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投資經理

“投資不好做,嚴肅考慮轉行。”

今年3月,一則有些“喪”的

貼子在貼吧流傳開來,樓主從畢業後就在一家大公司做直投,近來感慨:“很多領導國企做派,大項目長時間審批,小項目又看不上,一年投不出一兩個項目,應屆生進來真的學不到什麼東西。”最後他說,如果有機會進專門的投資機構,或許會好一些。

跟貼中有聲音說:“也在考慮轉行,感覺投資行業太虛了,行情也不好,這麼下去就沒路走了。”

實際上,專業VC的境況也不盡相同,甚至大相徑庭。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跟蹤了一些投資機構,年關將近,他們有的到了一年中最忙的時候,年會、募資、年終總結等等都在議程中,也有一些五六線投資機構青黃不接、無所事事,甚至還有一些年輕的投資經理、機構PR等,做起了兼職,甚至乾脆放棄做投資。

做微商、賣保險……你想不到的投資人新動向

那位貼吧樓主無奈地說,反正自己不打算做了,準備轉行。這裡面最主要的原因,或許就是無法忍受的大環境的“變化”。

“這兩年,市場上的錢太多了。一般情況下,好項目不要你的錢,要麼就“資金+資源”入股,要麼就只剩下一些爛項目。好項目是完全的賣方市場,各個以前的買方爸爸現在都成了兒子。並且前兩年,許多賽道,吹得比較過了,估值很高,現在熱度下來了,下一輪估值一般又不能低於上一輪,所以很多企業也卡在那裡,進退兩難。而很多投資機構,看著估值這麼高,也不敢接。當然,有不少細分領域,還是很不錯的,醫療健康之類的,我比較看好,也十分熱門,但專業知識不夠,做不了。”

在投資這個行業裡,轉行不甚稀奇,最平常的就是自己去創業。項目看得久了,投資經理自己也會手癢癢,或是項目想法和商業思考積攢了一大堆,遇見的創業者都沒能真正和自己契合,觀點總是有出入,或是關注的哪一個細分行業出現了真正的機會,賽道還不算擁擠的時候趕著去分一杯羹……另外一個稀鬆平常的轉行之路就是去做FA,投資人有著更加天然的優勢,積累的人脈資源也不至於流失。

稀奇的不是這些,而發生在一些連四五線基金都夠不上小機構裡。幾個月前,有人對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記者說:“最近朋友圈很多做銷售或者投資的年輕從業者們,越來越多開始兼職搞微商,特別是母嬰類的。”

幾個月的觀察中我們發現,在新的電子商務法明確“指向”微商之前,這個群體確實很有起色的樣子。但尋覓良久,兼職微商的“十八線投資經理”也實在是少數。投資界去專門去請教了業內某位微商導師,他語露自豪:“高端人才加入微商大軍,這是擋不住的趨勢。”

甚至還有人“爆料”:“這都不算什麼,我還認識一位去賣保險的!”但這些畢竟是十分極端的個例,並不能夠代表這個行業的現狀。

有人離職“消失”,有人無所事事

“很突然,投資部門就這麼解散了。”在某金融科技投資部門工作已經2年的小斐談及離職時,表情還很平淡。

2014年,小斐一頭扎進了火熱的FA行業;2015年,她順勢加入了加入新成立的機構,成為了新生代VC2.0的一員;2017年,她又進入這個金融科技公司的集團。小斐的職業更迭可以當成這五年創投行業冷熱更替的一個小小縮影。尤其是今年募資難,很多小機構很難募集到新基金,新舊更替,縫隙中落下了很多人。

投資部門的突然解散,也讓小斐和部門同事猝不及防,但原因也是每個人都能想到的。母公司部分涉及P2P的業務爆雷,資金迴流困難,加上整體環境較差,公司縮衣節食,裁掉的並不只有投資部。

有人想要更好的職業發展方向,有人想尋求更高的薪水,有人是出於一份喜愛,他們選擇了投資行業,並且不惜在所謂的“資本寒冬”之下進入這個行業。

李成是投資界接觸到的另一位離職的投資人,入行僅三年多,但對投資充滿熱情。他曾經半夜兩點蹲守在創業者家門口、曾在創業者公司樓下“徘徊”和數家機構爭搶投資份額。

“發現優秀創業者並投中,那種感覺是會上癮的。”聊起此前的投資經歷,李成略顯激動,“我很喜歡那種不斷學習,一同成長的滿足感,即便會失敗。”

但因為所在機構資金緊張,募資困難,很多同事已經離職了,李成自己也在看新的機會。但他觀察到,一些發展較好的一線機構,現在更偏愛應屆畢業生,且很多機構現在招聘非常謹慎,面試很多人,但offer發的卻很少。

待遇、職位、市場環境的變化,很多人在以更現實的思考進行職業抉擇。

李雯剛從美國陪女兒度假,她已經從老東家離職三個月了。李雯說她並不急著找工作,更想找一份合適的工作。

40歲的李雯有多年的知名外企高層管理經驗,在旁人不理解中她毅然拋掉了外企的金飯碗,選擇進入投資行業,在一家半投資屬性的公司擔任投資經理一職。

雖然有多年從業經驗,但李雯發現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投資機構可能並不喜歡像她這樣的的一份從業履歷。“很多機構一看你的年齡,可能連面試的機會都不給你。因為機構清楚的知道,你可能在這個年齡階段存在一些限制,即使你經驗豐富,但這絲毫不會加分。”李雯從獵頭那裡得到了最直白的反饋。

“我從老東家辭職以後就想過可能想再找一份投資經理的工作會很難,之前的外企從業經驗對投資工作不會有多大幫助。”一方面市場不允許,另一方面李雯也覺得自己不適合再繼續衝在一線做投資,身為母親更希望能平衡家庭和事業的關係。

如細風拂過河面,漣漪很快就消逝。一些VC逐漸在朋友圈裡“消失”,他們有人離開,有人在蓄力。

很多投資人都覺得,資本市場遇冷還會持續一年到一年半以上。很多投資人陷入普遍迷茫:不知道要去投什麼,但更有部分投資人已經不知道在哪裡了。

年關將至,其實很多投資機構“忙瘋了”

對於前面轉行、離職的種種轉變,有機構投資人感到訝異:“還有這麼神奇的轉變?”有投資經理冷漠回應:“我們還在做投資啊。”

更具有主流代表性的,大約是合夥人休假養精蓄銳,還有部分投資人想要抓住年底的這波機會給一年畫上圓滿句號。某機構PR對投資界說:“我們合夥人最近在忙著做新基金,全力募資,年底就會有first close。”

這個現象也相對普遍,最新有很多家投資機構都透露處在募資的最後階段。

還有更多的機構忙於年底的投資人大會,一家一線機構的投資經理對投資界表示:“我們還如火如荼的拼著,行業洗牌中,有實力的扛住,不適合的都洗掉,也算是好事。”

隨即半開玩笑道:“我們每天忙的要死,那些改行的可能混得太差。”

“6點起床準備材料,白天開會工作,晚上10點還在公司加班。”這是一名普通投資經理的日常,VC的壓力並不比創業者少。

你以為VC只是吃飯、聊天、看項目?VC靠的不是“一萬個小時”,靠的是精準果敢的判斷、高度的敏感、獨到的眼光、迅速的總結、高效的學習,還有一點點運氣。

大到BAT巨頭,小到中小企業,大批公司都在進行調整,以適應市場變化。不要怪市場變化太快,是我們要不斷修煉內功。聊完至今一個多月,李成的朋友圈都未更新過,而李雯已開始了新的生活。

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號ID:PEdaily20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