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情況的房屋徵收補償比例應當高於1:1,你知道嗎?

很多拆遷戶都存在這樣的疑問,“現在國家的拆遷補償政策到底是一比幾?為什麼有的地方都給了1:2、1:3的賠償比例,我們這邊才給1:1.3,這太不公平了。”

的確,一些地方拆遷補償比例高的驚人,而一些地方只願意按1:1的比例進行補償,甚至一些地方的補償比例低到了1:0.8或1:0.7。人家吃肉自己喝湯,這是為什麼?

這幾種情況的房屋徵收補償比例應當高於1:1,你知道嗎?

房屋徵收應遵循“公平合理補償”原則

首先要告訴大家國家並沒有統一的拆遷補償比例規定,拆遷比例都是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但都必須嚴格遵守《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公平合理補償原則。

在房屋徵收時,應當確保被徵收人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並在此基礎上有所改善,這才是徵地拆遷的初衷。

至於補償的比例怎麼確定,那就要看被徵收房屋的實際價值是否得到體現。

這種情況下,房屋拆遷補償比例應當高於1:1,或達到1:2或1:3

在拆遷實踐中,確實存在超過1:1的補償比例。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一是政府徵收時,被徵收房屋和安置房差價巨大

這幾種情況的房屋徵收補償比例應當高於1:1,你知道嗎?

即選擇產權調換時,沒有進行原地回遷,而且被徵收房屋的價值與安置地點周邊房價存在較大的差價。這就決定了房屋產權調換的比例往往會高於1:1。

比如被徵收人的房屋地處市中心一環地段,周邊房價在1.8萬元一平,而拆遷安置房的位置在繞城外,比較偏遠,市場價在6000元。那麼產權調換就不能按照1:1來補償了,應該按照1:3的比例置換才合理,即1平米置換3平米。

二是地塊價值高,開發商來徵收時,給出高額補償

比如某地市中心的某一黃金地塊,被開發商看中用於開發高價值的商業項目。那麼開發商往往會開出很高的拆遷賠付比例,通常都是高於1:1,達到了1:2甚至1:3的。這種情況下,通常是拆遷戶和開發商談判博弈的結果。

這幾種情況的房屋徵收補償比例應當高於1:1,你知道嗎?

這在各地是有相關案例的,比如2017年四川成都市城東一環某地塊即是如此,拆遷戶拿到了1:2.5以上的補償比例。

這些情況下,房屋補償比例可能會低於1:1

按層高區分:或層高低於2.2米結構簡單的房屋,按照1:0.5的比例補償。對於樓上閣樓補償按照1:0.8的比例計算。這是地方性規定。

按樓層數區分:一些地方規定,被徵收人房屋超過三層的,從第四層開始房屋補償比例按1:0.7計算;超過6層的,按1:0.6計算;超過7層的不予補償。這是一位當事人告知我們的。

按航拍圖區分:主要針對無證房屋。房屋航拍圖在2017年後的,零補償。航拍圖在2014年後的,按1:0.6補償。航拍圖在2010年後的按1:0.7補償。

這幾種情況的房屋徵收補償比例應當高於1:1,你知道嗎?

按違建區分:認定違建後,補償常會低於1:1的比例。一些地方會本著人道主義原則,給予一定比例補償,通常是建設成本的補償。也有一些地方,不會給予補償。

以上就是愛土拆遷律師團對於房屋徵收比例高於1:1和低於1:1的兩種情況分析。

同時提醒大家應當特別注意補償比例低於1:1的情況,小心徵收方以“拆違促拆遷”、故意低評壓低補償的違法徵收行為。在遭遇違法徵收時,大家可積極依法維權,爭取合理補償。

你們當地拆遷補償比例給的一比幾?補償合理嗎?您滿意嗎?歡迎大家在文章末尾留言討論。

如果您還有徵地拆遷方面的疑問,可關注我們的頭條號 愛土白茹,發私信諮詢。也可以直接點擊文章末尾下方的藍字 瞭解更多,進入我們官網獲取律師聯繫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