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曾經沒有自己的自己,現在回來了

那個曾經沒有自己的自己,現在回來了

編者按:他說自己曾經是一個連別人的眼睛都不敢看的人,到現在他留給別人的印象是很自信,對自我的覺察、接納和認可,內在力量的提升,讓他無論是面對領導、同事、父母、剛接觸的陌生人都能真誠、坦然,變化是怎樣發生的呢,來聽聽金銘洋的故事。

雨天晴心理(微信公眾號 zhijizy)出品

作者 : 金銘洋 / 編輯 : 娜子

目光從外引內,我學會了認可自己

———

我是個“百家飯”的孩子,小時候爸爸媽媽沒有在身邊,一直跟爺爺奶奶長大。我的童年是幸福的,在外人看來是這樣,爺爺奶奶很疼愛我,吃的比別人好,從小啥事也不用做,像個小少爺般供著。我也一直以為自己是幸福的,直到上雨天晴二三階課的時候,才發現曾經的那個小孩兒其實並不幸福,內心那麼渴望被愛,那麼地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

之前的我就像是一個無頭蒼蠅一般,不斷折騰,不斷尋找內心的答案,上課後才明白其實我一直在尋找的是自己。還非常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到雨天晴那個又急又慌的自己,總像是在趕著做下一件事情,好像在我眼裡只有事,做完這件做下一件,哪怕是談對象也會當做是一件事要去完成,所以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單身的原因了。

因為自己看不到自己,感受不到自己的感受,所以這麼多年一直活得沒有自己,離自己越來越遠。沒有自己的下場,就是把目光全部放到別人身上,所以我一直都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做事情是為了別人而做,為了讓別人滿意。有時候,別人的一個不屑眼神,一個指責拒絕,可能都會讓我內心不舒服。說白了,就是對自己不夠自信,甚至有點自卑。即便在別人眼裡,覺得我還挺有能力,但是無論別人怎麼誇我,我只是短暫地開心完立馬又要逼著自己努力了,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因為我看不到自己的優點,眼裡都是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不足。

那個曾經沒有自己的自己,現在回來了

直到我報名做了一階助教,才能做到真正認可自己的優勢,這次經歷給了我很多的信心,也是在這個時候我真正意識到自己並不差,不僅不差,而且身上有太多的閃光點,太多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我能肯定自己身上有一個寶藏,等待我去發現。這是自我改變的一個重要點,把目光從外引內,並且學會認可自己。記得跟一階的學員剛見面,組員們對我這個助教的評價是覺得我很自信,卻不知,在一年前我同他們一樣剛學習一階課程的時候,是一個說話都不太清楚的人呢。

做完一階課程助教讓我對自我的探索提升了,而當初的一二三階課程,是開始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記得我上一階的時候,課程中有一個說對方缺點的環節,我的助教說我懦弱。作為一個男士,這個點我是不可能承認的,懦弱對我來講代表著自己毫無價值。隨著二三階課程的學習,以及對自己的觀察,發現自己生活中的確存在懦弱這個點,喜歡的東西不敢去追求,想說的話不敢表達,別人一句話一個眼神有時候就能把你秒殺……這還不夠懦弱嗎?

開始能接受之後,在三階時有個“一致性表達”環節,那個時候我做到了把心裡話說出來,說出了從小到大一直存在心裡的委屈,那些積壓的感情統統都表達了出來,之後我就感覺我內心有力量了,好像一個小男孩一下長大了。之後發生了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課下互動過程中有個同學指責我,我當時很自然地懟回去了,要是之前我是不敢懟人的,被別人懟過來自己就毫無價值感,但那時我感覺充滿了力量,沒有認慫!

那個曾經沒有自己的自己,現在回來了

勇敢面對別人,敢於接納自己

———

之前的自己,是不太敢看別人的眼神的,有時候遇見同事,都是點頭示意,甚至在電梯裡有個人進來,或者在轉角碰到某個人,內心都會緊張地撐著自己。裡面可能有許多的東西,擔心自己的形象不夠好,害怕沒有做好讓別人有看法等。一起學習的同學說自己是個玻璃心,一碰就碎,我又何嘗不是。第一次能承認自己玻璃心,也是無比地痛苦。

那顆脆弱的心,經不起別人的來訪,只能像個易碎的花瓶一樣好好地保護,所以我外在會一直撐著。而現在,我的玻璃心堅固了不少,敢於面對別人,看著對方的眼神,當別人觸碰到自己的敏感點時,我會感受下,再去看看是觸碰到我哪個脆弱點了,並利用二階學習的工具愈療自己。

我現在領悟到:凡是自己身上有所不接納,讓你痛苦的點,都是你身上的寶貴財富,這些東西曾經保護著我們,是有用的。只是緣於看不到,讓自己很討厭,進而會自責,最終拉低當下的自我價值感,覺得自己怎麼這樣,為啥總會這樣……如果不接納,那麼會一直循環。所以,敢於接納,自己也就改變了。

我不僅有自己了,也能感受到別人了

———

現在比較滿意自己的是,感受強了,學會觀察別人的行為習慣了。我發現自己對人的覺察提升了很多,開始會看到身邊的人的行為模式,這個好處太大了,直接能讓我看清楚這個人的短板和長板,知道如何去溝通,哪個點不能碰。

學過九型人格的都知道,人分腦區、心驅、和腹區。作為一個3號心驅的我,之前一直活得像個腦區,總用腦去思考。這導致我的頭經常會疼,偶爾還會暈眩。別人說話,我都是用腦思考後回答,這裡少了對別人的一份感受,也就不太能明白對方的心思,通俗點說,就是情商低,因為用腦回答是無法讓人有觸動的,就像是一個機器人一樣,沒有感情和共情。

那個曾經沒有自己的自己,現在回來了

而現在我居然能運用我在課程中學到的“轉資源”這個工具幫助我手下的一個同事,而且取得的效果非常的好。她有個點“不承擔,喜歡推卸責任”,這個放到工作中影響太大了,之前我跟她的交流都是在討論事情上,我覺得她不行,她覺得自己很行,我感受不到她的感受,甚至能把對方給氣哭了。比如覺得對方哪裡不對,我會先去指責她,再要求她改變。

而現在我先看到的是她的這個習慣,這是她這麼多年一直的行為習慣,這個給她帶來了好處,也沒必要談論對錯。我能進一步做的,是引導對方看到這些,清楚這個習慣帶來的好處和代價,希望她能接納自己身上這點,而不是自責自己。突然我發現,自己沒有再說“事”了,我關注到了“人”。我把我的感受說出來,把我看到的東西說出來,結果不但很好,而且兩人的關係更近了,工作也更利於開展,重要的是對方不再為這個點而困擾。事後我的同事反饋說:原來你看我不行,我覺得我行。現在是你覺得我行,我覺得自己還不行……

在雨天晴的學習,越來越讓我覺得好處越來越多,尤其是對自我的挖掘,把自己看得清楚了,把別人也能看得更清楚。現在漸漸能看到別人身上的一些點,這讓我很欣喜,人際關係處理好對我來說不再困難,自己想要拿到的東西也會更容易獲取。關鍵是,能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那個曾經沒有自己的自己,現在回來了!

———

我蠻佩服他的,能把自己的故事,尤其是曾經覺得不好的那一面分享出來,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記得有人跟我說過,自己能覺察,承認,接納,是一種層次的成長,但能把它讓別人看見,能說出來又是完全不同的層次,開放度也是自信以及成長高度的一種體現,很為他高興。


另外,如果你對自己也有很多搞不懂,也有一些困擾,可以先透過我們的體驗式沙龍,用一場電影的時間,一場話劇的價格,打開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與首席心理諮詢師展開一場心靈的互動。點擊擴展鏈接,瞭解沙龍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