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帝,好壞參半,亦“邪”亦正

正德帝,好壞參半,亦“邪”亦正

正德皇帝遊玩圖

正德帝,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明朝第十位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是孝宗唯一長大成人的兒子,兩歲被立為皇太子。《明史》記載,武宗一生,貪杯、好色、尚兵、無賴,有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為世人所詬病;但是也有人認為武宗追求個性解放,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叛,應州大敗小王子,是極具個性色彩的皇帝。

個人認為,正德帝是極富個性的一位皇帝,一生充滿爭議,好壞參半,亦“邪”亦正。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不可否認的一點,朱厚照,絕對是壞與“邪”。

為政之壞,寵信以劉瑾為首的八虎,造成擅權跋扈,弘治時期留下來的政治清明局面被破壞,政治生態急劇惡化。早朝的罷工,為後來世宗、神宗的長期罷朝開了先河。諸位大臣輪番上奏,甚至以請辭相威脅,都無效,最終大臣與皇帝形成默契,各幹各的,互不干涉,更為後來腐敗埋下隱患。

為政之“邪”,明明什麼都不管,放任自由,不問朝政,貪玩成性,可是依然可以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叛,應州大敗小王子。邪之“邪”,古之未有。

為民之壞,朱厚照經常在夜間闖入百姓家逼令女子作陪,遇到中意的,還要帶回宮去,使得百姓怨聲載道。

為民之“邪”,推動江南賦稅改革,改變了自朱元璋起江南賦稅過重的局面,從正德八年起在江南全面推行的賦稅改革,既減輕了江南當地百姓的負擔,更使從弘治晚期開始,江南地區拖欠中央累積十年之久的賦稅,僅經兩年時間就全部還清。國家財政狀況大大好轉。同時推動“市舶司”改革,強化市舶司的收稅職能,增加外貿收入,打開了解除海禁的第一步,擴大了政府稅源。減輕百姓負擔。

為軍之壞,過於崇拜先祖朱棣建功草原的壯志,於是,營建“鎮國府”,併為自己更名朱壽, 後來自己又加封為“鎮國公”,令兵部存檔,戶部發餉。亙古以來,還沒有哪個皇帝自降身份又為自己稱臣的,視國事朝政為兒戲,壞軍治。

為軍之“邪”,以“大將軍朱壽”的名義統兵出戰,大戰幾天,朱厚照親臨前線同敵人戰鬥,險象叢生,“乘輿幾陷”,最終取得應州大捷。當然這次大捷,在文人的描述下,充滿戲劇性,史書記載是取得了殺敵十六名,己方傷五百六十三人、亡二十五人的戰績,最終讓韃靼軍以後數十載未敢南下。其實這點很有帶商榷,如果真是按照史書這樣記載,那麼朱厚照連帶鞳韃王子都是絕對的二貨,為什麼?雙方十幾萬大軍,打了幾天惡仗,居然就這些傷亡,還造成敵軍數十年不敢南侵。想想都覺這肯定不是真實的,雙方激戰數日,雙方最高領導者都參加的戰鬥,絕對是一上場就是你死我活的戰鬥,過程一定是慘烈無比,鞳韃數十年不敢南下,也絕對是被這次戰役給打怕了,打殘了。從這點可以看出,朱厚照的軍事才能,絕對是一流的,而且還很勇猛,不然,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勝利。

武宗的壞只是對小事小範圍內,而他在大是大非上,英明果斷,如雖然不入大內,但是仍時常上朝聽政,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不願上朝時,就通過司禮監傳達自己的聖旨,命內閣執行。即使他遠在宣府的時候,還是特別強調雖然大臣不許前來,但奏章要一件也不許少地送到宣府。

之所以,後世史書對他評價很低,我想,大概是因為武宗早些年的聰明伶俐,讓百官看到了希望,以為將來一定是聖明之主,都在為怎麼在這位皇帝身邊成為流芳千古的名臣名將考慮和磨拳檫掌的時候。上位後的朱厚照,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實實在在的讓百官們感受到了什麼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讓大家顛覆認知,之前有多大的希望,現在就有多大的失望,所以,官僚集團與士族階級形成一個默契,就是用文字來詆譭、抹黑、貶低,盡一切可能,來發洩自己對皇帝的不滿。(還好當時沒有文字獄)

無論朱厚照做的是對還是錯,都是錯。錯的,更是滔天大錯。

可憐的武宗,好笑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