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麼要放棄氫彈?真的存在於敏構型嗎?(一)

核武器,是對外曝光最少的一類戰略武器。由於各國的核武器情況對外曝光都很少,就給了人們很多猜想的空間。很多愛國軍迷都願意相信一個故事,那就是其他國家的氫彈類型不利於保存,而中國科學家于敏發明了全新的氫彈構型,完全可以長期保存。因此,在西方銷燬氫彈的情況下,中國還保留了氫彈。

美國為什麼要放棄氫彈?真的存在於敏構型嗎?(一)

聽起來的確非常傳奇,但事實是不是如此呢?恐怕不太可能。氫彈的核燃料是氘和氚,這是公開的秘密,而氚是一種放射性物質,半衰期只有12.43年,也就是12.43年以後將有一半的氚變成氦3。任何國家做氫彈,燃料都是一樣的,任何氫彈構型都無法改變氚的半衰期。除非,從技術上實現氦3也能跟氘發生穩定核聚變,且不影響氫彈的爆炸威力。這一點,小編不研究氫彈不敢妄下斷言,但畢竟氦3只能以氣體形式存在,不能變成固體,而氘和氚都可以跟鋰形成固體化合物。(注:美國的w88核彈頭,採用6Li裂解產生氚,這樣對於壽命延長是很有幫助的。至於中國的核武器是否也採用這樣的材料,不得而知。但很多國內的軍迷認為只有中國的氫彈才採取這樣的燃料。)

另外國內外公開報道中,並沒有肯定於敏構型的特殊性。于敏之所以偉大,並不在於新的氫彈構型,而在於其能在沒有任何外界幫助的情況下,通過理論研究指導實踐在世界上用最短的時間突破了原子彈到氫彈的演進。此外,在於敏等老一輩科研人員的帶領下,我國在美國倡導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之前,完成了第二代(也有人說是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彈的研發以及解決了核武器小型化問題。更加可貴的是,在於敏的帶領下,我們在和平利用聚變能研究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比美國少走好多彎路。

美國為什麼要放棄氫彈?真的存在於敏構型嗎?(一)

至於美國為什麼放棄氫彈,恐怕跟大家猜的一樣,就是因為氫彈儲存維護成本太高。當然傳統氫彈殺傷力太大、小型化困難、使用成本高等因素也是促使美國放棄氫彈的原因。什麼?美國人很仁慈嗎?那倒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蘇聯的沙皇氫彈的爆炸效果嚇到了蘇美。那次試爆真是驚天地泣鬼神啊。

沙皇氫彈,造成蘇聯4000公里內(方圓5000萬平方公里)所有的飛機、導彈、雷達、通訊設施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蘇軍自己的通訊系統失聯長達一個多小時。美軍在阿拉斯加和格陵蘭島上的電子系統和通訊系統也都被破壞。這樣的破壞效果是美蘇都不曾預料的,也同時引發了關於當量大小的思考。真有必要研製並大量儲存這麼大當量的氫彈嗎?爆炸的後果與戰略意義之間對等嗎?什麼樣的導彈能把這樣大的氫彈運送出去?飛機真能安全把氫彈送到目的地而不被擊落嗎?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美國在放棄氫彈的同時,已經研發了第二代核武器——中子彈和小型化的氫彈。中子彈其實也是氫彈,是一種小當量大作用的戰術核武器。中子彈可以只殺傷生物,儘可能少的破壞建築和設施,這樣的核武器顯然更符合使用者的利益。關於中子彈,我們另文在論述。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做到小型化,美國人甚至都把中子彈做到了炮彈上。美國人做了一千多次核試驗,他們顯然知道自己最需要什麼樣的核武器。相對的,我們國家只做了45次核試驗。

美國為什麼要放棄氫彈?真的存在於敏構型嗎?(一)

最後,總結一下:小編只是軍事愛好者,對更深入的細節並不瞭解。但是作為核大國,美國不會輕易放棄核威懾力量。就像很多網友所說的,美國主流的核儲備全部是熱核武器。熱核武器通俗說就是氫彈,只是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的氫彈與傳統氫彈有了較大的不同。一方面做了小型化處理,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改進延長了核彈壽命。此外,新型熱核武器,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氫彈那樣單純強調大當量,而是加強某一方面的威力,比如衝擊波彈、中子彈、電磁脈衝彈、X射線蛋等。同時美國在核防禦方面也有一定的措施,比如他們的全球導彈防禦系統等。至於于敏構型,雖然我也很希望有,但恐怕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才是事實。

關於氫彈的概念,現在比較混淆,所以很多網友噴了我的觀點,特此訂正了部分內容。文中提到的被淘汰的氫彈是美蘇的第一代氫彈,也就是大當量、大體型的氫彈。後面新衍生的很多核武器,雖然名字不再叫氫彈,但還是利用聚變反應為基本原理,因此也可以看成是氫彈。

我的科普是認真的,沒有科學依據的文章不發,請大家監督!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以後會繼續給大家分享科普知識。

也歡迎大家惠閱以前的科普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