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与否,如何选择才能决胜2019?

创业与否,如何选择才能决胜2019?

创业的念头始终萌发于那些激情澎湃的人心中,其中不乏 BAT 的高管。

一位待在 BAT5 年的高管刘同(化名)如今面临着选择,他到底是留在 BAT 继续工作,还是创业。

于他而言,短期内升职的机会不大,但已经获得公司授予的 200W+的期权。与此同时,他的朋友邀请他成为智能家居公司的技术合伙人。

面对外面财务头衔和创业机会的诱惑,他在纠结是否值得放弃在 BAT 的职位+期权,去换取创业公司未来的超额收入+职业发展空间。

2019,到底要不要创业?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说:想创业的人要怎么做,有三个东西你要问一下自己,第一是你会什么,第二是你爱什么,第三是你有什么资源。

换言之,对于一个思考自己是否要创业的人来说,一定要想清楚三个问题:一、自己的现状如何;二、是否明确自己的目标;三、自己能聚集什么样的资源。

想清楚上述问题后,每个创业者都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决定,因为人和人拥有不同的认知水平,而这种认知差距最终会造成不同的结局。

创业与否,如何选择才能决胜2019?

更进一步讲,认知是一套大脑内置的算法。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套算法,是自从出生到现在的环境投射和自主意识共同进化而成的,认知是所有行为的内在逻辑,而行为是认知能力的外在表现。

认知水平决定了我们的时间分配,决定了我们的财产分配,决定了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如何取舍,决定了我们面对风险的时候如何抉择。

为什么诺基亚会被苹果取代,走向没落?简单说,一群怀有移动互联网认知的人,打败了另一群信奉传统的人。其实就是两种不同认知的较量。

归根到底,人和人比拼的,是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对行业的洞察。执行很重要,但执行本质是为了实践认知。

可是,一旦认知体系成熟了,就会随之产生认知的遮蔽效应。

比如说,QQ 的运营经理在 2011 年的时候看到刚刚上线的微信,他会认为微信不过是移动终端的 QQ,但结果是微信成了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宠儿,坐拥 10 亿用户,一时风光无二。

归其原因,人都喜欢待在安全区中,对未来的新认知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遮蔽效应,这种方式将导致我们陷入认知误区中。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身为一个创业者,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认知。

雷军说:我们只有来一次自我的革命,才能实现凤凰涅槃;我们只有打烂所有的坛坛罐罐,我们才会重新变得强大起来。

创业与否,如何选择才能决胜2019?

所谓的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认知升级是一次次发现自我、了解自我、突破自我的认知迭代,比如说,一个互联网创业者刘子扬(化名)在创业初期,他经常抱怨和合伙人沟通不畅,觉得技术合伙人在故意找茬,不贯彻他的决定,公司为此经常陷入冗长的争执中。

具体而言,有一次,刘子扬和技术合伙人说:“我们目前系统界面太复杂,我给你两个月时间,把它改简单一点。”

技术合伙人回去就修改,当结果呈现在刘子扬面前时,他非常的不满,对技术合伙人指手画脚,说他理解力太差,做的东西水平太差,而技术合伙人非常委屈,他觉得刘子扬在无理取闹。

这样的事一件件积累,加深了两人的裂痕,最后,当矛盾更加激烈时,技术合伙人选择了离开。

后来,刘子扬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争执背后的深意,他发现真正的问题是没有意识到自我认知存在缺陷,他的固执己见让他以自我为中心

,无论在判断和表述时都以“我”为主,他用自己的抽象思维模式去思考和评判技术设计,而缺少技术设计所需的是具象思维模式。

比如,他所陈述的“系统界面太复杂”的标准太模糊,这是他以自我的角度做出的判断和陈述,但他的思考太抽象,并且没有考虑技术合伙人的感受和理解,可能技术合伙人根本不明白他所定义的复杂标准是什么,更别提怎么修改。

换言之,技术合伙人需要的是具象的诉求,比如,“页面上这个模块可以取消掉”。

又比如,修改的具体标准是什么。这背后,是他的思维模式出现了问题,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思考和陈述某些事情时过于抽象,并且,没有落实到具体的点上,同时,他缺乏换位思考,没有给技术合伙人充分且恰当的信息输出。

经过这样的反思,他发现了自己的思维盲区

创业与否,如何选择才能决胜2019?

可以说,认知升级的过程,就是舒适区不断扩大的过程。

那么,为了升级认知,创业者需要具备哪些认知能力呢?

有两项核心认知能力对创业成功与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分别是元认知能力、共情能力。

| 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说,是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元认知强调人的学习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认知过程很了解,因此能够在快速自我思考和自省后产生最优化的学习策略,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及限度,也很清楚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足。

如果创业者不具备完善的元认知能力,他们的努力将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

因为,不带认知的努力,就像只有懂技术不懂经营的创业“先烈”。所以说,

创业者只有完善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才能对问题有足够的深入思考。

如果你是一家创业公司的 CEO,你发现公司的销售业绩一路下滑,找到业务部的负责人询问情况,问道:“最近公司的业绩一路下滑,这是什么情况?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他给出的业绩下滑的原因是团队流失了两个得力干将,和竞争对手降价,导致客户流失。为此,他向你提供了一套方案:多配点人手,同时,进行价格战,把对手挤出去,夺回市场。

你没有深入思考,觉得他说的有点道理,便同意了他的方案。

结果,一个月后,公司的销售额确实增加了两倍,但是由于是打折销售,再加上新增的人力和运营成本,利润反而锐减。同时,竞争对手又开始降价了。

如果当初,你能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去挖掘本质原因,而不是浮在表面,或许,情况就会不同。比如,你可以反思你当初的提问是否合理?

“最近公司的业绩一路下滑,这是什么情况?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办?”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

究竟怎么算下滑?目标业绩多少?现在业绩多少?下滑比例多少?过去几个月的情况怎么样?你有什么思考过这些问题?

创业与否,如何选择才能决胜2019?

更进一步讲,你有没有反思过两个得力干将为何离开?是不是业务部负责人的管理方式出了问题?或者他这个人本身就存在致命的缺陷?

总之,元认知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创业者挖掘创业中面临问题的本质原因,它能让创业者更清楚地发现并克服自己和企业的问题。

| 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被定义为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创业者需提升自我的共情能力,以便具备更强的同理心,能够换位思考,准确把握他人需求和想法。

体现在创业过程中,他们不仅能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设计得更符合用户需要,也能在和投资人、用户的沟通中,赢得更多好感和认可。

一个技术思维的创业者如果不懂得共情力,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想问题,他觉得自己产品天下无敌,拿着一份堆砌各种数据的 BP 去找投资人,但是连基本的商业模式都陈述不清,结果,遭到了投资人的拒绝,他当时觉得投资人没眼光,心里暗生愤懑。

殊不知,他完全没有站在投资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投资人需要的是创业者能清晰的告知他有关你的商业模式、赛道情况,融资诉求等等。

总之,身为一个创业者,你能不能做好的倾听者,你能不能去说服别人,你能不能做准确的判断,你能不能用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去观察,去改变自己,这些将左右你的成败。

总结下来,创始人的认知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因此不断打磨与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是一个企业创始人的必修课。

仔细反思一下,你身上是否具备这些认知能力呢?

2019 年,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一年,创业与否,依托于你是否有强大的认知能力。

如果你下决心创业,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不单需要好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你得具备全面的认知能力。

如果你希望提升这些能力,现在,有一个机会可以让你重塑自我,打破认知的牢笼,把自我认知和商业能力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在真格学院「自我突破班」,你可以打破习惯性的思维与分析方式,发掘自身的盲点和误区,深入了解你的影响力来源,更好的与合伙人、同事、客户、投资人、家人共情沟通,从而突破未来发展可能的瓶颈。

https://zf.mikecrm.com/2EpKgG9

报名详情请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