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戰將毛文龍,他若不被害死,中國歷史就不會有大清王朝了!

要說中國歷史上飽受爭議的事件,當屬袁崇煥誅殺毛文龍一案了,關於這件事,現在有兩種說法,一是認為袁崇煥剷除國賊;二是袁崇煥為了個人的政治抱負,誅殺異己。那麼,真相到底如何?毛文龍到底是犯了什麼錯誤才引來殺身之禍的?

明末戰將毛文龍,他若不被害死,中國歷史就不會有大清王朝了!

根據文獻記載,由於毛文龍桀驁不馴,不聽號令,使得袁崇煥忍無可忍,痛下殺手。按常理來說,袁崇煥在未經稟報皇帝的情況下擅自斬殺朝中大將,可能掃了皇帝的威嚴,而給自己引來災禍。

但令人意外的是,皇帝在知道這件事之後,非但沒有動怒,還對袁崇煥讚不絕口,皇帝的這種反應朝中的很多大大臣都看不懂,不知道他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明末戰將毛文龍,他若不被害死,中國歷史就不會有大清王朝了!

上文提到,促使袁崇煥對毛文龍痛下殺手的原因,是源於毛文龍桀驁不馴,不聽軍令,再加上其霸佔東江,怕其擁兵自重。這說明毛文龍此人,能力過人,特別是率軍作戰,堪稱明末一代戰將。時年,毛文龍任東江總兵,而後又加封為左都督,賜尚方寶劍,風光無限。

俗言道:人無完人,朝中大臣均對毛文龍避而遠之,因為其狂妄自大。毛文龍是久經沙場的武將,暴烈耿直,粗獷自傲,都可以理解,但毛文龍最根本的問題是,他在失去朝廷信任的同時,依然死性不改,桀驁不馴,擁兵自重,無疑加深了朝廷對其的忌憚。

明末戰將毛文龍,他若不被害死,中國歷史就不會有大清王朝了!

根據文獻記載,兩人的矛盾起源於戰略上的分歧,袁崇煥精心制定平遼戰略,掌控東江的毛文龍理應配合上級指揮,毛文龍卻孤傲放肆,沒給袁崇煥好臉色。

正是如此,二人矛盾愈加愈深,以致於後來走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話說回來,朝廷派袁崇煥上任,或許是要讓袁崇煥監視考察毛文龍。

袁崇煥到來不久,寧遠、錦州等地便相繼發生兵變,這使他顏面掃地。袁崇煥認為,作為守護邊關重鎮的軍隊,卻軍備廢弛、派系林立,是應該進行大力整肅一番,而毛文龍所領的軍隊,首當其衝成為整肅的第一個目標。

明末戰將毛文龍,他若不被害死,中國歷史就不會有大清王朝了!

毛文龍作為東江地區的“土皇帝”,論名望和勢力,他不都差於袁崇煥,不甘任其指揮。

有一天,袁崇煥來到東江的某座小島嶼,傳令毛文龍,得到軍令的毛文龍即率領著三千將士趕到,而袁崇煥隨從很少,場面一度陷入尷尬。

一開始,兩人還笑臉相迎,把手言歡,很是和睦的樣子,但當袁崇煥談到設餉寧遠、更定營制、增設監司等事時,毛文龍面色驟變,強硬拒絕袁崇煥的提議。面談破裂,袁崇煥顏面掃地,已然無法再忍受毛文龍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聽軍,於是,他便起了誅殺這個抗令將領的決心。

明末戰將毛文龍,他若不被害死,中國歷史就不會有大清王朝了!

袁崇煥想要誅殺毛文龍這樣一個手握重兵的將帥,實在不簡單,正面硬剛明顯不佔上風,所以袁崇煥只能智取,以計殺之。

隨後,袁崇煥在營中舉辦“校射領賞”的聯歡活動,袁崇煥的數百親兵,以及毛文龍和他的三千將士都參與其中。這顯然是袁崇煥給毛文龍擺的一場鴻門宴。

袁崇煥在活動上慰問將士們並承諾獎賞他們,整個軍隊士氣高漲,酒過三巡,毛文龍性情高漲,當即對著將士們喊道:“這些人都是我的兒孫。”此話一出,令袁崇煥為之一驚,他沒有想到,毛文龍勢力已壯大到了這種地步,來訪的東江官員,皆是毛氏一族。

明末戰將毛文龍,他若不被害死,中國歷史就不會有大清王朝了!

這種公然在軍中培養家族親信的做法,無疑觸犯了袁崇煥的大忌,更加堅定其內心的誅毛之心。隨後,趁著全軍士兵狂歡飲酒時,袁崇煥暗下把毛文龍的親信士兵遣走,不久後,場上就只剩下袁崇煥的士兵。

袁崇煥見時機已到,一聲令下,瞬間衝出的武裝士兵把毛文龍拿下。且毛文龍親信都在飲酒,武器並未攜帶於身,所以,他們輕而易舉被袁崇煥控制,袁崇煥命人束住毛文龍,歷數其十二條罪狀,對毛文龍執行死刑。宣佈罪狀後,袁崇煥當即拔出皇帝所賜寶劍,將毛文龍斬殺。

明末戰將毛文龍,他若不被害死,中國歷史就不會有大清王朝了!

上文提到,毛文龍武力超群,重創後金軍隊多次,屢立戰功,以致於金兵聞之色變的地步。

有人認為,毛文龍與後金議和之事,可能是皇太極的詭計,引起明軍內訌再借袁崇煥之手除掉毛文龍。毛文龍死後,軍心渙散,原本忠於毛文龍的部下都叛逃了,邊關軍隊戰鬥力下滑嚴重,僅憑袁崇煥一己之力,不足以抵抗後金大軍。

所以,明朝滅亡跟毛文龍的死有很大的關係,假如毛文龍沒死,明朝可能就不會走向亡國之路。

明末戰將毛文龍,他若不被害死,中國歷史就不會有大清王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