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负面营销切不可涉及品质

​进行负面营销的出发点是传播、扩大知名度、增加流量等目的。负面营销本身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想要借助负面事件易传播、低成本等特性,我们只需要为事件增加一些负面倾向的元素,并非真正为产品、为公司制造一场负面。

负面营销不可涉及品质

自身产品的功能、商品的品质不能拿来做负面事件进行营销,否则极易造成用户、潜在用户对产品的不信任。

即便是通过类似设问的方式,先质疑产品品质,再借助权威鉴定证实质疑不成立,也很难让用户对产品留下好的印象。

做负面营销切不可涉及品质

例如,可口可乐旗下的一款产品零度可乐,先被爆出其成份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负面消息,再通过食品卫生部门来进行证实阿斯巴甜成分是安全的。

表面上看,证实了阿斯巴甜成份的安全可以使人们放心,但在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时,难免会心存怀疑。再加上碳酸饮料行业整体的颓势,零度可乐已在2017年被可口可乐公司下架。

做负面营销切不可涉及品质

拿品质做文章,从两个角度来看,是极为不利的:

其一,信息的不对称传播。

现如今,用户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导致了很多人很可能只阅读到系列连续报道中的一部分信息,而非全程进行关注。

同时,受事件有趣程度的影响,再加上传播者的个人偏见,正负面共存的消息中,更倾向负面的部分传播速度、传播范围通常会大于正面。

这种情况下,用户只阅读到负面部分的概率要远高于正面。也就是说,拿品质做负面虽然在整体流程上最终可以自圆其说,但用户有可能只了解到不利于产品的那部分。

做负面营销切不可涉及品质

其二,当今中国的市场中,消费者的疑心强于欧美国家的消费者。

这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假冒、伪劣丛生所造成的后遗症。一旦产品爆出品质问题,即便得到了圆满的解释,也依然会让用户存有疑心。

就像有的产品传出泄漏用户隐私的问题,有的饮品传出非法添加剂的情况,即便最终通过权威机构、通过媒体证实并不存在,用户在进行选择时也难免心怀芥蒂,更为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