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随着天气冷热反复

手足口病又双叒进入了高发期!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之前以为手足口病只是春夏季高发,秋天总可以安心了吧。没想到,秋季开学后,又迎来了手足口病小高峰!

一些幼儿园刚开学不久就纷纷停课,还来不及出去high的妈妈外婆们只能继续在家带娃。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朋友圈截图

今年是手足口病的高峰年

虽然每年都在讲手足口病的预防,但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

去年,全国报告手足口病病例就达192万,死亡病例95人,在丙类传染病报告中发病、死亡人数是最高的。

广东在2013-2017年间,手足口病平均发病率和死亡数更是位列全国第三。

今年4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局长毛群安就预计2018年是手足口病的高峰年。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这病可不止长疹子这么简单,严重的甚至关乎孩子性命。

对此,深圳疾控提醒大家,6月龄-3岁婴幼儿最容易中招,家长应尽早带他们接种疫苗并做好日常防护,以避免感染。

手足口病到底是什么来头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多发于5岁以内的孩子,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

同时,它也是一种出疹性的疾病,出疹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口腔、手、足等部位,故此得名。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手足口病喜欢扎堆出现,现在正值孩子上学聚集的时候,老师和家长要务必重视手足口病的防控呀!

这病怎么传染到宝宝的?

这种病的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其中,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该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除此之外,婴幼儿还可通过接触患者或通过被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疱疹液污染的手、日常用具、衣物等感染。

这病没有特效药 重在预防

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孩子更多需要的是家长和学校的用心照顾和陪伴。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01

家庭防预篇

宝爸宝妈们如果发现宝宝出现发热、手、足、口出现疱疹时要及时去医院问诊。

如果宝宝高烧,皮肤发冷精神差,手脚发抖、抽搐要第一时间把宝宝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当然,比起事后折腾,不如谨记抵御手足口病的“15字口诀”哦!

勤洗手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宝宝要洗手

宝宝饭前、便后,或者外出回家之后,爸妈要给宝宝洗手。有些宝宝喜欢吸吮手指,更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爸妈要洗手

爸妈在和宝宝玩耍、给宝宝换尿布或处理便便之后,要洗手。

洗手要彻底

为了洗干净双手,建议用流动的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至少洗20秒。洗完之后,要用各自的毛巾擦干。

吃熟食

给宝宝吃的食物,一定要确保“全熟”。

生冷食物no!

半生不熟no!

喝开水

给宝宝喝的水,要彻底煮沸,生水就不要给宝宝喝啦。

勤通风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

另外,在手足口病流行的时候,尽量不要带宝宝去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晒太阳

宝宝的衣服、尿布、毛巾、被褥等物品,要经常换洗和晾晒。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次给宝宝使用餐具或奶瓶之前,进行高温消毒。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02

学校预防篇

• 落实晨检制度。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和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至医院就诊;患儿所用物品应立即消毒;学生和幼儿患病期间应停课休假,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方可复课。

• 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登记报告工作,发现发热、出疹病例异常增多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 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每日落实学生和幼儿勤洗手

• 各类场所(如教室、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保育室、宿舍、教研室等)应保持空气流通和室内外卫生清洁。

• 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饮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厕所进行清洁消毒;定期对衣物、被褥等阳光暴晒。

• 校内、园内进行午睡的学生和幼儿应有独立的卧铺,卧具独立存放。

• 如配备校车,应保持校车卫生清洁;校车应以自然通风为主,密闭的空调车应开启通风装置;每天对校车的门把手、座位、扶手、车厢地面等进行消毒。

更多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戳下面链接哦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一图读懂|手足口病防控核心信息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资料来源:广东疾控,深圳卫计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