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心內科醫生最怕遇到的一種疾病

揭示:心內科醫生最怕遇到的一種疾病

心內科的醫生在門診坐診,最害怕的一種病人是25歲到45歲之間的女士。怕的原因就是題目所說的那樣,聽她們描述了千言萬語,但是真的能寫到病歷上的有價值的資料,幾乎沒有。

原因很簡單,這個年齡段的女士,從流行病學分析上說,因為受到雌激素的保護,心臟疾病的發病率應該很低,但是就診人數,卻佔到心內科日常門診的很大比例,有時候運氣不好,甚至會佔到門診比例的一半。而且心前區的症狀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胸悶,胸痛,頭暈,乏力,血壓高,血壓低,心跳快,心跳慢,經常出大汗,經常口發乾,一口氣兒上不來也下不去。按我的經驗來說,能接連不斷的敘述5分鐘以上的症狀,讓我插不進嘴的,絕大多數不應該坐在我心內科的診室裡,而是應該坐在神經內科的診室裡。原因很簡單,這樣的姐們兒大部分得的是心臟官能症,而不是她們所想的心臟病。


揭示:心內科醫生最怕遇到的一種疾病

今天,我們聊聊什麼叫心臟官能症,心臟官能症,又稱心臟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特殊類型,以類心臟症狀為主要表現,伴有其他神經症為特徵,這裡請大家注意,心臟官能症是神經症,是屬於神經精神科疾病,而並不屬於心內科的疾病,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心內科醫生很頭痛心臟官能症的原因,看精神科疾病,我們心內科醫生真的不專業啊!

有些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覺得很納悶,神經疾病也可以讓我胸悶氣短,心慌心悸嗎?的確會這樣,心臟官能症的主要表現,就集中在心前區,注意,上文我用到了類心臟疾病表現,我想強調,儘管這一類患者所出現的種種症狀,和心臟疾病的某些表現類似,但絕不是典型的心臟症狀表現,下面我就通過幾個實例,給大家講幾個知識點。


揭示:心內科醫生最怕遇到的一種疾病

第一個案例:一位40餘歲大姐,和我描述她反覆胸悶胸痛,從生第一個孩子餵奶開始,到現在十幾年了,發作極為頻繁,按她的說法,心情不好的時候,一天都會發作2到3次,1次持續時間短則半小時,長則半天,心電圖檢查一直有廣泛T波改變,十幾年沒變,一直沒有確診是什麼問題?按冠心病去治療,中、西藥吃了一堆,一點兒沒用。一直擔心自己是心絞痛,害怕心梗,聽說冠狀動脈造影,是檢查心肌供血的金指標,就來要求住院,要做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看完她帶來的厚厚一堆檢查,我和她說:如果您真的是因為心肌供血,或者冠脈血管、心肌的疾病所導致的胸悶胸痛,還真不用反覆多次,反覆個2到3次,基本上就進展到心肌梗死的地步了,我們心內科頻發心絞痛,一旦確診,是要走綠色通道進手術室的。您能活生生地坐在我的面前來描述您這十幾年的檢察史用藥史,給我看十幾年沒變化的心電圖,就證明,您的胸悶胸痛,和心臟沒太大關係。

給大家普及第一個知識點,因為斑塊除非脫落了,不然是絕對不會逆向發展的,一旦存在冠脈血管的物理性堵塞,在沒有特殊處理的情況下,胸悶、胸痛症狀一定是進行性加重的。也就是說,疼痛或憋悶的程度,一定會越來越重。絕對不存在五年十年症狀發作頻繁,卻不加重的可能。而且心電圖也應該有相應的動態演變。


揭示:心內科醫生最怕遇到的一種疾病

第二個案例:年輕女士,30歲左右,描述自己的症狀是,白天沒事兒,晚上躺床上,睡不著,一會兒就出現胸悶、氣短症狀,坐起來能好點,再躺下症狀又出來了。也是做了一堆檢查,做了平板運動試驗,提示為可疑陽性,當地醫生說她沒事兒,但就是反覆這個問題無法解決,沒辦法,來北京看能不能給她確診。

還是看完她帶來的一堆檢查,我和她說:給你診斷的醫生沒錯,您心臟沒事兒,您這個年紀運動平板實驗可疑陽性,可以當陰性結果來看,絕大多數這個年紀的可疑陽性,都是平時運動量不夠,心肺功能貯備不足。您去神經科看看失眠吧!失眠導致的胸悶、氣短太常見了。

這裡是第二個知識點:心臟缺血的發生,一定是有增加心肌負荷的行為,最常見的是,除了心梗後的臥位心絞痛,絕大部分情況下,是不存在白天活蹦亂跳,躺在床上反而出現心肌缺血的情況的。最簡單的例子,相同情況下,平時能吃1斤米飯的主兒,就不會被5兩米飯撐著。能把平板實驗堅持下來的,就算是可疑陽性,都是英雄,都不太可能有很重的心肌缺血的問題。


揭示:心內科醫生最怕遇到的一種疾病

第三個案例:更年輕的女士,24歲,剛開始工作不久,主要症狀是心悸,動態心電圖提示室性早搏,動態心電圖檢查提示,每天的早搏數量在1萬次左右。首診醫院給她按心肌炎治療,各種不良預後交代,一把一把的心肌營養藥物吃著。治療了1個月,早搏一點沒見好,反而出現了持續的胸悶、胸痛。小姑娘急的不行,為了這個工作都辭了,來北京看病。

依舊是看了她帶來的一堆檢查,問問她前公司的工作情況,我對她說:工作辭的好,每天睡夠8小時,每天慢跑半小時,吃上倍他樂克和穩心顆粒,堅持三個月,複查動態心電圖,如果還是這樣,再來複診。結果一個多月的時候我和這姑娘就在春雨APP見了,她沒忍住複查了一下動態心電圖,早搏就剩100多個,問我要不要停藥。

這裡是第三個知識點:如果類心臟症狀按照正規的治療措施進行了一段治療,情況沒任何變化,甚至加重。那麼要不就是病的很重,要麼就根本不是這個病(這個原則適合於絕大多數疾病)。第三個案例的姑娘就是這個情況,因為工作壓力等種種情況,心臟調節出現了異常,從而有早搏症狀,按心肌炎去治療當然無效,反覆醫治沒有見到好轉,心理壓力導致她各種不適加重,心理負擔是早搏最常見的誘發因素。對於她最有效的治療就是辭職,沒了壓力,自然病除。


揭示:心內科醫生最怕遇到的一種疾病

這裡有個隱藏知識點:這三位女士,我都是在看了她們一堆的檢查後,才做出的判斷。

這裡提醒大家,如果懷疑自己心臟有事兒,但不確定是不是心臟的問題時,這幾個基礎檢查一定要做,動態心電圖看心率、節律;心臟超聲看心臟結構;運動平板實驗看心肌供血動態變化。別上來就冠脈CT、冠脈造影。如果這三個檢查都沒大問題,而且您的年齡又沒超過55歲,真的要考慮是不是得了心臟官能症了。


心臟官能症的表現當然不只是我上面說的這三個典型表現,不過如果有人有類似的困擾,不妨按我所提示的去做一下上面這三個檢查,找個好點的醫生看看,畢竟查清楚了更放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