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殼後”業績變臉,業務扭虧無望,股民:繼續大甩賣

“賣殼後”業績變臉,業務扭虧無望,股民:繼續大甩賣

“賣賣賣”。哪怕“降價”逾1700萬元,近年來已頻頻出售旗下子公司的寶莫股份(002476),依舊打定主意,再度試圖將廣東寶莫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下稱“廣東寶莫”)100%股權“脫手”。

12月24日,離年底只剩7天的時候,寶莫股份(4.460, 0.06, 1.36%)掛出了資產轉讓公告。擬7000萬元轉讓子公司廣東寶莫100%股權。而就在兩個月前,寶莫股份掛出的價格是8724.21萬元,年底直降1700萬。

年底前如果不能順利賣出,寶莫股份將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事實上,去年寶莫股份也是主營業務大幅虧損,依靠甩賣三家子公司勉強將淨利潤掰正。國內聚丙烯酰胺龍頭企業寶莫股份淪落到靠甩賣資產扭虧的境地。

“賣殼後”業績變臉,業務扭虧無望,股民:繼續大甩賣

事實上,從2017年起,公司主營業務就陷入虧損,扣非淨利潤為-5661.02萬元,靠賣資產讓全年淨利潤歸正。2017年一口氣賣掉了三家子公司——寶莫油氣、寶莫國際和北京寶莫,交易對手為原控股股東勝利油田長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集團”)。

寶莫股份去年剛經歷了一次控制權轉移。吳昊溢價73.7%入主寶莫股份,從原控股股東長安集團手中接過控制權,之後寶莫股份業績就開始變臉,股價也在不斷下跌。吳昊成為寶莫股份新的實際控制人。2017年,寶莫股份將東營寶莫、寶莫國際、北京寶莫等3家子公司出售給原控股股東勝利油田長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確認處置投資收益6948萬元,2017年扣非後淨利潤為-5661.02萬元。

之後寶莫股份業績就開始變臉,股價也在不斷下跌。僅隔一年時間,就將剛收購回來的資產打七折賣出,實在讓人不解。

在發佈三季報時,公司曾預計全年淨利潤變動區間為-7715萬元至-4750萬元。如果加上上述計提預計負債,預計最大虧損金額將接近2億元。這意味著,今年全年,不出意外的話,公司陷入虧損將是鐵板釘釘。前三季度虧損額達到2558.82萬元。在主營業務扭虧無望的背景下,只能寄希望於繼續賣資產。

其實,目前寶莫股份所擁有的子公司無一例外都在虧損。2017年年報披露了主要控股參股公司的業績情況,全部在虧損,寶莫本部也不例外,去年虧損9514萬元。

“賣殼後”業績變臉,業務扭虧無望,股民:繼續大甩賣

寶莫股份近12年來首次陷入虧損。數據顯示,2007年至2009年,即公司闖關IPO之時,其淨利潤為2579萬元、3468萬元、4282萬元,持續增長。2010年,公司上市當年,淨利潤為5681萬元,延續了增長之勢。2011年,淨利潤達到了歷史頂點 ,為6780萬元。從2012年開始,淨利潤進入下滑期。2012年至2017年,其淨利潤分別為5125萬元、4693萬元、4791萬元、2414萬元、1483萬元、827萬元。

事實上,寶莫股份是A股市場上有名的“殼股”。2017年吳昊入主寶莫時,被認為高溢價接了一顆雷。收購時每股14.33元,高出停牌前股價73.7%,而且接手後寶莫股份業績就開始變臉,股價也一路下跌。

早在2012年,寶莫股份就籌劃產業多元化,提升公司抵禦風險能力。當年8月5日,公司宣佈,擬出資0.48億元與上海先導藥業、東營經濟開發區國有資產運營公司、北京國新航投資共同組建東營力達醫藥公司,該公司註冊資本1.60億元,寶莫股份為第二大股東。

遺憾的是,力達醫藥自成立至今尚未實現盈利。2012年至2016年持續虧損,累計虧損金額達0.33億元。2017年虧損580.48萬元,今年上半年虧損67.99萬元。公司頻繁甩賣資產除了保業績這個直接原因之外,還與去年的控制權變動有關。

“賣殼後”業績變臉,業務扭虧無望,股民:繼續大甩賣

2016年8月,長安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康乾投資、夏春良與吳昊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向後者轉讓了5.58%的股份,總價4.89億元。同時將剩餘持股的表決權委託給吳昊,轉讓完成後,吳昊在公司的表決權將達到21.69%,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2017年6月,長安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又向吳昊控制的泰頤豐轉讓了15.8%的股權,轉讓總價款13.86億元。轉讓完成後,吳昊直接和間接控制了21.38%的股份。

控制權轉移的同時,寶莫股份也經歷了管理層大換血,包括董秘、財務總監在內的多名高管離職。各種跡象表明,這就是吳昊的一次“買殼”行為。今年主營業務繼續虧損,前三季度虧損額達到2558.82萬元。在主營業務扭虧無望的背景下,只能寄希望於繼續賣資產,這次它還能胡混過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