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與我國南方降水息息相關的南支槽

谈谈与我国南方降水息息相关的南支槽

近期,我國南方地區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給公眾生活和出行帶來不便。氣象專家表示,暖溼氣流強大且持久是造成此次降水天氣的主要推手。而這強大又持久的暖溼氣流則與青藏高原南側不斷生成的南支槽有關。“南支槽”這個詞彙,經常與南方降水相伴而出現,那麼南支槽到底是什麼呢?它會對我國的天氣有什麼影響?

南支槽到底是個什麼“鬼”?

南支槽是一種天氣系統,是低緯度地區活動的低槽。南支槽也稱副熱帶西風槽,一般是指500hPa南支西風氣流上的短波槽,是副熱帶系統減弱南退、西風帶系統建立並維持的產物,它與西風帶低壓槽東移及受青藏高原大地形阻擋形成的南支系統關係密切。南支槽前對應有輻合上升運動和降水區,槽後則對應輻散下沉氣流,天氣晴朗。它往往是我國冬季降水,尤其是南方降水的關鍵。

圖片為2019年1月大範圍降水過程的系統配置圖。來源:網絡

1月9日,遊人在江蘇南京雨花臺風景區冒雪遊玩。當日,受南支槽影響我國多地迎來降雪天氣。

南支槽一年四季均有出現,尤以冬半年(12月至次年5月)出現最為頻繁。歷史上在1976-1985年10個冬季中共出現了142次南支槽,平均5-6天就有一次。可造成大雨、暴雨、雷暴、冰雹、大風等天氣。夏半年的南支槽無論強度和次數都遠小於冬半年,主要是由於夏半年季風活躍,強西風帶北縮,西風槽不易南伸到中低緯所致。

冬季南支槽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第一類是原來在地中海到北非的副熱帶西風槽,沿著副熱帶急流東移過來的。

第二類是由於上游的地中海到北非地區的槽脊發展,引起下游70°E附近或90°E附近的小槽發生而產生的。

第三類是因為中緯度西風槽向南發展,在副熱帶西風帶上的70°E附近誘生出一個小擾動,隨後由於中緯度西風槽沿青藏高原北側較快地東移,小擾動槽在高原南側移速較慢,從而發展形成一個獨立的南支槽。

第四類是位置偏南(15°-25°N)、對流層上傳從北非移來或阿拉伯海附近產生的副熱帶西風槽。在它移過印巴次大陸時,500hPa及以下各層均無反應,只是當其移至中南半島到南海地區時,才對那裡的天氣產生影響。

第五類是西風大槽東移遇青藏高原,因地形阻擋被分為南北兩支,北支沿高原北側快速東移,南支繞高原南側東移而被稱之為南支槽。

2018年1月降雪過程中南支槽移動路徑示意圖,圖片來源網絡。

南支槽對我國天氣有什麼影響?

南支槽是影響我國南方地區的重要天氣系統,不僅帶來降水,還時常造成暴雨、冰雹、大風等災害性天氣。例如,2008年南方發生的雨雪冰凍天氣也與南支槽活躍有關。

南支槽的活動主要影響冬季的水汽輸送,由於南支槽位於孟加拉灣地區,槽前西南氣流可以將孟加拉灣的暖溼氣流輸送至我國西南和華南等地區。在冬季水汽較少的情況下,為強降水天氣提供水汽來源。當南支槽位置不同時,水汽輸送的區域不同,從而導致雨雪天氣發生的地區不同。

當南支槽偏西時,最大水汽輸送異常中心在孟加拉灣北部地區,西部地區處於偏南水汽輸送異常區,西藏東部地區和雲南西北部地區處於西南水汽輸送異常區,對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地區降水水汽輸送最為有利。

當南支槽位於中部時,水汽輸送異常中心隨之東移,最大異常水汽輸送帶自孟加拉灣東部延伸至西藏東南部、雲南一帶,西藏西部地區為偏東水汽輸送異常,東部為偏南水汽異常,雲南、四川南部、貴州等位於水汽輸送異常大值帶上,在冷空氣的配合下產生較大的降水。

當南支槽偏東時,氣旋式渦旋中心位於孟加拉灣北部,最大異常水汽輸送帶自孟加拉灣東南部經中南半島延伸至雲南東南部、貴州到達廣西、廣東東部和湖南、江西地區。

圖為南支槽位置偏西(a)、中部(b)、偏東(c)活動時整層水汽輸送通量異常分佈,紅色箭頭表示水汽輸送,紅色圓圈表示降水發生區域。圖片來源:《南支槽的客觀識別方法及其氣候特徵》

影響我國冬季南方降水的天氣系統還有哪些?

除了南支槽,影響我國冬季南方降水的天氣系統還有中高緯度的阻塞高壓,低緯度的副熱帶高壓,以及中緯度的江淮氣旋、切變線等等。這幾種天氣系統一年四季都比較常見,尤其是阻塞高壓和副熱帶高壓,二者是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

而江淮氣旋主要生成在長江中下游以及淮河流域的區域內,是具有明顯的冷暖鋒結構的氣旋系統。和南支槽不同的是,江淮氣旋是造成江淮地區大風、暴雨和雷暴的主要天氣系統之一。

切變線是風向或風速發生急劇改變的狹長區域,主要出現在700hPa或850hP高空。而南支槽主要出現在500hPa高度場上。冬季,高空西風急流遇青藏高原分成南、北兩支氣流,在高原以東匯合形成的切變線是影響我國西南地區的重要天氣系統。(編輯:李慧)

林志強.南支槽的客觀識別方法及其氣候特徵[J].高原氣象,2015,34(3):684-689.

秦劍,琚建華,解明恩,等.低緯高原天氣氣候[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