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末到民国,德国为什么一直与我国有合作?原因有3点

从清末到民国,德国为什么一直与我国有合作?原因有3点

对历史有过了解的,都知道中国和德国有过许多的合作。而最开始便要从清末讲起,那时候德国虽说派遣了军队入侵我国,但之后便一直是与我国进行合作。在清朝末期的时候,德国军火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便是我国。那个时候我国的军事技术不成熟,所以大多的军火都是从德国那边进口来的。

从清末到民国,德国为什么一直与我国有合作?原因有3点

而到了民国时期,德国的军火更是成为了我国军火市场上最大的一支力量。中国的军火市场德国便占了有一半以上。而德国军火输入中国达到顶峰的时候是在20世纪中期。除去此外,当时的蒋介石和德国还有过很深的合作。在两国合作期间,德国原计划给中国建设八十个德械师,但因为后来二战的一系列变化,使得这一计划终止。那当时的德国为什么要对中国这么的支持呢?原因有三点。

从清末到民国,德国为什么一直与我国有合作?原因有3点

第一、无非是各取所需。在一战结束后,由于有《凡尔赛条约》的约束,使得德国的发展有些落后,而当时的中国,虽说是战胜国,但是却完全没有战胜国该有的待遇。因为中国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而德国作为一个进口大国,于是便盯上了中国,而中国则看重德国先进的军工业和技术,于是双方达成一致,便开始了合作。

从清末到民国,德国为什么一直与我国有合作?原因有3点

第二、为了双发的发展。一战结束,中德两国都需要尽快发展,但因为条约的影响,德国想要大规模的发展军事有些不现实,但是关于军事技术和人才是特别多的。然而在自己的国家却并没有什么用处呀,于是便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自己国家的人才派遣到其他国家,于其他国家签订军事合作的协议。这样一来德国便获得了资源,而当时的中国却急切的需要德国的技术装备等,于是双方便再次合作。那么既然双发都可以获取各自所需的利益,为什么最后德国却将援助中国的项目撤掉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从清末到民国,德国为什么一直与我国有合作?原因有3点

第三、双方的立场不同。当时的德国虽然说很是瞧不上日本这个国家,但毕竟日本是自己的盟友。而中国最初的时候在二战中是保持中立的,但之后便加入了同盟国,同时也是对德国进行宣战。而双方即便想要继续合作,但双方的立场根本不允许,于是乎德国只能是选择了己方都不是很看得上的国家——日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