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鲈鱼美

阳澄湖的河蟹就一定比别的啥地方河蟹要好一些?不是那种吃货,发言权不大,感觉有水份,反正苏东坡那类赞过的地方土产肯定要名声大一些,苏大文豪没赞过大闸蟹,水产品倒有一个,松江鲈鱼。。。

历代名人凡品尝过松江鲈鱼的没有一个不说好的。唐、宋文人杜甫、白居易、韦应物、罗隐、苏东坡、陆游等或作文,或咏诗,赞赏松江鲈鱼。其中苏东坡的《后赤壁赋》中“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的记述,因其文章在社会上的广泛流传,使松江鲈鱼蜚声士林!

其实范仲淹的往来江上人,但爱鲈鱼美-科普工作做的更好!

松江鲈鱼嘛!当然是上海(老上海就叫松江)松江产的最好,但也有人说是苏州吴江产的最好,这个类似大闸蟹优质产地官司现在也没法打!因为这个物种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叶逐渐趋近于灭绝,哪里也拿不出参赛的鱼,已经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了,WWF都有专项资助基金!像上海,山东,天津的一些水产科研单位一直在人工繁殖,养殖或放流……个别地方有养殖的上市。。。少还很贵!

松江鲈鱼其实在中国一度分布很广,从松花江到长江,从黄渤海到东海,很多江河湖海咸淡水都有分布!记得当时在大连地区它土名叫媳妇鱼,老百姓对它没鲈鱼概念,鲈鱼概念是另一类鲈鱼(花鲈等),形状差的太大了!小时候(83年以前)父亲常买到这种怪鱼,不会做或者因为产地的原因……反正家里其他人都不太得意这种鱼!印象深刻不是它的味道,而是它的怪摸样!至于它是什么蛮声士林的美味,应该很多人都不知道,当然产量也不小,不然我们这种小户人家也没机会!

更不知道以后它会绝迹于市场;绝迹于各地方的渔获物;

那时都是大家伙,一个十斤二十斤那种……头些天老同学搞渤海资源调查,在渤海里发现了图里那条很小的放流的小怪鱼,好苗头。。。但愿能形成种群!现在不是吃,看看都不易!

年少不懂鲈鱼美,懂了二级保护动物了!

年少不懂鲈鱼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