现象。

揭二战日本人也没察觉的“集体精神障碍”极端礼貌,却也极端凶残

二战日本士兵

“这个国家浅薄、傲慢且自负,但实际上充满了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有人说。“控制全世界的欲望”在个人层面上是压倒一切的,而在日本人集体心理层面则是一场灾难,因为日本人最终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试图征服全世界。

“由于日本人从小到大的养育方式,还有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除非他们能够理解并尽可能控制整个环境,否则,没有任何一个日本人会感觉到安全和安心。”

这就解释了以下事实:为什么封建时代的德川家族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期里,试图通过闭关锁国政策“控制”未知世界;而一旦日本向外面的世界开放后,他们就会疯狂地试图理解和掌握西方的学问;日本政府对日本社会的镇压和控制;日本在过去80年中“几乎连续不断的侵略战争史”,以及在当前征服世界的企图。

“日本人永远都不会感到安全,”戈尔得出结论,“除非,正如某些夸夸其谈的日本军方发言人所主张的那样,除非由日本天皇统治整个地球。”

【更多链接】内容为:抗日战争 - 百度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