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時蘇聯打日本人那麼輕鬆,而美國打日本卻很艱難?

電動車集團董事


首先,筆者需要先說明兩點。

第一,沒有哪場戰爭是輕鬆的。要流血的戰爭不會輕鬆,兵不血刃的戰爭也能讓相關方面繃緊神經。因而題目裡面所說的“輕鬆”,應該是一種相對的。換句話說,這個問題想問的,大概是:都是和日本進行戰爭,為什麼蘇聯戰事推進的比美國更高效。

第二,蘇聯在1939年和日本爆發過諾門罕戰役。一方面,雙方打著“蒙古國”和“偽滿洲國”的旗號進行角逐,這還涉及近代蒙古地區和中國的其他問題。另一方面,同時期美日並沒有大型衝突。所以這段時間的蘇日戰爭,將不在後面的比較範圍之內。

迴歸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個方面展開比較。

首先,是國內準備情況。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聯正式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到1942年底,蘇聯已全面進入戰時狀態。在蘇日爆發戰爭的中國東北地區,蘇聯已有大量軍事建設和儲備物資。這也就意味著,蘇聯能對與日本的戰爭做出及時的有效反應。

而美國,在正式參加二戰之前,國內對於是否參戰一直爭論不休。美國國內多方勢力互不妥協,美國民眾也持觀望態度。可以說,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發生,才讓美國下定決心準備參戰。也就是說,在美日間戰爭爆發的時候,美國並沒有準備好。即使是後來美國正式參戰,物資和軍力到位也需要一定時間。而在戰場上,分秒都可能出現機會。準備的充足與否使美蘇在面對日本時有了不同的表現。

然後,看美蘇面對的日本軍隊情況。

美蘇雖然都是面對日本關東軍,但美國面對的是被抽調去太平洋戰場的關東軍主力部隊,而蘇聯面對的日軍部隊並不是戰鬥力的核心組成部分。雖然美蘇都是和日本爆發戰爭,但他們真正遇到的對手實力卻有很大差距。
最後,是作戰環境。

我們喜歡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因為這些因素確實很重要。

而美蘇在面對日本時,蘇聯方面更有地理優勢。蘇日在中國東北爆發戰爭。東北什麼特點?陸地廣袤。蘇聯能使用坦克等重型武器,大規模兵團也能展開。而美國呢,要麼是暴露著的海洋,要麼是狹窄的島嶼。美國不是用飛機艦船和日本硬碰硬,就是靠人肉防護去登島。相比之下,美國方面要推進戰事,付出的代價就比蘇聯慘烈的多。
在這樣的境況下,蘇聯成了“收拾”日本,而美國是和日本“死磕”,蘇聯一方更輕鬆也就是自然了。


鄧海春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和美國都與日本發生過戰爭。

蘇聯與日本交戰的戰役主要有兩場,先是二戰初期的諾門罕戰役,再就是二戰末期蘇聯進攻中國東北的戰役。二戰的其餘時間裡,兩國一直保持著中立的和平狀態。

而美國和日本的恩怨就不用說了,整個太平洋都是他們的戰場,雙方發生的大大小小戰役不計其數。

那麼,為什麼明明當時美國國力超群,太平洋戰爭卻打了近4年,而蘇聯卻是在兩場戰役中都輕取日本呢?是蘇聯比美國強大太多的原因嗎?

(太平洋戰爭)

我們先來說說美日的太平洋戰爭。最初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其目的是要在“南下”掠奪資源的同時先發制人,重創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以此來使得美國海軍無法與自身抗衡。

實際上,日本的目的也算是達到了。他們不僅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出兵南洋,開始掠奪東南亞的豐富資源,同時也讓美國海軍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打擊。但要說讓美國海軍傷筋動骨,那還遠遠不夠。

由於日本襲擊的突然,美國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接連失去了東南亞諸多殖民地,甚至連自己國家的島嶼都被日本人佔領了。整個太平洋戰爭的開始階段,美國完全處於被動狀態,只能被日本人牽著鼻子走。美軍的士氣相對於連戰連捷的日本士兵來說,也是相對低迷的。

這樣的局面持續了近一年的時間,隨著中途島、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相繼勝利,美軍不僅扭轉了軍事上的被動局面,士兵在心理上也開始建立起了優勢。

再往後的大型戰役,像是硫磺島、沖繩島戰役,美軍已經吹響了反攻的號角。不過,儘管美軍已經發起了全面反攻,但卻意外地死傷慘重。

(受傷的美軍)

雖然日本不管是對空中的控制還是陸地裝甲部隊都遠不及美軍,但日本人卻利用對地形的熟悉,在戰役開打前,將島嶼地下挖成了地道迷宮。這樣一來,美軍的空中轟炸和裝甲車,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反而只能依靠血肉之軀去挨個攻陷每一個坑道,一不小心還會中了日本人陷阱。

而日本人則利用坑道遊刃有餘地阻擊美軍。雖然美軍最終還是能取得勝利,但每一仗卻都打得心驚膽戰,而且士兵們傷亡慘重。最終,心有餘悸的美軍還是放棄了登陸日本本土的計劃,轉而用原子彈結束了這場慘烈的戰爭。

再來看蘇聯方面。

二戰初期的諾門罕戰役,蘇軍的死傷是要高於日本的,但除此之外,蘇聯幾乎在所有方面都戰勝了對手。

(朱可夫舊照)

蘇聯方面由戰神朱可夫掛帥,並且利用了現代化的裝甲部隊,對日本進行了沉重的打擊。日軍的關東軍雖然十分強悍,但由於是在空曠的平原地區作戰,日本無法利用地形展開攻擊,反而是蘇聯的飛機坦克大發神威,日軍甚至只能利用燃燒瓶來炸坦克。後來選擇使用生化武器去汙染蘇聯的水源,但這些都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最終,日本輸掉了戰役,並從此放棄了北上的計劃,再也不敢打蘇聯的主意。

二戰後期,已是強弩之末的日本遭到了原子彈的轟炸。1945年8月9日,蘇聯由名帥華西列夫斯基親自率領150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向了駐紮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

而此時的關東軍早已不是當年那支強悍的部隊,隨著太平洋戰場上的接連失利,關東軍的精銳部隊早已經被大量抽調回了日本本土,為決戰做準備去了,而留下的士兵大都是老弱病殘。後來日本也曾擔心過蘇聯向自己發起進攻,於是又抽調了一大批沒什麼經驗新兵,甚至徵用了一部分偽軍來充量。

這批關東軍總數達到了近70萬,不過由於軍隊戰力實在太差,而且日本已經是窮途末路,他們在僅僅一週的時間裡,就被蘇聯紅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敗,最終戰死近7萬,被俘了60多萬人。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蘇聯打日本一點都不輕鬆,看到有些人幫蘇聯吹噓說諾門罕戰役,日本毫無抵抗之力,日本裝甲車全軍覆沒,蘇聯無一損失,我就好奇有人回答問題就不參考資料,信口胡說嗎?

我們看一下諾門罕戰役的戰果,所謂的大獲全勝事實上就是慘勝而已。蘇聯投入了坦克524輛,裝甲車384輛,壓制火炮542門,飛機500架。整個戰役蘇聯有超過7:1的坦克裝甲車,6:1的火炮優勢,3:1的兵力優勢。

蘇軍前後消耗作戰物資達80000噸,僅炮彈炸彈就消耗了31000噸,而日本總共消耗的作戰物資才2000噸。蘇軍損失了207架飛機,坦克車400輛,蘇聯戰鬥機和坦克的損毀的數量都超過日軍總數的一倍以上,不知道所謂的無一損失是怎麼吹出來的。

在這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蘇軍的傷亡人數遠超日軍。蘇軍在諾門罕戰役中死亡9703人,受傷15251人,而日軍僅死亡7696人,受傷8647人。在實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蘇軍還是有朱可夫指揮的,打出這樣的戰果,有些人還說日本被虐殺,毫無還手之力,不知道你們是這麼想的。

蘇軍自己也認為這場勝利來之不易,所以蘇聯表彰了17121人,有70人獲得蘇聯最高榮譽蘇聯英雄稱號,24個部隊獲得蘇聯勳章,衛國戰爭爆發後,在蘇德戰場上這些部隊由於作戰勇猛獲得了“近衛”的稱號,成為了蘇聯精銳中的精銳。

所以說蘇聯打日本輕鬆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在太平洋戰役爆發前的關東軍才是關東軍的精銳,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關東軍大多調到了太平洋戰場。隨後補充的軍隊都是新兵,差不多都是十多歲的娃娃兵,到了後期則越來越嚴重。1945年,關東軍只剩下一個空架子。到了二戰末期關東軍從120萬的規模,縮減到了70多萬,其中20多萬是在當地徵召的僑民。從下圖看看關東軍的精銳都到太平洋戰場做了美軍的炮灰。

不但把人調到了太平洋戰場,關東軍的裝備和補給也都補充到了太平洋戰場。1945年整個關東軍飛機不到700架,蘇聯遠東軍戰鬥機就有3000多架。關東軍的坦克以95和94式坦克為主,蘇聯的坦克T34為主,蘇聯普通坦克在關東軍那裡就是重型坦克。

這樣的懸殊的差距,再加上缺乏訓練的軍隊,日本焉能不敗。再看看太平洋島上的日軍戰鬥意志。在硫磺島戰役中,日軍要求每個士兵做好犧牲準備。要求每個士兵至少要殺死10名美軍,戰鬥異常激烈,美軍有時候一天只能推進5米。就在這個彈丸小島上美軍發射各種口徑的炮彈達30萬顆,足足打了36天。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個個以犧牲為榮。不斷會出現自殺式襲擊的行動。



這種氣氛甚至影響了日本本土,1945年2月,日本提出了所謂“一億玉碎決戰本土”,號召婦女和兒童都要上戰場。這個時候日本就已經是強弩之末了,蘇聯再出兵,也就相當於秋風掃落葉。所以不是蘇聯打日本輕鬆,而是美國已經把日本精銳消滅殆盡了。


漁耕樵讀


所謂蘇軍打日本容易,美軍打日本艱難,這是由於戰爭形態的不同造成的錯覺。

先來說美軍為什麼打的艱難。自從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日軍就把海空軍的大部分主力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甚至在太平洋戰爭開局之初,打得美國太平洋艦隊喪失戰鬥力三個月之久。如果不是南雲中一做賊心虛般的懦弱,可能日軍有可能會重演日俄戰爭的勝局,即一戰殲滅美軍太平洋艦隊主力。

即使,珍珠港的偷襲沒能獲得最大的效果,但仍然讓美軍損失慘重。而在南洋戰場上,日軍的陸軍還海軍們通力合作,就一件事,佔領地盤。英國殖民軍隊被打得丟盔卸甲,在菲律賓美軍也再次遭遇敗績。


在馬來半島上,甚至出現日軍的自行車部隊追著英國人的機械化部隊跑的戰爭奇觀。這說明一點,即在太平洋戰爭中,日軍投入的不管是海軍還是空軍或者是陸軍部隊,都是戰鬥力相當強悍的部隊。尤其是在太平洋上的島嶼中,日軍只調集甲種乙種師團上前線,這些部隊戰鬥力強悍,中下級指揮官能夠衝鋒在前,一般官兵悍不畏死,海軍則會盡力給陸軍和陸戰隊提供火力和其他技術裝備支持,可以說是日本軍隊的精華所在。所以美國軍隊在初期的跳島作戰中傷亡慘重,雖說美軍財大氣粗,火力傾瀉都不不叫事兒,可是在悍勇的小日本面前也不免有些發虛。

而蘇軍出兵東北進攻關東軍則是另一番局面。首先,東北是中國戰略的突出部,白山黑水,多縱橫大平原,適合大規模機械化部隊縱橫奔馳,利於大兵團決戰。在太平洋上的一個個島上只能是添油戰術的打,不可能幾十萬人大會戰,估計有的島嶼都裝不下那麼多人。

蘇軍是在結束歐洲戰場的戰爭之後才調集重兵集團到了遠東地區,並且派出了威名赫赫的蘇軍戰將華西列夫斯基元帥親自指揮戰鬥。大軍人數接近百萬,天上有上千架戰鬥機,地上有幾千輛坦克大炮,並且蘇軍的坦克是又結實耐操、火炮口徑大殺傷力足的t-34系列,這種坦克打日本坦克簡直就是筷子筒豆腐,一打一個穿。

況且,蘇軍的戰役能力和蘇軍將領的戰術指揮能力,經過蘇德戰爭的洗禮,絕對是世界一流的。這和剛剛開展之初的蘇軍簡直就是一天一地的差別。

對手如此強大,關東軍自身呢?隨著日本戰略局勢的惡化,關東軍從皇君之花逐漸變成了皇軍之渣。

太平洋戰爭開始之後,日本關東軍就響應大本營的號召,把最能打的主力師團都抽調到了太平洋戰場,好鋼用在刀刃上嘛,美國鬼畜的小名就是刀刃。到了1945年1月,美軍日益逼近日本本土,關東軍這座戰鬥力輸血機自然得瘋狂開動。到了4月時,美軍攻佔沖繩,開始大規模空襲日本。

日本國內開始集中主力準備其所謂的本土決戰,要一億國民總玉碎。大本營又從關東軍抽掉了7個師團和關東軍所儲備的近1/3戰略物資回日本本土備戰(航空揮發油2萬千升,普通揮發油3萬千升,彈藥13個師團會戰份額)。

關東軍眼看著快被抽乾了,萬一蘇聯人打過來,或者是中國軍隊大舉反攻中國東北可咋辦?沒辦法,臨時組建吧,日本當即召集在東北的退伍軍人25萬人,又召集後備役甚至是當地的僑民來加入關東軍。反正能抓來人就能當兵,管他什麼樣子,甚至抓了部分偽軍補充進戰鬥序列。這樣來看,關東軍的人數迅速膨脹,兵力達到24個師團,約70萬人。但實際上,

其中的有作戰經驗的老兵不足十萬人,大部分都是新兵蛋子,況且武器裝備嚴重不足,士氣低落。就這樣一隻軍隊面臨著已經成為世界一流強軍的蘇聯軍隊,作戰結果可想而知。


我們愛歷史


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日本在侵略中國的同時也和蘇美髮生過戰爭,但是蘇聯打日本卻很輕鬆,但美國打日本卻很艱難,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 迎戰的日軍不同。

在太平洋戰場上,因為日本比較中意美國這個香餑餑,所以與美軍對戰的是日本精銳部隊。

這些日軍有著豐富的叢林、山地實戰的經驗,而且依靠地勢的優勢與美軍對戰,美軍只能依靠自己的人力硬拼。

所以在島嶼爭奪戰中,日軍幾乎很難被攻破。

因此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並沒有取決定性的優勢,反而處於劣勢。

而蘇軍對抗的日軍則不同,是日本比較弱的關東軍,而且蘇日開戰的時候,美國的原子彈都已經投放,日本敗局早已定,軍力已經大不如前,因此蘇聯一擊日軍便潰。

2.時間原因

有書君在上一條原因已經說,日本和蘇聯開戰是美國投放原子彈之後。

所以日本和蘇聯的對戰時間並不長,因為沒過多久日本就投降了,但是日美開戰要比蘇日開戰早很多,美軍本身就處於劣勢,長時間的戰爭也讓美軍變得越來越弱,與日軍對抗也越來越費力。

如果美國不投放原子彈,蘇日戰場可能也會維持很長時間,蘇軍也被慢慢挖空,可能也會變得越來越費勁,畢竟日本是一個可以在中國戰場上攻打八年的國家,其力量也不容小覷。

3.蘇聯也付出了很大代價。

蘇日對戰中有一場出名的戰役叫做諾門罕戰役,史稱日軍陸軍最大的敗仗,蘇聯用很慘重的代價打贏了這場戰役。

並且失蹤和受傷人要高達日軍1000-2000,所以雖然蘇聯勝利了,但是損失重大,甚至比日本傷亡慘重。

但美國和日本的戰役中,美軍的損失沒有像蘇軍這樣慘重過。

以上就是有書君總結的幾點原因,有興趣的小夥伴歡迎在下面補充哦。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我不知道提問者所說的二戰中蘇聯打日本很輕鬆指的是什麼?如果是指的諾門罕之戰,那麼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您,蘇軍打得一點都不輕鬆,雖然蘇聯在陸軍戰術上要領先日軍一個時代,但這場戰爭的實際並不是蘇軍所描述的那樣是蘇軍輕鬆的大勝。

如果打得很輕鬆指的是1945年的解放東北戰役,首先蘇聯的確打的很輕鬆,但是1945年的日本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部署在滿洲的關東軍的主力部隊早已經被消耗在了東南亞戰場,已經遠不是鼎盛時期的關東軍。面對經過蘇德戰場歷練出來的蘇軍,日軍無論從裝備、戰術理念還是官兵士氣上都與蘇軍有巨大的差距,蘇軍橫掃日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我們再看美軍,二戰中美軍在太平洋戰場面對的是日本的海空軍甚至陸軍的主力部隊,而日本的海空軍具有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經過了長期的戰爭準備,所以在戰爭初期日軍甚至佔了上風。但隨著太平洋戰爭的推進,美國超強的綜合國力優勢顯現了出來,在裝備的質量和數量上都建立了對日本的碾壓優勢,所以在1943年以後,美軍相對日軍的戰場優勢已經十分明顯了。日軍的海空軍裝備在世界上處於先進地位,

而陸軍從裝備到作戰理念都十分陳舊,完全不具備二戰的水準,只能欺負一下尚處於農業時代的亞洲國家,面對歐美對手顯然不是對手。蘇軍主要面對的恰恰是日本陸軍,而美軍面對的主要是日本的海空軍,所以讓人們產生了一種蘇聯打日本很輕鬆,美國打日本很艱難的感覺。如果讓美軍和蘇軍換一換,結果會完全相反。


照理說事


網上曾流傳過二戰主要國家交戰制衡怪圈:

日本軍隊打不贏蘇聯軍隊

蘇聯軍隊又打不贏德國軍隊

德國軍隊又打不贏美國軍隊

根據這個鏈條,美國軍隊打日本軍隊應該比蘇聯軍隊打日本軍隊更輕鬆,但事實似乎恰恰相反,美軍打日軍很費勁,給人的感覺至少比蘇軍打日軍更費勁。蘇軍在二戰開頭和結尾的兩仗(諾門坎和二戰末期出兵東北)都把日軍打得稀里嘩啦,而美軍在太平洋戰場打日軍卻很吃力的樣子。

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上面的三句話只是段子,看看樂一樂就行,不必太較真。在真實的二戰中,蘇聯打日軍並不輕鬆,美軍打日軍也不容易,但不至於說太艱難。

蘇聯與鬼子交手主要在諾門坎戰役和二戰快要結束的時候,蘇軍雖然獲勝,但也付出不小的犧牲。在諾門坎戰役中,雙方陸續投入兵力十萬,歷時一個月血戰。蘇聯在名將朱可夫的指揮下,傷亡達2.4萬,其中陣亡約7000人。反觀日軍,傷亡1.8萬人,其中陣亡約7500人。看起來,雙方損失相當,蘇軍損失還稍大一點。要知道,蘇軍掌握著制空權並擁有大量裝甲部隊。第二次蘇日交戰是二戰末期蘇軍出兵中國東北,幾天之內就瓦解了幾十萬關東軍。事實上,此時的關東軍精銳大部分已經陸續南調到太平洋戰場,不復當年之盛。而且,蘇軍並未重創日軍,由於日本天皇投降,關東軍才放下武器。真要打起來,蘇軍至少也得付出個小十萬的傷亡。幾十萬關東軍又不是豬,不會等著蘇軍去活捉他們。

美軍和日軍的戰場就是太平洋上的那些島嶼了。太平洋戰爭初期,美軍當時的重點並非亞洲,而是歐洲。也就是說,美國沒把日軍當作主要對手,對日作戰上並未投入主力和精銳,而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卻投入了主力和重兵。這樣的美軍對上日軍,在初期自然有些吃虧。在這種情況下,美軍的表現依然可圈可點。如在瓜島爭奪戰中,美軍面對強悍的日軍並未退縮,反而給予其重大殺傷,一戰殲滅日軍2.5萬。在太平洋戰爭後期,美軍將作戰重心轉移到亞洲,日軍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在美軍攻佔日軍島嶼作戰中,艦炮支援射擊,空中戰鬥機可以隨時呼叫,地面部隊火力強大,打得日軍抱頭鼠竄。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硫磺島戰役,美軍唯一一次受傷人數超過日軍,得相當慘烈。美軍方面傷亡2.8萬人,日軍方面則是2.2萬人。儘管美軍損失慘重,但傷亡人數多和打得艱難還是有區別的。如果日軍和美軍實打實對抗,美軍憑藉強大的火力可以虐爆日軍。然而日軍卻喜歡鑽洞、爬山、打冷槍,使美軍防不勝防。另外,美軍面臨的對手大部分都是鬼子的甲等師團,這些部隊是鬼子的精銳,收拾起來很不容易,所以美軍能夠取得這樣的戰績已經不錯了。說到底,還是美軍家大業大,有錢任性,彈藥可以無限往日軍頭上傾瀉。

總之,蘇軍和美軍面對日軍之所以表現不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蘇聯和美國的作戰重心和投入不同(二戰初期蘇聯非常重視遠東,部署了重兵且由名將朱可夫指揮,美軍對亞洲戰場的重視和投入則遠遜歐洲);二是各自遇到的日軍強弱不同(二戰末期蘇軍在遠東遇到的日本關東軍今非昔比,而美軍在太平洋戰場遇到的日軍則是其甲等精銳師團)。

參考文獻:

1.關河五十州:《當關東軍遇上蘇聯紅軍》

2.興遠:《最殘酷的戰鬥:硫磺島戰役生還者講述》

“許述工作室”成員“醉臥沙場”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在二戰時期,日本是一個軍事實力非常強悍的國家,他能在二戰的亞洲戰場力抗美、英、蘇、中四國數年之久,足以證明這個國家的軍隊確實有其過人之處,這一點我們後人在做總結的時候必須要予以承認。

但是在日本對外作戰中,為什麼能夠和實力最強的美國軍隊相持不下,但是卻打不過蘇聯軍隊,這也主要是和三個國家的軍隊實力,以及日本在二戰前期制定的國家戰略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說白了日本拿出來九分力量在打美國,而對付蘇聯的則僅有1分力量,這就是為什麼會在戰爭中出現懸殊戰果的原因。

先海洋、後大陸戰略,使得日本政府在國家資源基本上都傾注在海軍身上,陸軍能獲得的資源很少。

日本是一個海洋國家,這個國家全部被大海包圍,這就意味著從戰略角度上講,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海軍都是保衛國家安全的決定性力量,在這一點上日本與英國的情況非常相似。

此外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這也導致日本在發展軍事力量的時候,缺乏足夠的鋼鐵等戰略資源,因此在制定軍事發展計劃的時候,就必須要有所側重,無法全面、均衡的發展本國的軍事力量。

所以在二戰前期,日本一直都將國內的主要資源全部都傾注在海軍身上,到1939年二戰正式爆發,日本海軍總共擁有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6艘,巡洋艦37艘,驅逐艦122艘,潛水艇 62艘。

等到日本海軍達到巔峰的時候,這一數字則上升為戰列艦12艘,攻擊和護送航空艦20艘,巡洋艦31艘,驅逐艦78艘以及130多艘的潛艇,這一數字已經接近剛剛參戰時,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軍艦數量了。

僅從武器裝備的規模上看,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初、中期,實際上總體實力已經完全可以和美軍進行全面對抗,再加上日本軍隊的軍事素質和作戰意志要遠高於美軍,這就是為什麼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會出現美軍節節敗退的主要原因。

日本政府在制定太平洋戰場作戰的戰略時,不僅將國內的全部海軍力量傾注在太平洋戰場上,連絕大部分精銳陸軍力量,也統統都拉到了這裡。

在二戰中,日本在中國大陸戰場、東南亞戰場以及太平洋戰場上的軍事力量投送比例,是非常懸殊的,這種懸殊不僅體現在海軍,而且還體現在陸軍上,從而導致幾個戰區中日本實力出現了較大的差異。

比如在整個戰爭期間,日本陸軍一共組建了17個甲種師團,其中只有一個被長期配置在中國大陸戰場上,而其他的16個在戰爭中後期全部都被配屬到了太平洋戰場。也就是說,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遭遇的是日本陸軍最精銳的作戰部隊,其戰鬥素養和戰鬥意志,絕對不是那種乙種或者丙種師團可以想比擬的。

所以等到1945年的時候,由於連年戰損等原因,導致部署在中國大陸的唯一一個甲種師團也是傷亡慘重,始終無法補充滿員,部隊中的裝備也主要還是以士兵為主,共約120萬人,5000多門火炮,1000多輛坦克和不足2000架飛機,裝甲力量主要以輕型坦克和裝甲車為主,沒有重型坦克。

而此時的蘇聯軍隊已經進入了全面的機械化時代,參加進攻東北戰鬥的蘇軍都是清一色機械化部隊,全軍共有1個坦克集團軍,3個空軍集團軍和3個防空集團軍,總計150萬人,26000多門 火炮,5500多輛坦克和3800多架飛機,坦克全部都是清一色的T26和T34中重型坦。

雖然在人數上蘇軍與日軍不相上下,但是在武器裝備上卻已經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正是這種武器裝備上的代差,使得日軍在防禦作戰時,根本就無法抵擋蘇軍的坦克洪流,雖然日軍也組織了敢死隊,抱著炸藥包炸燬了幾十輛坦克,但是並不能阻止戰爭的走向,最終還是被打得一敗塗地。

所以對於美國和蘇聯來說,由於日本在制定國家發展戰略的側重點不同,導致了兩國在同一場戰爭中遇到的不同強弱的敵人。總的來說蘇聯人打的是簡單難度的副本,而美國人打的卻是噩夢難度的副本,結果可想而知,要不是美國底子雄厚,就差一點讓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翻了盤,要是那樣的話可就搞笑了。


落下m


沒錯,蘇聯紅軍150萬精銳以摧枯拉朽之勢6天就消滅了75萬日本最精銳的關東軍。日軍實力的變化對美國和蘇聯來說,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正因為美國在太平洋戰場對日作戰的艱難,才導致蘇聯對日宣戰後的輕鬆。日本陸軍關東軍表現出的超強戰鬥力,使得盟軍在太平洋損失慘重,但也消耗了日軍的精銳力量。中國東北的關東軍早已不復當年之勇,被蘇軍很輕鬆的摧毀。

我們先看看美國在太平洋戰場所付出的代價,用“艱難”一詞也不過分。

1944年8月,美日在貝里琉島爆發了太平洋戰場中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激戰對峙70天后,剩餘日軍基本上都切腹自殺。這是日軍戰鬥意志最高的時期。整個戰鬥過程中,美軍陸戰1師、81步兵師共傷亡8000餘人。日軍在該島上的1萬多守軍幾乎全員戰死,僅有301人被俘,其中19人為日本人。

1945年4月,美日爆發了太平洋戰場中最慘烈的沖繩島登陸戰役,美軍將領巴克納中將率領18.3萬人,還有1400艘軍艦,在沖繩登陸。戰役持續一月多,日軍雖有人投降,但更多的人選擇了戰死。在戰鬥結束的前4天,巴克納被日軍炮彈炸死,他是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犧牲的最高指揮官。

此戰日軍死亡10萬人,沖繩居民死亡15萬人,美軍死亡1.4萬人。本次戰役日軍的自殺式攻擊把戰地變成了肉搏場,自殺性戰機佈滿了整個沖繩天空。三週內被自殺性戰機損毀了60多艘軍艦,造成3000人死亡。其中麵包山爭奪戰中,美軍共陣亡2000人。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海軍共損失巡洋艦1艘、驅逐艦5艘、補給艦1艘、運輸船5艘、魚雷艇8艘,飛機約200架,傷亡約5000人。1944年6月,美軍在馬里亞納島戰爭中傷亡2.2萬人,日軍傷亡約6.5萬人,損失了3艘航母,海軍航空兵損失殆盡。

1944年10月,在萊特灣大海戰中,日軍損失航母4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8艘、潛艇7艘、損失飛機500架,士兵傷亡1萬人。美軍損失航母3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1艘,損失飛機100餘架,傷亡2800餘人。此戰日本海軍基本覆滅。

1945年2月,美日在硫磺島戰爭中,日軍陣亡2.2萬人,被俘1000人,共計2.3萬人。美軍傷亡共計2.9人。美日雙方傷亡比為1.26 :1。在太平洋戰爭中,美軍通過海空作戰消滅了日軍的精銳主力,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用“艱難”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美軍面對日軍獲得了艱難的勝利,為何蘇聯紅軍可輕鬆的摧毀日本關東軍?

首先,日本投降前的關東軍已不是之前的精銳之師。關東軍組建之初的確是最精銳的軍隊,隨著戰爭的擴大,逐步擴建到70萬人,最高峰時達到120萬人。為應付東南亞的戰事,1943年,日本大本營一次性抽調35萬關東軍精銳去了太平洋戰場,關東軍精華幾乎被抽調殆盡。後來的這75萬人基本是拼湊起來的,其中有學生軍、朝鮮軍、還有、抓的壯丁,戰鬥力可想而知。

其次,日本敗局已定,關東軍人心惶惶一觸即潰。1945年,當美國投下原子彈後,日本天皇已即將作出投降決定。這一悲痛消息和消極情緒已全部蔓延到了在東北和太平洋的軍隊。他們基本放棄進攻,關東軍更是鬥志全無,沒有作出抵抗的準備。蘇聯宣戰後迅速發動突然襲擊,關東軍防線全面崩潰。

最後,蘇聯在軍力、武器、補給上擁有絕對優勢。在武器方面,蘇軍裝備水平已經遠遠超過了日本裝備,加之蘇軍全是機械化的軍隊,火力強過日本很多倍;在人數方面,蘇聯投入了150萬精銳之師,歐洲戰爭結束後,這些軍隊戰鬥力強悍;在補給方面,日本國內經濟面臨崩潰,武器彈藥極其缺乏,得不到有效補充。


野史也是史


1941 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次日下午美國對日宣戰!

珍珠港空襲持續了兩個小時,日軍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珍珠港內有40餘艘船被擊沉,其中戰列艦8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3艘,還有一些別的船隻,共計噸位30多萬。美軍的飛機被摧毀了260多架,另有4000多名美軍傷亡,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對日宣戰。


美軍的太平洋艦隊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無足輕重,在此後的6個多月中,美國都沒有太大的作為!1941年12月8日,部署在菲律賓的美國遠東空軍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日本飛機將機場上停放的飛機進行了狂轟濫炸,短短几分鐘,一百多架飛機就被摧毀。在以後的巴丹戰役中,美軍在既無空軍又無海軍的情況下慘敗,投降人數達到了八萬人。美軍在1941年開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打了五年時間,都是在日本兵強馬壯的時候打的。

而蘇聯是日本被美國投了兩個原子彈後,才對日宣戰的,到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就宣佈無條件投降了。

因此,美國在打日本時,日本軍事實力還很強,士兵的單兵素質也高,且對天皇忠心不二,到了蘇聯宣戰的時候,日本已經是強弩之末,無論是實力和精神面貌都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才會有蘇聯打日本人輕鬆,而美國打的很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