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快答|这个让99%的家长都抓狂的问题终于有答案了……

“ 我家的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打了,我该不该教他打回去?”这个问题大多数家长都表示很纠结,相信下面这篇文章您看后,无论是对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在以后的育儿之道上都能有所启迪...


育儿快答|这个让99%的家长都抓狂的问题终于有答案了……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其实就是他进入社会圈子的第一步,是与人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期。

70后的家长80后和90后的家长

PK


有70后的妈妈认为: 不应该打回去

1. 应该告诉老师,让老师来解决,打人不是好孩子。

2. 应该要谦让、宽容,做个善良的孩子,多讲道理而不是动手。


80后和90后的家长却认为: 应该打回去

什么“打人不是好孩子”?当然要教他打回去了,不然孩子会一辈子成为受气包;小时候就因为这句话挨了不少欺负,可不能让我孩子再受这种苦了。



育儿快答|这个让99%的家长都抓狂的问题终于有答案了……


当孩子被打,家长应该么面对


交往冲突不是坏事,不要为孩子完全屏蔽掉,没有这些经历的孩子永远无法提高交往技能。

幼儿的交往行为常是实验性质的,而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的恶意欺凌。他们需要在各种尝试中,探索交往的规则、尺度、各人的边界,并发展出更灵活的交往策略。

有些家长,对于攻击性比较强或过于好动的小朋友特别反感,想方设法让孩子远离这些小朋友,甚至暗中希望这些孩子别在自己的小区、自己孩子的班级里。

其实,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家长的精心呵护,时间安排又紧,都像是罩在无形的玻璃罩里。所以我们不仅要多给孩子自由交往的机会,甚至要感谢有不同性格小朋友的存在,因为我们的孩子正是在这些经历中,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发展出更丰富灵活的策略。

并且,学前幼儿都很单纯,无论他表现得多么“顽劣”,他们都是好孩子,都可以很好地成长。我们的各种评判或许只是自己的偏见。当然,作为家长,我们有必要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机会,接触不同的小朋友,帮他丰富玩伴类型,而不是长期一对一地跟另一个小朋友玩。


育儿快答|这个让99%的家长都抓狂的问题终于有答案了……



不要用成人的思路去揣摩幼儿的交往冲突


我们不要把所有的冲突都理解为恶意欺负。幼儿间的冲突,多数都只是由于他们交往技巧贫乏所致。比如,一个四岁孩子的外交辞令或许就只有这两个:“我跟你是好朋友!”“我跟你不是好朋友!”

正常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心中都没有那么多恶意。相反,他们在自由交往中,所发展出的种种规则和策略,往往都是互惠的、善意友好的。比如,他们通常不肯对其他小朋友做比较恶劣的攻击动作,因为他们不希望别人也如此对待自己,这其实就是最原始的、朴素的“恕道”。


另外,三岁以下的幼儿,他们头脑里的自传式记忆还没有发展,这使得他们看起来“不记仇”—他们转身就会忘掉刚才的不愉快,他们不计前嫌,很快又被“欺负”过自己的小朋友所吸引,一起玩得火热!


育儿快答|这个让99%的家长都抓狂的问题终于有答案了……



不要把家长自己的受害者思维传给孩子


幼儿间有冲突时,与其想我的孩子被欺负或孤立了,不如多鼓励孩子有积极主动的思路,多想想,他是否给游戏带来了新的玩法、他是否尊重了每个小朋友的意愿、他是否想出了让大家都能接受的共赢之策……鼓励孩子帮助支持别人,用好的做法带动大家,给团体带来友爱的氛围。总之,把孩子放在主动的位置上。

我们当然要接纳和尊重孩子当时的真实感受,但家长的任务,并非仅仅是接纳,还要有积极的引导。我们此刻的引导,对孩子未来一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都会有深远影响!

育儿快答|这个让99%的家长都抓狂的问题终于有答案了……



不仅教给孩子具体的交往技巧,更要让孩子明白一些总的交往原则


随时就具体事件,跟孩子探讨,引导他学到一些交往的原则。比如,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权利和界限;不背后说别人坏话、不传谣;朋友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真诚;情感或物质勒索,不是友谊;我们都是自己的主人,有权选择,我们尊重自己,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人不知而不愠……


育儿快答|这个让99%的家长都抓狂的问题终于有答案了……



家长平时做好正面建设,才是根本


正面建设大致包括这些:对孩子欣赏、接纳、尊重;跟孩子正面沟通,不动辄批评指责;让孩子跟不同家人玩、接触人;家庭氛围愉快、家人关系和谐;让孩子自由玩、自由交往、参加户外运动、锻炼身体、接触大自然;鼓励孩子主动做事、阅读、旅游、接触社会、开阔眼界;给爱和乐趣的油罐加油;培养孩子健康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

这些做好了,那么其他那些让家长发愁的小事,比如,没有朋友、不会玩、总是被欺负、跟小朋友玩时太爱生气、懦弱、没主见、怕别人不跟自己玩而过多迁就忍让、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就不难解决,或者根本不存在了。

我们看到的任何问题,都是提醒我们——不仅要具体解决眼下的事,更要回头去好好做正面建设!

我们与其挑剔孩子的交往能力,不如多多反思自己跟孩子的互动方式。我们跟孩子有不同意见了,是马上翻脸生气,还是灵活处理,协商,寻求共赢之策?我们是否展示出了尊重与同理心?我们是有很多控制、威胁、强迫,还是接纳和信任……我们,代表了未来他将遇到的所有人类。我们向孩子诠释了什么是爱。我们,示范了与人相处之道。

育儿快答|这个让99%的家长都抓狂的问题终于有答案了……


当孩子被打,应该告诉孩子怎么做?


1. 告诉孩子,要大声喊出来并表明态度:“你不要打我!打人是不对的!”

2. 其次,如果对方继续打或者抓住自己,按住对方的手,把对方的手从自己的身上剥离,并迅速离开,确保不会有进一步的伤害。

3. 如果对方继续追打或者场面不可控,立即寻找身边成年人的保护,可以是老师、家长或者其它长辈。

4. 最重要的一点,告诉孩子不管在外面遭遇了什么事情,回家都一定要告诉家长,爸妈一定不会责备他,让孩子敢于把担忧和恐惧表达出来,而不是压在心里。


育儿快答|这个让99%的家长都抓狂的问题终于有答案了……



家长们,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成为更强大的自己,强大到在受欺负时懂得如何自卫,强大到别人不敢欺负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