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灼說出14字,梁山損失近千名兄弟,林沖果斷決策避免全軍覆沒

水滸中的雙鞭呼延灼,在歷史上也有原型,是一位勇猛的大將。水滸傳中,就是這位近乎完美的好漢,在一次戰鬥中出現了致命的錯誤,導致梁山損失近千名兄弟。

呼延灼說出14字,梁山損失近千名兄弟,林沖果斷決策避免全軍覆沒

雙鞭呼延灼

呼延灼本來是汝寧郡都統制,武藝高強,殺伐驍勇,有萬夫不當之勇。經高俅推薦,率兵攻打梁山,開始呼延灼指揮連環馬大獲全勝,宋江吳用請來連環馬的剋星金槍手徐寧訓練出一支特種部隊,用鉤鐮槍大破連環馬,又過數日,宋江吳用用計活捉呼延灼,併成功勸降,成為梁山上一員虎將。

呼延灼說出14字,梁山損失近千名兄弟,林沖果斷決策避免全軍覆沒

金槍手徐寧

呼延灼上梁山後,馬上參加了晁蓋攻打曾頭市的戰鬥,這一戰,本來是晁蓋證明自己實力之戰,有時欲速則不達,太想證明自己了,反而證明不了。晁蓋不顧宋江吳用等人的勸阻,非要出兵不可,一交手,發現自己想錯了,打仗不是自己想像的那麼容易,特別是曾頭市連續三天不出戰,讓晁蓋更是著急,後來來了兩個來歷不明的和尚動員晁蓋去偷營劫寨,林沖說這其中怕是有詐,晁蓋根本不信林沖的話,執意要去,林沖說要去也是我帶人去,晁蓋不同意,親自帶人去,其中就有呼延灼。

呼延灼說出14字,梁山損失近千名兄弟,林沖果斷決策避免全軍覆沒

晁蓋中箭

這一去正中了敵人的奸計,進入了對方的埋伏圈,還中了一支毒箭。幸虧呼延灼等人拼死把晁蓋救回來,林沖在外面接應,苦戰到天明,才殺出重圍。此時林沖叫上車子,讓三阮、杜遷、宋萬把受傷的晁蓋先送回山。其餘15個頭領召開了緊急會議。有人提議:“今番晁天王哥哥下山來,不想遭這一場,正應了風折認旗之兆。我等只可收兵回去,這曾頭市急切不能取得。”

呼延灼說出14字,梁山損失近千名兄弟,林沖果斷決策避免全軍覆沒

史文恭

客觀的講,這個提議很好,當時的情況,對方士氣高漲,梁山人馬士氣低落,對方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絕對有利的局面,梁山損兵折將,特別是連主將都危在旦夕,這仗沒法繼續打了。只要大家不說反對,就可以這麼愉快地決定了,回到梁山,避免不必要的損耗。可此時呼延灼卻說:“須等宋公明哥哥將令來,方可回軍。”當日眾頭領悶悶不樂,眾軍亦無戀戰之心,人人都有還山之意。

呼延灼說出14字,梁山損失近千名兄弟,林沖果斷決策避免全軍覆沒

亂戰

當晚二更時分,忽聽外面大亂,前面四五路軍馬殺來,林沖一聽,一齊上馬,看三面山上火把齊明,四下裡吶喊到寨前。林沖領了眾頭領不去抵抗,拔寨都起,回馬便走。曾家軍馬,背後卷殺將來,兩軍且戰且走,走過了五六十里路,方才得脫。清點了人數,又損失了五七百人。眾人只能往梁山方向走。在路上遇到了戴宗來傳宋江軍令,教眾頭領回梁山。如果不是林沖果斷帶頭往回趕,這一支梁山軍真可能全軍覆沒。

呼延灼說出14字,梁山損失近千名兄弟,林沖果斷決策避免全軍覆沒

將令

這一戰,呼延灼在關鍵時刻說的這14個字,直接導致梁山白白損失五七百人,呼延灼為什麼這麼說呢?當時林沖等人為什麼不反駁呢?一是因為他是按正規軍隊的作戰程序,前進後退都得有長官的命令,不能自作主張,但是那是在有長官的情況下,當時最高長官受傷不在現場,要聽第二長官(宋江)的軍令。二是因為在場的人缺少一個擁有指揮權的人,如果有宋江、吳用、公孫勝在場,可以下令,別的人都沒有這個權力。晁蓋中箭後,不能說話,也沒委派臨時指揮官。三是大多數人只會認死理,不會靈活處理。

呼延灼說出14字,梁山損失近千名兄弟,林沖果斷決策避免全軍覆沒

林沖

今日一悟: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是基本的軍事常識,可還是有許多人不敢根據現場情況當機立斷,有的是怕擔責任,有的患得患失。要學習林沖這種根據實際情況果斷決策,千萬不要像呼延灼那樣拘泥於常規程序,不敢隨機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