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門神、貼對聯,在民間流傳的背後藏著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

最頂級的文物 最驕傲的歷史 最傳奇的故事

貼門神、貼對聯,在民間流傳的背後藏著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

薦福寺的創立,實為皇室權利鬥爭、皇權政治嬗變的產物,其社會功用由王宅改為寺院 ,由居所改為祈福之地,其後,這裡逐漸發展成為一處翻譯佛經的“譯傳中心”。

貼門神、貼對聯,在民間流傳的背後藏著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

|薦福寺一角|

薦福寺作為曾經蕭瑀的住宅,也作為楊廣的晉王府宅邸,被時人認為是一塊福地。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蕭瑀被視作忠君愛國的標杆,而秦瓊與尉遲敬德則被民間奉若神靈,視作避邪、驅鬼、祈福的門神形象。尤其到了春節期間,家家戶戶堂屋門口上都會貼上武將形象的“門神”。武將門神年畫流行於隋唐以後,而秦瓊與尉遲敬德作為門神正是於唐朝所確立。

貼門神、貼對聯,在民間流傳的背後藏著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

|中國古代門神的發展示意圖|

01

門神是民間年畫最早也是最常見的題材,起源於古代的門祭或祀門,我國古代民間門神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貼門神、貼對聯,在民間流傳的背後藏著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

|初冬的薦福寺|

首先,門神最早源於人們的對自然與圖騰的崇拜,通過宗教祭祀的方式舉行門祭,祈求神靈保佑、避邪消災,這一時期的門神形象主要來源於《山海經》中所描述的神仙形象。

貼門神、貼對聯,在民間流傳的背後藏著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

《山海經》中說:“在滄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顆大桃樹,枝幹蜿蜒盤伸三千里,桃枝的東北有一個萬鬼出入的鬼門,門有上兩個神人,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他們把守鬼門,專門監視那些害人的鬼,一旦發現便用蘆葦做的繩索把鬼捆起來,扔到山下喂老虎。於是黃帝向他們敬之以禮,歲時祀奉,在門上畫神荼、鬱壘和老虎的像,並掛上蘆葦繩,若有兇鬼出現二神即抓之喂虎。”

貼門神、貼對聯,在民間流傳的背後藏著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

|桃符|

門神的前身是桃符,古人認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克百鬼。所以從漢代起便有了用桃作辟邪之具的風習,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漢族民間慢慢地就用桃木刻成神荼、鬱壘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

貼門神、貼對聯,在民間流傳的背後藏著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

|漢代墓門輔首|

貼門神、貼對聯,在民間流傳的背後藏著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

|墓門輔首|

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貼門神、貼對聯,在民間流傳的背後藏著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

|桃符(左神荼、右鬱壘)|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

明朝初年時,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良好心願。

貼門神、貼對聯,在民間流傳的背後藏著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

02

其次是人們對封建迷信的過度沉迷,驅鬼是這一時期的主要作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發展出了有關門神的禮儀

。根據史料記載,周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祀門”的活動,而且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典禮。《周禮·月令》中規定“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大割祀於公社及門閭,臘先祖五祀”,這就是說,“五祀”是中國古代祭俗中的常態,有戶神、灶神、土神、行神以及門神。

貼門神、貼對聯,在民間流傳的背後藏著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

|五祀神像|

到了隋唐時期,由於秦瓊(秦叔寶)與尉遲敬德(尉遲恭)護衛李世民的事蹟在民間傳開,普通老百姓紛紛效仿,隨後秦瓊與尉遲敬德年畫成為門神的代表。這個時候,門神已發展出多層寓意,

祈福便是其中的一條分支,如天官賜福、福祿壽三星、麒麟送子、雙喜臨門、一團和氣、聚寶盆等。

03

秦瓊與尉遲敬德是怎麼樣成為門神的,民間有不同的傳說,最令人信服的說法是與玄武門之變有關。

貼門神、貼對聯,在民間流傳的背後藏著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

|門神(左秦叔寶、右尉遲敬德)|

據說在玄武門事變以後,李世民因為殺害自己的親哥哥與親弟弟而愧疚不已,晚上時時從噩夢中醒來,似乎是他們的鬼魂在纏著李世民,這讓李世民深陷痛苦之中,他也因此而得上了失眠症。可是該如何是好呢?這個時候,太宗的一位妃嬪想出了一個主意,“既然前太子李建成與皇子李元吉是在玄武門之變中被殺的,就應該找當初砍下他們頭顱的猛將,因為鬼魂仍然會對殺他們的人害怕”於是,李世民就昭命秦瓊與尉遲敬德保駕護航,可是他們也年事已高,白天要忙著打點朝政,晚上還要保護他入睡,這樣實在不行。最後,有位妃子提議讓畫工為秦瓊與尉遲敬德畫個畫像,貼在門口,遠遠看去,就好像他倆站在門口一樣,這樣以來鬼魂就不敢靠近糾纏於他。

貼門神、貼對聯,在民間流傳的背後藏著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

|桃符門神|

沒過多久,這個方法奏效了,唐太宗再也沒有受到過幽魂的驚擾。上有所行,下必效仿,於是民間紛紛效仿,一直流傳了下來,這就是秦瓊與尉遲敬德作為門神的民間故事,至今民間所貼門神還是秦瓊、敬德的形象。

相傳,秦叔寶的武功資歷都在尉遲敬德之上,而且還幫助唐太宗降服過尉遲敬德。所以,如若張貼門神畫,應左為秦叔寶,右為尉遲敬德。對於武將門神的圖像特徵單從二位將軍畫像上的姿勢和行頭分類:秦叔寶為白臉、留五綹須,尉遲敬德為紅臉、蓄連鬢須,二位門神皆御盔甲、持武器。這樣的穿著打扮迎合和繼承了中國古代戲劇人物舞臺扮相的傳統樣貌。

貼門神、貼對聯,在民間流傳的背後藏著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

貼門神、貼對聯,在民間流傳的背後藏著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

在民間流行著這樣一首歌謠,“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基本上概括了古代貼門神風俗的基本觀念,那就是渴望擺脫災難,擁有幸福。

薦福寺作為唐朝時的三大譯經場所之一,它傳承了宗教對於百姓精神寄託的教義,人們紛紛前往薦福寺祈福。隨著小雁塔的建立,薦福寺的福文化除了宗教因素以外,逐漸地形成了極其豐富的社會活動。

貼門神、貼對聯,在民間流傳的背後藏著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

|雁塔題名|

有唐中宗時的“應制作詩”,有明清兩代形成的“雁塔題名”以及“雁塔晨鐘”祈福活動,還有民間活動的戲場等,使薦福寺成為一處可供文人聚會以論道作詩、百姓賞景以娛樂消遣,既可禮佛、又可遊玩的祈福之地。

參考文獻:

1、《門神的起源與流變——基於民俗文化生態下的門神造型研究》,向靜;《民族藝術研究》,2011年06期。

2、《門神的來源及演變》,張獻忠;《華夏文化》,1997年03期。

3、《中國古代門神信仰的由來與嬗變》,段塔麗;《陝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0年9月第17卷03期。

4、《門神的祭祀及演變》,楊琳;《文化研究》,2000年02期。

5、《門神探源》,李見勇;《貴州文史叢刊》,2002年02期。

6、《門神文化研究》,吳天明;《中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5月第22卷第3期。

7、《中國民間門神崇拜初探》,戴欣佚;《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年04期

8、《古代的門神》,王吳軍;《團結報》,2005年12月第008期。

-END-

由陝西曆史博物館與西安市絲綢之路文化旅遊研究會共同編著

強躍館長親筆題字的《國寶手記》現已開售

複製這段描述¥1gJzbngm0Ps¥打開淘寶

一鍵下單

或淘寶搜索陝西曆史博物館旗艦店進行購買

貼門神、貼對聯,在民間流傳的背後藏著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


我知道聰明又好看的你

會忍不住想戳下面的鏈接

來來來,答疑時間到!

唐朝傳奇女子宋若昭,五朝皇帝稱其”老師“~

鎏金雙雁紋銀盒 | 問世間情為何物?那你得問大雁吶~

馬球圖 | 從章懷太子墓壁畫看大唐皇帝為馬球狂

你們古代人真會玩兒,我還是去看亞運會吧~

強躍館長親筆題字,沒看過文物書籍的你,或許可以從這本開始……

獸首瑪瑙杯 | 這件能換香港提前回歸的陝歷博鎮館之寶,是時候安排一下了!

鎏金舞馬銜杯銀壺 | 醉飲千年,何以解憂?

赤金走龍 | 我不但有大長腿和小蠻腰,我還是皇帝老兒的“心頭好”~

狩獵紋高足銀盃 | 看大唐男兒如何帥你一臉~


貼門神、貼對聯,在民間流傳的背後藏著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