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位於江西撫州臨川區城東門城外的犀牛山,建有一座名揚江南的千年古剎-正覺古寺。據傳建寺前此處地形如同一隻犀牛,寺東側前後有兩口一般大小的池塘,是犀年的眼睛;寺前的金剛湖則是犀牛的透氣口。犀牛餓了,就到靈芝山(今文昌橋頭)吃草;天氣熱了,就到院家湖裡打漿。正覺寺就是建築在這隻犀牛身上,而寺內的大雄寶殿則坐落在犀牛的頭上,故又有犀牛山正覺寺之說。

據“四庫全書”記載,正覺寺始建於唐代天寶年間,由南宗八祖之尊的道一禪師開基立寺,初稱開元寺,至元代改稱妙覺寺。初建寺院雖不大,但開元寺為馬祖道一禪師江西弘法的第一道場,因道風嚴謹,禪法宏深,十方學者慕名而來,絡繹不絕,湧現出一批禪門巨匠。經歷代修建擴充,至宋代已規模宏大。清同治《臨川縣誌》載:寺前有東湖,與文昌橋頭的撫河相通,湖水如鏡,楊柳輕拂,非常迷人。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寺內有一座高樓,名叫"籜龍軒",為觀景賞月的好去處。"籜龍"本是竹筍之稱,以竹筍名軒,可見當年寺內翠竹青青,寺僧愛竹情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回鄉省親時,曾數次蒞寺遊賞,留下《籜龍軒詩》三首。明代大戲劇家、臨川鄉賢湯顯祖也曾與臨川才子帥機到籜龍軒品茗,寫下詩一首。詩云:人生苦短千萬慮,放下不如喝茶去;滌得內心空世間,清香一品入禪意。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進入清代,正覺寺香火不斷。咸豐六年(1856),太平軍佔據撫州,正覺寺毀於兵火,僧眾四散。到了咸豐十年(1860),廟裡惟有一個瘋癲和尚。

是時,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的一員部將參加撫州、滸灣戰鬥,因戰事失利,遁入寺中,剃度出家,取法名"法果"。後來,法果擔任住持,發願重振。他將"妙覺寺"改為"正覺古寺"後,便到河北化緣,請河北高僧清泉大師來寺宏法,指導重建寺廟。

數年後,正覺古寺在廢墟重新矗立,香火復盛。當時,撫州汪知府對他非常讚賞,特贈聯道:"將門才出入空門,一領袈裟,無意戀營中綠柳;殺界喜休開佛界,三生香火,有緣結座上青蓮"。法果圓寂後,清泉、了塵、圓光、圓明、昌月、化月、觀庵、福庵、常度等數代住持不斷對寺廟進行擴建。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到了觀庵住持時,正覺古寺進人鼎盛時期。當時,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地母殿、祖師殿等19幢,並建有僧寮房舍300餘間,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還有寺田200多畝,成為撫州一大叢林。

寺中除恢復最有特色的建築“籜龍軒”外,還興建了遠近聞名的“千佛樓”一棟。磚木結構的千佛樓為四層,底層為住持居所,人稱方丈樓。其上三層,塑有佛像千尊,每尊佛像高約50公分,尊尊貼金飾彩,形態各異,令人歎為觀止。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千佛樓西,建有將軍殿,殿內供奉三尊青蛙將軍,民間稱“哈蟆菩薩” 。

撫州人為何尊崇“蛤蟆”呢,相傳在新石器時代,百越民族有支隊伍為尋求祥和的世外桃源,來到了撫州。這支隊伍的首領懂醫治病,愛民如子,且屢戰屢勝,因其貌不揚,嘴闊頸短,身體前傾,兩眼珠大似銅鈴,怒目圓睜,說起話來如雷貫耳,聲音呱呱叫又似青蛙。再又百越人本有崇拜“青蛙神”的習俗,眾人習慣地褒稱將軍為“呱呱叫的將軍”或“蛤蟆將軍”。在“蛤蟆將軍”的帶領下,撫州一帶戰事漸息,百姓安寧。“蛤蟆將軍”謝世後,人們將他安葬在緊靠撫河邊犀牛山的一山洞內。在墓前搭一簡易草亭為其擋雨遮風,香火供奉。日久後人們記不起“蛤蟆將軍”的模樣,就在“蛤蟆將軍”的墓前塑一威武雄壯的蛤蟆塑像,並香火供奉。馬大師的高僧馬祖道一禪師,為了弘播禪法帶著弟子來到撫州犀牛山旁,見一處香火旺盛並供奉著蛤蟆的地方,便打坐於此。夢中受高人指點,大師禪坐起身,見“蛤蟆將軍”在此守候,馬祖道一頓有所悟,遂在犀牛山創建寺廟,並在寺內建立將軍殿,供奉“蛤蟆將軍”,護寺安僧,為撫州帶來風調雨順,“蛤蟆菩薩”便由此傳開。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正覺寺內有一口井,名曰“醒泉”。這醒泉水味清奇,據說此水與鐵山茶葉相泡,飲之可延年益壽。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李贄旅撫時,在正覺寺品嚐此水後讚不絕口,作《醒泉銘》志之。

銘曰:“泉行地中,隱隱隆隆。大旱雲霓,惟泉是宗。泉而清奇,不帶氣質。飲之夢醒,幽宵白日。人不得道,昏散擾之。醒除昏散,返我靈之。”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當年正覺古寺法務昌隆,每隔三、五年就要“開期”一次。僅觀庵任住持期間,就“開期”五、六次。每次“開期”時,外地僧侶紛至沓來,四方信徒相約而至,慕名前來參禪禮佛的甚至還有印度、日本等國高僧。故正覺古寺更加聲名遠播。

1942年,日本侵略軍入侵撫州時,正覺古寺慘遭破壞,法器文物搶掠一空,寺中僧人全被日軍拉夫,數位僧人被日軍推下文昌橋溺死。

"文革"期間,正覺古寺橫遭劫難,佛像被毀壞,廟宇被拆除,經書木版被焚燒,寺內僧人被遣散。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正覺高僧-肉身菩薩戒全長老。江西南昌人,俗姓萬,名兆炯。15歲於江西撫州正覺寺剃度出家。1985年回撫州,修復正覺寺。1990年於廣州光孝寺接上本下煥大和尚法脈,為臨濟正宗四十五代傳人。

改革開放以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實,正覺古寺也重獲新生,1984年撫州地區行署和撫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復正覺古寺,先後由戒全、戒慧等法師主持重建。

2004年9月2日,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上一下誠大和尚法駕撫州,當了解正覺寺為馬祖“第一道場”時,特向當地政府建議引以重視。2005年撫州市政府在現有位置再撥地20餘畝擴建正覺寺。

現任住持學輝法師不負重託,耗巨資拆遷百餘住戶,使寺院落面積由原來10畝擴大至30餘畝,並精心策劃再建建築面積達兩萬平方米的各殿宇齋堂、大雄寶殿、鐘樓、鼓樓、修學大樓、萬佛塔等殿堂設施,總造價約三千萬元人民幣。

如今,當人們走過仿唐門樓,一幢幢紅牆青瓦、雕樑畫棟的殿堂便呈現在人們的面前。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寺內十餘幢仿唐建築按照叢林規矩精心設計佈局: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鐘鼓樓、方丈樓、法堂、禪堂、客堂、齋堂、聞法講堂、唸佛堂、觀音堂、伽藍殿、祖師殿、地藏殿、法師寮、圖書館、藏經樓及籜龍軒等,寬闊的遊廊總長達三百餘米,將整座寺院縱橫貫通。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走進古寺別具特色的城樓式寺門,即入天王殿。迎面是一尊笑容可掬的大肚彌勒佛,兩邊分別列著身高丈餘的四大天王。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天王殿四大天王,手提琵琶的是東方“持國大王”;手執寶劍的是南方“增長天王”;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天王殿四大天王,執絹羅的是西方“廣目天王”;執寶幢的是北方“多聞天王”。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石雕宮燈、六牙象、七寶施食臺對稱分列於大雄寶殿左右;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大雄寶殿,殿正中是釋迦牟尼大佛像。兩邊是雕塑的十八羅漢,情態逼真。在廣闊的海崖裡,飛身渡水,展現出“眾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氣魄。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大雄寶殿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大雄寶殿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正覺古寺韋馱殿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百萬臨川人間福地 三千世界佛國禪林。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全市獨一無二可容納千餘人聽經聞法的階梯式"弘法講堂";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講經堂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十米高的銅鑄釋迦牟尼佛像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觀音堂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觀音堂觀音像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寺院中還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尤以菊花為盛。王安石另有一首《城東寺菊花》詩云:黃花漠漠弄秋暉,無數蜜蜂花上飛。不忍獨醉辜爾去,殷勤為折一枝歸。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鐘樓後排佔地近二千平方米的三層式綜合樓,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樓內設有"吉祥源"素齋館,多功能僧眾齋堂。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最引人入勝則屬萬佛寶塔,青磚碧瓦,金頂輝煌。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寶塔雄立於正覺寺這座佛教大叢林中軸線的最北端,佔地九百平方米,通高六十六點六米。

十六米高的塔裙分作二層,塔體九層共五十點六米,總建築面積為二千三百平方米。塔基可容納百人坐禪或千人聞經說法念佛。

塔主體迴廊層疊,盤旋直上,內供釋迦、阿彌陀、觀音、文殊、普賢、地藏等萬尊佛像,或莊嚴肅穆,或端麗慈祥。特別是塔裙一樓的三尊特大玉佛,高達四點三米,加上底座總高達六米,與一百二十餘平方米的天棚飛天、神童和蓮花彩繪融為一體,踏進此殿如入仙境。

全塔飛簷鬥角,巧思妙想,融古今藝術於一體,霓虹外照,佛光內耀,聚東西聖德於一堂。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室外按照佛教理念巧妙地安放了數尊佛像。面積一千餘平方米的放省池中央,一座九曲橋直貫南北。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九曲橋中間矗立著一座高六點六米重達三十多噸的石雕海島觀音;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石雕海島觀音

撫州千年正覺古寺,供奉三尊“哈蟆菩薩”

如今的正覺古寺,已成為撫州城區的一座地標性建築,也成為撫州集佛教文化、儒家文化、臨川文化、旅遊文化為一體的宗教活動中心和宗教旅遊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