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不要立什么新年 flag

元旦上午我在阿姆斯特丹的酒店里吃早饭,餐厅服务员走过来关照我:“一切都好吗?”

食物很咸。我支支吾吾半天,不好意思表达自己的失望。他应该是担心我当面打出一个差评,于是抢在我开口前补充说:“新年第一天要保持积极(positive),这样一整年都会是积极的。”

我就发现,外国人也讲究这一套:和过去彻底告别、重新开始,新年第一天要做“对的”事情。而且,务必要激励自己,持续去做“对的”事情,持之以恒,从而让它成为一种习惯。

新年计划也是在这样的愿望之上建立起来的:无论是深思熟虑还是突然打了鸡血,未来一年务必要通过某种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根据调查(注①),人们的新年计划中有 55% 的内容与健康有关,比如多多锻炼,或是健康饮食,还有 20% 是关于个人债务问题的。

“不要总是刷手机。”

“每天晚上十点钟左右就上床睡觉。”

“每周至少运动五次。”

“不能总是买那些光便宜但是没什么用的东西。”

……

我回顾了一下去年初订立的新年计划,激动地发现——

没有一件是真正完成的。但我并不感到羞愧。我最近看到的一项数据统计显示,有 80% 的人会在二月的第二个星期就选择放弃自己的新年计划。就在我决定写这篇稿子之前,我还偷看了王俊煜写在自己公号上的年终总结,他说自己 2018 年立的 flag 是“坚持记日记”,坚持到了四月底才放弃,“已经超出了预期”。(注②)

此外,《自然与科学期刊》的研究则指出,尽管我们一直被告诫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延年益寿,但只有五分之一的人真正完成了建议的运动量。

还是不要立什么新年 flag

新年计划就是很难坚持,不是连“两个月都坚持不了”,而是考虑到,“不要总是刷手机”、“每天晚上十点钟左右就上床睡觉”、“每周至少运动五次”……这些事情放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做起来都很困难,凭什么要让一年中的前两个月承受那么大压力呢?

所以我劝你还是不要随便制定新年计划。根据历史统计的结果,它可能……没什么帮助。如果你真的想坚持下去,我们再聊聊哪些办法“看上去是可行的”。

事实上,人们能否将新年计划风雨无阻地执行下去,关键并不在于这个计划是不是“对的”,而是:一,它看上去是不是重要;二,我们是不是能够享受去执行它的过程。

什么样的过程会让我们享受?

答案是:看得到效果的过程。如果你能够迅速从新习惯中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你就更有可能坚持下去。

假设你是一个刚刚到健身俱乐部的新学员,你在锻炼了三天之后就看到自己的体重减少了五公斤,那么你很可能会继续坚持下去;或者你只练了三天的推举,就看到自己的胸肌明显增大了,那么你也会享受并继续自己的健身计划。然而事实上,你不太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看到锻炼的效果,而教练告诉你,你至少需要再练习一个月甚至更久……

我打赌,有八成几率你会立刻感到气馁,你不再“享受过程”。你知道自己应该加强运动,但由于见不到效果,你开始怀疑自己,于是办了一年的健身卡,结果只去了两次你就不去了,随之而来的是内疚和羞愧……

有本叫《如何不把事情搞砸》的书提到了一个观点:使用“应该”一词会让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伴随着内疚、羞耻。(注③)不管你做了怎样的计划,它仅仅是存在一种可能性,计划不代表你真的做到了。也就是说,你更倾向于通过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不是“愿意做什么”来为自己找到执行计划的理由。

“我想要做什么”和“我应该做什么”二者之间的争斗,才是干扰你完成新年计划的罪魁祸首。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不去想“我今天下午要去锻炼但是我此刻竟然在吃蛋糕”之类的让自己还没运动就先开始焦虑起来的问题,就有可能顺利地执行当天的健身计划。在这个问题里,你“应该”做的是去锻炼,你“愿意”做的是吃蛋糕,你需要做的并不是责备自己吃了蛋糕,而是把锻炼变成你“愿意”去做的事。

但我们不能随波逐流、没有规划地过日子。给你一个简单的建议:先去做那些让自己看得到效果的事

听说我有个客户时隔半年、再次决定进入健身房(前几次都不了了之),新教练说:“根据反馈,你的胸肌更容易练出效果,那你还是先专注于练胸肌吧。”一个月后,他的胸肌……的确变得很明显,虽然其他部位则没有那么理想。这样说可能有些怪诞,但恰恰是“先富起来”的胸肌,让他总是兴奋地出入健身房,并且满足地坚持了半年。

如果实在做不到也没关系,毕竟还有明年呀。

①:根据 2016 年出版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中刊登的一项关于新年计划的研究;

②:王俊煜的公号:猫窝(ID:junyu-_-)

③:《如何不把事情搞砸》作者:Erin Falconer

我的新年计划是:多更新!

还是不要立什么新年 fla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