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車和家的6.5億要打水漂?

12月17日,李想的車和家豪擲6.5億收購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並藉此獲得了造車資質。就在一天後的12月18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佈消息稱,國家發展改革委於2018年12月10日發佈第22號令,頒佈《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自2019年1月10日起施行。新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項內容是“取消汽車投資項目核准事項,全面改為地方備案管理,其中整車類投資項目由省級發展改革部門備案。”

新規的出臺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大門在關閉了整整一年半之後又重新開啟,並且項目審批由“核准”變成了“備案”,在辦理難度上有了質的降低。造車新勢力們之前苦苦求之而不得的生產資質似乎又變得“唾手可得”。命運彷彿跟李想開了個巨大的玩笑,剛剛花6.5億買到手的資質,突然免費就能獲得了。就彷彿一個鳳凰男苦追真愛被拒,只好花大筆彩禮迎娶了備胎女。洞房花燭夜後的第二天早晨,躺在床上的鳳凰男剛剛醒來就收到了真愛女的微信,說她已回心轉意不要彩禮也要跟鳳凰男在一起。如此狗血的劇情,任憑哪個編劇也不敢這麼編,可現實往往比戲劇還有富有戲劇性。不少網友已開始安耐不住吃瓜看戲的激動心情發出了諸如:“自己約的炮,含著淚也要打完”,“求此刻李想心理陰影的面積”這樣的評論。

相信,此刻的李想應該來太多時間用來震驚和錯愕,他需要立刻冷靜的想清楚下一步該怎麼走。是繼續執行和力帆簽訂好的6.5億的合同還是割肉止損,賠上違約金保住6.5億的絕大部分。通過自己申請的方式來獲得生產資質。

假如李想選擇了前一種方式,那車和家的6.5億是不是真的就打了個水漂?其實也不盡然。雖然李想通過收購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獲得的實際上只是一個發改委汽車投資項目核准。工信部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在車和家的工廠建成後和產品上市前,還需要重新申請,並且申請的流程跟通過的難度與以新建電動車生產企業沒有任何區別,但筆者通過分析,得出結論,李想花了這6.5億可以至少為理想製造買到提前2年產品上市的機會。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看《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的第十七條:“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含現有汽車企業跨乘用車、 商用車類別建設純電動汽車生產能力)所在省份, 應符合以下條件:

(一)上兩個年度汽車產能利用率均高於同產品類別行業平均水平;

(二)現有新建獨立同產品類別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均已建成且年產量達到建設規模。”

這兩條顯然是為了避免放開投資核准後資本瘋狂湧入而形成過剩產能而設立的,符合供給側機構性改革的宏觀政策,但從客觀上給新申請資質的純電動汽車企業帶來一些的阻礙。

理想製造假如要自己申請資質,對於條件一,筆者沒能通過網絡查詢到車和家生產基地所在的江蘇省的汽車行業這兩年的產能利用率情況,我們假定其符合;對於條件二,車和家則遭遇到現實的困難,與其同在江蘇省的前途汽車剛剛於2018年4月4日取得資質,進入了工信部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規劃產能5萬輛。雖然其首款產品前途K50已於8月8日正式上市,但一輛補貼後價格為68.68萬元的電動跑車一年賣5萬輛,顯然是不可能的,只能期待前途後續車型能夠大賣,即便是前途的產品供不應求,一個汽車生產企業想要由投產到達產,大概也需要1至2年的時間,明年前途汽車基本不可能生產5萬輛。汽車產量按照年度統計,那麼車和家至少要到2021年初才有資格申請資質。如果很不幸前途汽車的年產量一直不能達到建設規模,那麼理想製造就將一直不能具備申請資質的資格。筆者覺得李想大概率是會選擇第一種方式,並非是為了面子,打掉牙齒和血吞。而是在整個汽車市場正在加速洗牌的關鍵時刻,不要說2年,可能2個月就會決定一家企業的生死。所以說這6.5億買到的時間至少是2年的時間也可能是永遠。時間是無價的,這個時候用是否具有性價比來作為決策的依據是膚淺的。當然這樣選擇還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這6.5億需要均攤到成本里,最終落地理想製造消費者的身上。相較於免費取得資質的後來者們,理想製造要揹負更多的成本壓力。

李想有沒有因為可能心疼錢而不履行協議支付違約金呢?筆者覺得可能性較小,除了違約金的損失、產品上市時間的延遲之外,更重要的會讓潛在的投資者產生對企業管理者能力的懷疑,這對理想製造馬上就要進行的融資是極為不利的。

最後要提醒李想的是,作為一家企業的掌舵人,其應該保持著對政策的敏感性,要對國家政策變化發展的趨勢有準確的把握。李想之前已經吃過一次不懂政策的虧,車和家的SEV雖然被市場看好卻最終“胎死腹中”。人一生中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卻有可能兩次在同一個地方絆倒。《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在發佈之前,曾經公開徵求過意見,不知李想在決定收購力帆汽車的資質時是否考慮過政策變化可能帶來的風險。雖然國家財政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正在退坡,並將於2020年徹底退出,但國家政策這雙 “有形之手”仍然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揮著舉足輕重地調解作用。或許李想當時已經獲知了某些信息,畢竟這次收購力帆資質所花的錢比之前拜騰收購華利要少不少。

當然以上只是筆者個人的猜測,事實究竟是怎麼樣的,只有李想才能告訴我們。

人們總是喜歡以成敗論英雄,假如多年後,車和家成功了,人們會說李想英雄氣魄,這6.5億花的值;如果車和家失敗了,人們會把這個當成批判李想的佐證。所以不管怎樣請車和家繼續加油!因為中國需要更多像車和家這樣認真造車,用科技改變人們出行的企業。

一夜之間,車和家的6.5億要打水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