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strong>才女:雖然說才華是比較廣義的,但我們在習慣上把在文學上有成就的人稱為才女。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strong>才女大觀:魚玄機,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或班昭,薛濤,秦淮八豔,謝道韞,朱淑真,管道昇,蘇小小,莊姜,班婕妤,唐婉,李師師,蘇慧,李冶,鄧綏,甄洛,蘇若蘭,鮑令暉, 左芬,祝英臺,武則天,關盼盼,王弗,杜十娘,霍小玉,王寶釧,芸娘,劉採春,蘇小妹,韓蘭英,唐汐兒,葉雅婷,黃娥,衛爍,秋瑾,花蕊夫人,顧太清,許穆夫人……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strong>這些才女,或有神童之名,或有傾城之貌,也或有曉天文知地理、經綸國事之能。

【莊姜】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莊姜,春秋時齊國公主,衛莊公的夫人。相傳《詩經》裡《燕燕》為其所作:“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後代詩評家推為“萬古離別之祖”。宋人朱熹在《監本詩經》中認為莊姜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莊姜可謂詩經時代美女姿本代言人,《詩經·衛風·碩人》中描寫莊姜時說:“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魚玄機】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揉碎桃花紅滿地——難得情郎魚玄機。“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此句一出,不知有多少紅粉女兒為之感嘆落淚。“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魚玄機的灑脫開放,也讓人慨嘆不已。有這樣的心思,魚玄機的風流韻事也自不少。魚玄機,與李冶、薛濤、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於《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

魚玄機,一名魚幼微(一說幼微為其字),字蕙蘭。魚玄機姿色傾國,天性聰慧,才思敏捷,好讀書,喜屬文。傳說中五歲頌詩百篇,七歲出口成章,十一二歲便詩名盛播長安城。約十歲時,與著名詩人、詞人溫庭筠相識,並吟詩作對。

鹹通(唐懿宗年號,公元860—874年)初嫁於李億為妾,後被棄。公元866年(鹹通七年),出家為咸宜觀女道士,改名魚玄機。

她出家後,對李億卻還一往情深,寫下許多懷念他的詩。魚玄機孤零一身,她無可奈何地發出“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的痛苦而又絕望的心聲。據記載,後因打死婢女綠翹,為京兆尹溫璋判殺。根據《唐才子傳》,李億因為夫人對魚玄機的受寵“妒不能容”,遂為李億遣至咸宜觀入道。晚唐道觀因獨立於法外,政治力量無力支配,魚玄機並不是真正在道觀裡研習道教教理。當時某些道士、女冠、和尚、比丘尼,並非純為修行之人,道觀、寺廟甚至成為規避法網及逮捕的場所、暫時棲身之處。魚玄機居於咸宜觀時,多與名士交流,往來酬唱,後因情感糾葛,笞殺女婢綠翹,因而下獄伏法,《三水小牘》就曾記載此事。魚玄機的生平,是女性文學與社會的研究重要題目之一。

【薛濤】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薛濤,姿容美豔,性敏慧,8歲能詩,工詩詞。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薛濤正式集子叫《錦江集》,共五卷,詩五百餘首。

薛濤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戀愛期間,薛濤自己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薛濤精於書法,且字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每喜寫己所作詩,語亦工,思致俊逸,法書警句,因而得名。薛濤自貞元初被罰赴邊回,即退隱於成都西郊之浣花溪甚久。浣花之人多業造紙,濤惜其幅大,不便寫己所作小詩,因命匠狹小之,又性喜紅色,乃創深紅小箋。後世流行之紅色小八行紙,薛濤箋也。至於稱浣花箋、松花箋、十樣蠻箋為濤箋者,實誤。浣花殆假借地名;松花恐浣花筆誤,況松花嫩綠色;而十樣箋出自北宋。時謝景初於浣花溪專造十色箋(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青、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淺雲),號謝公箋。

萬年薛濤只是卸下一身的哀愁,換上粗布道衣,心情平和的接受老去的事實,安享高壽,終身未嫁。薛濤與劉採春,魚玄機,李冶,並稱唐朝四大女詩人。卓文君、薛濤、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

【管道昇】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管道昇,天生才資過人,聰明慧敏,性情開朗,儀雅多姿,“翰墨詞章,不學而能”,生而知之的極高天賦。劉孝標註《世說新語·言語》引《婦人集》說:謝道韞有文才,所著詩、賦、誄、訟,傳於世。

管道昇,字仲姬,浙江省德清縣人,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自幼聰慧,能詩善畫,嫁趙孟頫,冊封魏國夫人。元延祐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東衡裡戲臺山(今德清縣洛舍鎮東衡村)。擅畫墨竹,筆意清絕。又工山水、佛像、詩文書法。著《墨竹譜》1卷。傳世作品有《水竹圖卷》、《秋深帖》、《山樓繡佛圖》、《長明庵圖》等。

管道昇有一首著名的《我儂詞》,來源頗為傳奇。據說趙孟頫官運亨通,一朝得志,年近五十了卻慕戀年輕漂亮的女孩兒。當時名士納妾成風,趙孟頫也不甘寂寞想納妾。

他不好意思直接向妻子明說,作了首曲子給妻子示意:“我學士,爾夫人。豈不聞:陶學士有桃葉、桃根,蘇學士有朝雲、暮雲。我便我娶幾個吳姬、越女,也無過分,你年紀已過四旬,只管佔住玉堂春。” 他的意思是說,我為學士,你是夫人。你沒聽說陶谷先生娶了叫桃葉、桃根的兩個小妾,蘇軾先生也有叫朝雲、暮雲的兩個小妾。我便多娶幾個姬妾,也不過分,你年紀已經40多歲了,只管佔住正房元配的位子就行了。

妻子管道昇看後,便寫了一首《我儂詞》給夫君—— 而趙孟頫在看了《我儂詞》之後,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動了。

我 儂 詞 (元)管道昇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

情多處,熱似火

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

將咱們兩個一齊打破

用水調和

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寥寥七十餘字,早年耳鬃廝磨,邇來夫妻情濃,似隨著喃喃吳語,躍然紙上。令人讀來,不免怦然心動。趙孟頫看到夫人的詞寫得如此情深意重,深受感動,遂打消了納妾的念頭,夫妻和好如初,相攜白首。此成佳話。

管道昇相夫教子,傳承書香畫藝,栽培子孫後代,“趙氏一門”流芳百世,三代人出了七個大畫家。趙雍、趙麟、趙彥正名冠一時。王蒙有此外婆,自小耳濡目染,得天獨厚。元仁宗嘗將趙孟頫、管道昇及趙雍書法合裝一卷軸,藏之秘書監,曰:“使後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婦父子皆善書,亦奇事也。”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趙孟頫晚年晉升為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貴傾朝野,但趙孟頫\以宋室後裔而入元為官,依然受擺佈而不得施展抱負,常因自慚而心情鬱悶,故潛心於書畫以自遣。管道昇曾填《漁父詞》數首,勸其歸去。其一曰:“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吟風弄月歸去休!”延祐五年,管道昇腳氣病復發,經趙孟頫多次上書請求,次年四月,方得準送夫人南歸。五月中旬,途經山東臨清,管道昇病逝於舟中。三年後,趙孟頫也去世。兩人合葬於湖州德清縣東衡山南麓。

管道昇,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婦女,在“女子無才便是德”封建文化偏見下如此的博學多才,在上侍公婆、中從夫君、下教子女的社會倫理義務的沉重負擔下,還能夠表現出那樣詩情畫意的浪漫情趣,是多麼得難能可貴!既能超脫凡塵世俗之外,又能被社會歷史交口稱譽;既能處理好古代婦女在家庭社會中的日常瑣事,又能擺脫封建束縛,極大地發展和展示出自己全面而傑出的才華。她無愧於中國歷史上位數不多的偉大女性之一。

【李冶】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李冶,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後為女道士,是中唐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詩人。晚年被召入宮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詩叛將朱沚,被德宗下令亂棒撲殺之。李冶的詩以五言擅長,多酬贈譴懷之作。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李季蘭集》一卷,今已失傳,僅存詩十六首。

李冶,容貌俊美,天賦極高,從小就顯露詩才,六歲那年,曾寫下一首詠薔薇詩:“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架卻”,諧音“嫁卻”。 她父親認為此詩不詳:小小年紀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緒亂,長大後恐為失行婦人。而這也不幸被他父親言中(原文:季蘭五六歲時,其父抱於庭,令詠薔薇云云。父恚曰:“必失行婦也。”後竟如其言)。

【蔡文姬】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蔡文姬,擅長詩作,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裡,後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歷史上記載蔡琰的事蹟並不多,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

【李清照】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

【卓文君】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卓文君,一個美麗聰明,精詩文,代表作數字詩和《白頭吟》。卓文君為四川臨卭鉅商卓王孫之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卓文君與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段愛情佳話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頭吟》,詩中“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堪稱經典佳句。

臨邛縣令王吉與司馬相如交好,對他說:長卿,你長期離鄉在外,求官任職,不太順心,可以來我這裡看看。於是相如在臨邛都亭住下,王吉天天拜訪相如,相如託病不見,王吉更顯恭敬。

臨邛富人卓王孫得知(縣)令有貴客,便設宴請客結交,相如故意稱病不能前往,王吉親自相迎,相如只得前去赴宴。卓王孫有位離婚女兒,名文後,又名文君。因久仰相如文采,遂從屏風外窺視相如,司馬相如佯作不知,而當受邀撫琴時,便彈奏了一曲《鳳求凰》,傾吐愛慕之情。文君聽出了司馬相如的琴聲,偷偷地從門縫中看他,不由得為他的氣派、風度和才情所吸引,也產生了敬慕之情。宴會完畢,相如託人以重金賞賜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轉達傾慕之情。於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門,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趕回成都。

司馬相如家裡一無所有,幾個月後,他們乾脆賣掉車馬,回到臨邛開了一間小酒家。卓文君當壚賣酒,掌管店務;司馬相如繫著圍裙,夾雜在夥計們中間洗滌杯盤瓦器。卓文君是一個罕見的女人,居然不慕虛榮,司馬相如也是一個罕見的文人,居然一點都不自卑,一點都不羞愧。這對才子佳人開的小酒店遠近聞名、門庭若市。

卓王孫聞訊後,深以為恥,覺得沒臉見人,就整天大門不出。他的弟兄和長輩都勸他說:你只有一子二女,又並不缺少錢財。如今文君已經委身於司馬相如,司馬相如一時不願到外面去求官,雖然家境清寒,但畢竟是個人材,文君的終身總算有了依託。而且,他還是我們縣令的貴客,你怎麼可以叫他如此難堪呢?卓王孫無可奈何,只得分給文君奴僕百人,銅錢百萬,又把她出嫁時候的衣被財物一併送去。於是,卓文君和司馬相如雙雙回到成都,購買田地住宅,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後來司馬相如所寫《子虛賦》得到漢武帝賞識被封為郎(帝王的侍從官)。司馬相如衣錦榮歸,著實讓岳父卓王孫風光了一把,卓王孫獻金相認。

【班昭】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班昭,善賦頌。班昭,又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女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歲嫁同郡曹世叔為妻,故後世亦稱“曹大家”。

班昭博學高才,其兄班固著《漢書》,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東觀臧書閣,續寫《漢書》。此《漢書》便是名聲顯赫的“前四史”之一,可見班昭的史學造詣。

其後漢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宮,並讓皇后和貴人們視為老師,號“大家”。鄧太后臨朝後,曾參與政事。班昭作品存世七篇,《東征賦》和《女誡》等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朱淑真】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朱淑真,一作淑貞,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詞人、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於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鬱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餘生平不可考。後人給朱淑真的詩集作序,說她“嫁為市井民妻”,當根據考證,她的丈夫應該不是普通市民,而是一個小官吏,朱淑真所不滿於他的,並不是無財無勢,而是才學不能相稱,心靈無法溝通。婚後不久,她便因失望而發出了這樣的抱怨:“鷗鷺遠洋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依。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以休生連理枝?”。

對於《生查子》詞,作者究竟是歐陽修還是朱淑真,一直都存有爭議。詞的含義淺白易懂,寫的就是一個少女與情人的約會,作者是誰,卻惹來爭議:閨閣婦女自稱:“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按那時的說法,無疑就是邀人私奔之詞,要比李清照被後人指責:“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來得更為嚴重。所以明代的楊慎在《詞品》裡一本正經地斥責朱淑真為“不貞”。

朱淑真到底是在和丈夫離異後才另覓愛人,還是在無愛的婚姻中出軌,並無明確記載。但根據她實在孃家的情況來看,她最後應該已經跟丈夫分居,縱使沒有得到正式的休棄,不算“大歸”,事實上已經離異。後考證其因與情人分手而“悒悒抱恨而終”,“其死也,不能葬骨於地下,如青冢之可吊。”有人據此猜測她又可能是投水自盡,死於湖中,屍骨都不能安葬。

【蘇小小】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蘇小小,南朝齊時期著名歌伎、錢塘第一名伎,常坐油壁車。歷代文人多有傳頌,唐朝的白居易、李賀,明朝的張岱,近現代的曹聚仁、餘秋雨,都寫過關於蘇小小的詩文。有文學家認為蘇小小是“中國版的茶花女”。

蘇小小自小能書善詩,文才橫溢,但不幸幼年時父母雙亡,寄住在錢塘西泠橋畔的姨母家。她雖身為歌妓,卻很知自愛,不隨波逐流。蘇小小十分喜愛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輛油壁車,遍遊湖畔山間。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鬱,一見鍾情,結成良緣。但不久阮鬱在京做官之父派人來催歸。阮鬱別後毫無音訊。蘇小小情意難忘,時時思念。

蘇小小同情書生鮑仁的貧困遭遇,慷慨解囊,資助他上京赴試。後蘇小小受人陷害入獄,身染重病,臨終前,姬向身邊侍候的人囑咐道:“我別無所求,只願死後埋骨西泠。”應試登第的鮑仁後來遵照蘇小小“埋骨西泠”的遺願,就出資在西泠橋畔擇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題“錢塘蘇小小之墓”。

蘇小小的故事,最早出現於《玉臺新詠》,而《樂府廣題》也有相關記載。相傳其人為南齊名妓,貌美豔麗,且聰慧多才。歷史上一些地方史志和傳奇、戲曲將蘇小小進一步演繹成個性豐滿的形象。

【謝道韞】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謝道韞,字令姜,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謝道韞留下來的事蹟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中: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也因為這個著名的故事,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詠絮之才"也成為後來人稱許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詞語,這段事蹟亦為《三字經》“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所提及。

在盧循孫恩之亂時,丈夫王凝之為會稽內史,但守備不力,逃出被抓被殺,謝道韞聽聞敵至,舉措自若,拿刀出門殺敵數人才被抓。孫恩因感其節義,故赦免道韞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後,謝道韞在會稽獨居,終生未改嫁。

<strong>【左芬】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左芬,字蘭芝,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詩人。少好學,善屬文。為晉武帝貴人。今存詩、賦、頌、贊、誄等20餘篇,大都為應詔而作,《離思賦》最著名。原有集,已失傳。左芬自幼好學,善於寫文章,名聲僅次於其兄長左思。晉武帝司馬炎聽聞左芬才華過人,便將她納入後宮。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晉武帝封左芬為修儀。後進封為貴嬪,世稱左嬪妃。

左芬才華橫溢,尤其擅長詩文。兄妹倆還有個共同缺點,就是長相醜陋。可按照中國郎才女貌的審美標準來看,左思顯然要比左芬幸運得多。因為左思,左芬的名聲也漸漸流傳於文學界,有一天就傳到晉武帝司馬炎耳朵裡。這位皇帝本是好色荒淫之徒,卻把醜女左芬納入後宮,只為她的“詩人”身份。有的皇帝喜歡招募文人為官,為自己博得惜才的虛名,而晉武帝則選擇娶個文人做妃子。好像納了一個詩人妃子,自身的品位也跟著提升了似的。《晉書》記載了左芬進宮後的生活:姿陋無寵,以才德見禮。體羸多患,常居薄室……晉武帝后宮佳麗達萬人,以至於自己都不知道該臨幸誰,所以常常坐上羊車,在後宮轉一圈,停到哪就在哪過夜。而左芬因為相貌醜陋,體弱多病,根本得不到皇帝的寵幸,只能住在薄室裡。可見,晉武帝並不是娶了個女人,而只是娶了個“女詩人”。才女左芬不過就是被皇帝選中的一個文學道具而已。這和宮裡的一個古董花瓶,一幅名家字畫也無多少差別。

左芬雖不受寵,但還得完成作為才女作詩作賦的義務,扮好一個文學擺設的角色。她受詔作愁思之文,完成了皇帝的命題作文《離思賦》, 這首賦可算是左芬的代表作。晉武帝對她吟詩作賦的本事非常滿意,帝重芬辭藻,每有方物異寶,必詔為賦頌,言及文義,辭對清華,左右侍聽,莫不稱美。於是,宮廷中有什麼紅白喜事,左芬總是要受命寫些或者感人或者華麗的詩賦。事實上,左芬更像是一位宮廷御用詩人,而不是嬪妃。

左芬存有詩、賦、頌、贊、誄等20餘篇,大多為應詔而作。在她受命而寫的那些詩賦中,雖也不乏情真意切之作,但豈能擺脫得了應景的形式之作?所以,對於左芬來說,承受的是雙重痛苦。首先,從女人的角度來說,她既沒有得到真摯的愛情,也沒有得到普通夫妻間的日常恩愛。其次,從詩人的角度來說,她沒有創作的自由,總得寫些命題應景之作。 在將近400字的《離思賦》中,左芬盡情地宣洩了自己的哀愁:嗟隱憂之沈積兮,獨鬱結而靡訴;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懷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淚之自零;仰行雲以欷兮,涕流射而沾巾;甚至長含哀而抱戚兮,仰蒼天而泣血,充滿宮怨之氣。在前述的雙重痛苦之中,左芬又增添了深切的思親之痛。

錢鍾書曾這樣評價《離思賦》:“宮怨詩賦多寫待臨望幸之懷,如司馬相如《長門賦》、唐玄宗江妃《樓東賦》等,其尤著者。左芬不以侍至尊為榮,而以隔'至親'為恨,可謂有志。”儘管有志,左芬也無力逃脫命運,也正因為有志,才更加痛苦。

從進宮起,左芬始終過著沒有自由、鬱鬱寡歡的生活。後來,晉武帝去世,晉朝落入他的兒媳賈南風之手。西晉的宮廷中依舊充滿了荒淫與奢靡,謀殺與爭鬥。雖然史書並無記載之後左芬的生活,但其晚景的淒涼落寞,也大致可以想象。

<strong>【鮑令暉】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鮑令暉,南朝女文學家,東海(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人,是著名文學家鮑照之妹,出身貧寒,但能詩文。鮑令暉是南朝宋、齊兩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學家。曾有《香茗賦集》傳世,今已散佚。另有留傳下來:《擬青青河畔草》、《客從遠方來》、《古意贈今人》、《代葛沙門妻郭小玉詩》等。

梁代詩歌理論批評家鍾嶸認為,南北朝宋齊兩代能詩文的女子,只有鮑令暉、韓蘭英兩人。鍾嶸說:令暉歌詩,往往嶄絕清巧。《擬古》尤勝,唯《百願》淫矣。蘭英綺密,甚有名篇(俱見《詩品》下卷)。鮑令暉曾有《香茗賦集》刊行於世,今已散佚,僅存詩六題七首;韓蘭英的詩文,則全部佚失,因此,鮑令暉就成了宋、齊兩代唯一留有著作的女文學家了。

鮑令暉是元嘉三大家之一的鮑照的妹妹。鮑令暉的詩才雖不如鮑照,可是,鮑照卻對宋孝武帝這樣說過:臣妹才自亞於左芬,臣才不及左思。(《詩品》下卷)左思,是晉太康文壇上重要作家,曾以他的《三都賦》而使洛陽紙貴。左芬是左思的妹妹,晉武帝的貴嬪,寫有《離思賦》、《啄木鳥》等詩文。鮑照在這裡是自謙,然而卻把鮑令暉與左芬相提並論,併為有似左芬一樣才華的妹妹而自豪。在中國文學史上,一家父子、兄弟、夫妻為文學家的多有,似左思兄妹一樣同為文學家的則罕見。因此,鮑照以有一位才華橫溢的妹妹而自豪,也並不奇怪。【班婕妤】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班婕妤,西漢女辭賦家,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其善詩賦,有美德。初為少使,立為婕妤。《漢書·外戚傳》中有她的傳記。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現存作品僅三篇,即《自傷賦》、《搗素賦》和一首五言詩《怨歌行》(亦稱《團扇歌》)。

班婕妤是楚令尹子文的後人,左曹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班婕妤出身功勳之家,其父班況在漢武帝時抗擊匈奴,馳騁疆場,立下汗馬功勞。而她自幼聰明伶俐,秀色聰慧,工於詩賦,文才出眾,讀書甚多。漢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漢成帝劉驁即位,班氏被選入皇宮,剛開始為少使( 下等女官 ),不久得寵,賜封"婕妤"。 成帝讓班婕妤居於後宮第三區增成舍宮,婕妤也為皇帝生下一皇子,但是數月即夭折,之後班婕妤再也沒有生育。班婕妤經常誦讀《詩經》、《竊窕》、《德象》、《女師》等,而且每次覲見皇帝,都依照古代禮節。漢成帝為班婕妤的美貌及文才所吸引,很喜愛班婕妤。為了能夠時刻與班婕妤形影不離,他特別命人制作了一輛較大的輦車,以便同車出遊,但卻遭到班婕妤的拒絕,她說:“看古代留下的圖畫,聖賢之君,都有名臣在側。夏、商、週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紂、周幽王,才有嬖倖的妃子在坐,最後竟然落到國亡毀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車出進,那就跟他們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凜然而驚嗎?” 漢成帝認為她言之成理,同輦出遊的意念只好暫時作罷。

當時王太后聽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與皇帝同車出遊,非常欣賞,對左右親近的人說:“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這裡,王太后把班婕妤與春秋時代楚莊公的夫人樊姬相提並論,給了她很大的嘉勉與鼓勵。 樊姬很賢惠,曾輔佐楚莊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後宮更加突出。班婕妤當時加強在婦德、婦容、婦才、婦工等各方面的修養,希望對漢成帝產生更大的影響,使他成為一個有道的明君。但是漢成帝不是楚莊王,自趙飛燕姐妹入宮後,聲色犬馬,班婕妤受到冷落。

<strong>【上官婉兒】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上官婉兒,才華詩文不讓鬚眉男子,而其人品功過卻頗具爭議。有人贊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極度推崇者有之,輕視鄙視者有之。而她與武則天長達二十七年的共處亦讓後人津津樂道。《舊唐書》、《新唐書》等正史中都對上官婉兒有記載,但較為體現她奉承權貴、淫亂宮闈,並操縱政治,控制朝綱的負面事件。但與上官婉兒同時代的文人,如張說、武平一等對其人其事評價很高,至近代以來,愈發被學者推崇。上官婉兒以一介女流,影響一代文風,這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很少見的。她不僅以其詩歌創作實績,而且通過選用人才、品評詩文等文學活動倡導並轉移了一代文風, 成為中宗文壇的標誌者和引領者。對於當時文壇的繁榮和詩歌藝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上官婉兒,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人 ,祖籍隴西上邽 ,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后同時被殺。

上官婉兒深得李顯、韋皇后信任,專秉內政, 祖父一案也被平反,上官儀追贈中書令、秦州都督、楚國公,上官庭芝追贈黃門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上官婉兒經常勸說李顯,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每次都同時代替李顯和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數首並作,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大臣所作之詩,李顯又令她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因此,朝廷內外,吟詩作賦,靡然成風。上官婉兒酷愛藏書,曾藏書萬餘卷,所藏之書均以香薰之。百年之後,其書流落民間,依然芳香撲鼻且無蟲蛀。

【唐婉】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唐婉,字蕙仙,生卒年月不詳。陸游的表妹,陸游母舅唐誠女兒,自幼文靜靈秀,才華橫溢。一首《釵頭鳳》至情至性,深婉到徹骨,自是吟斷佳人心,唱徹百代人。

據《贈亡妻》描述,唐琬是鄭州通判唐閎的獨生女兒,母親李氏媛,祖父是北宋末年鴻儒少卿唐翊。唐琬自幼文靜靈秀、才華橫溢,陸家曾以一隻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信物,與唐家訂親。

陸游大約在二十歲左右,與唐琬成婚。婚後伉儷相得,感情很好。不料唐琬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後陸母認為唐琬把兒子的前程耽誤殆盡,遂命陸游休了唐琬。陸游曾另築別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覺後,命陸游另娶一位安守本分的王氏女為妻。數年後,陸游去遊覽沈園,正巧遇到唐琬夫婦也在園中。唐琬徵得丈夫趙士程同意,親手向陸游敬了一杯酒。陸游飲後,在沈園題寫了那首《釵頭鳳》,寫罷,擱筆而去。

沈園一會後,唐琬悲慟不已。回家後,反覆玩味陸游的詞,便和了一首同樣的曲牌的詞,不久即怏怏而卒。陸游直至晚年,仍常常憑弔遺蹤,追憶當年,不能忘懷舊情,為此寫下了不少感人的詩篇,人們在感動於這些詩句時,也便記住了他與唐琬的故事。

【李師師】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李師師,北宋末年青樓歌姬,東京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人。多見於野史、筆記小說。據傳,李師師曾深受宋徽宗喜愛,並得到宋朝著名詞人周邦彥的垂青,更傳說曾與《水滸傳》中的燕青有染,傳說愛慕燕青,由此可見,其事蹟頗具傳奇色彩,也間接證明了李師師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

李師師是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對象,在仕子官宦中頗有聲名,她與宋徽宗的故事也傳為佳話,連宋徽宗也聞其名而想一親芳澤。高俅、王黼自然慫恿宋徽宗,並信誓旦旦地保證不會走漏消息。而北宋末年宋徽宗被擄,李師師的下落也就成為了千古之謎。

【韓蘭英】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韓蘭英,南朝齊代女文學家,與鮑令暉齊名,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月不詳。她的傳記附在《南齊書·武穆裴皇后傳》中。 宋孝武帝時,韓蘭英因獻《中興賦》,受到賞識,被選入宮中。宋明帝時,她在宮中任職。入齊後,擔任後宮司儀。齊武帝時任為博士,教六宮書學。因為她年老多識,人們便尊稱她為“韓公”。

【劉採春】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劉採春,中唐時期江南女藝人。她既擅長參軍戲,又會唱歌。元稹任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紹興)刺史、浙東觀察使時(820—829),她隨丈夫周季崇等從淮甸(今江蘇淮安、淮陰一帶)來到越州,深受元稹的賞識。元稹《贈劉採春》詩說她“選詞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即《囉嗊曲》,《全唐詩》錄存六首。她與魚玄機,薛濤,李冶,並稱唐朝四大女詩人。

<strong>【董小宛】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strong>董小宛,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聰明靈秀,神姿豔發,窈窕嬋娟,為秦淮舊院女子中的一流人物。她的姿色曾引起一群名公巨卿、豪紳商賈的明爭暗鬥。但這個流落風塵的女子鄙視權貴,巧與周旋,勇於鬥爭。而明末四才子之一冒闢疆富於才氣、風流倜儻,兩人一見鍾情。冒闢疆容貌俊美,風度瀟灑,人稱“美少年”,是復社中一位才子。小宛入冒氏之門後,與冒家上下相處得非常和諧。馬恭人(闢疆母)和蘇元芳(闢疆妻)特別喜歡小宛,而小宛也很恭敬順從,服侍她們比婢女還要用心。閒暇時,小宛與闢疆常坐在畫苑書房中,潑墨揮毫,賞花品茗,評論山水,鑑別金石。小宛初進冒家,仿鍾繇帖,學曹娥碑,每天寫幾千字,既不錯字,也不漏字。

<strong>【柳如是】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strong>章臺柳隱——風骨嶒峻柳如是

柳如是是活動於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她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聲名不亞於李香君、卞玉京和顧眉生。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蕪,本名愛柳,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後又稱“河東君”、“蘼蕪君”。

她是嘉興人,生於明萬曆四十六年,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易名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由於她美豔絕代,才氣過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傳頌的軼事佳話和頗有文采的詩稿《湖上草》、《戊寅卓》與《尺牘》。

柳如是曾與南明覆社領袖張縛、陳子龍友好,與陳情投意合,但陳在抗清起義中不幸戰敗而死。柳氏擇婿要求很高,許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誼階段。最後於崇禎十四年她20餘歲時,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領袖、文名頗著的大官僚錢謙益。錢氏娶柳後,為她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絳雲樓”和“紅豆館”,金屋藏嬌。柳氏後生有一女。有“紅學“者認為,曹雪芹設計的絳雲軒是來自柳氏的絳雲樓。

當崇禎帝自縊,清軍佔領北京後,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錢謙益當了南明的禮部尚書。不久清軍南下,當兵臨城下時,柳氏勸錢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沉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奮身欲沉池水中”,卻給錢氏硬托住了。於是錢便靦顏迎降了。錢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錢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由於受柳氏影響,半年後便稱病辭歸。後來又因案件株連,吃了兩次官司。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賄賂營救出獄,並鼓勵他與尚在抵抗的鄭成功、張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聯繫。柳氏盡全力資助,慰勞抗清義軍,這些都表現出她強烈的愛國民族氣節。錢謙益降清,本應為後世所詬病,但賴有柳如是的義行,而沖淡了人們對他的反感。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就文學和藝術才華,她可以稱為“秦淮八豔”之首。清人認為她的尺牘“豔過六朝,情深班蔡”。柳氏還精通音律,長袖善舞,書畫也負名氣,她的畫嫻熟簡約,清麗有致;書法深得後人讚賞,稱其為“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

1664年錢謙益去世時,柳如是還不到五十歲,從此,厄運便降臨到柳如是身上。鄉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氏為了保護錢家產業,吮血立下遺囑,然後解下腰間孝帶懸樑自盡,情形極為悲慘。一代風流奇女,香消玉殞,餘恨不禁,而此時距錢謙益去世僅兩個月。柳如是死後,不但未能與錢謙益合葬,反而被逐出錢家墳地,柳如是的墓在虞山腳下,那是一座孤墳,墓前石碑只一米多一點,上面刻有:河東君(柳如是曾自號河東君)。百步之外,錢謙益與原配夫人合葬一墓。陳寅恪先生著有《柳如是別傳》。

<strong>【李香君】

古代才女大觀——莊姜、蘇小小、魚玄機、薛濤、柳隱、李香君……

<strong>桃花零落——俠肝義膽李香君

在秦淮八豔中,不論是樣貌還是才氣,李香君都排不到首位,但是她卻高居秦淮八豔榜首。秦淮八豔,大家可能說不全,但是李香君卻是眾人熟知的。李香君之所以如此聲名遠播,主要還是她對愛情的忠貞以及高尚的愛國情操。

林語堂《為香君題詩》:香君一個娘子,血染桃花扇子,氣義照耀千古,羞殺鬚眉漢子。香君一個娘子,性格是個蠻子,懸在齋中壁上,教我知所管制。如今天下男子,誰復是個蠻子,大家朝秦暮楚,成個什麼樣。子當今這個天下,都是騙子販子,我思古代美人,不至出甚亂子。”

李香君,(1624-1653),又名李香,號“香扇墜”,原姓吳,江蘇蘇州人。她與董小宛、陳圓圓、柳如是等被稱為“秦淮八豔”。因家道敗落,飄泊異鄉在李香君八歲的時候,隨養母李貞麗改吳姓為李。是南京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豔之一。她歌喉圓潤,但不輕易與人歌唱:絲竹琵琶、音律詩詞亦無一不通,特別擅長彈唱《琵琶記》。1699年孔尚任的《桃花扇》問世後,李香君遂聞名於世。

在明末那個非常墮落的年代,大部分的朝廷大臣麻木得已感覺不到他們所面對的局勢,正日益變得內憂外患。而南京秦淮河畔,那一座座香濃衣翠的繡樓裡,卻生活著一群對明朝的前途甚感憂心的紅塵女子。

位於鈔庫街中段的媚香樓,就是這些繡樓中的一座。它的主人歌妓李香君,是一個家喻戶曉式的人物。其實,在當時的秦淮八豔中,李香君的名氣並沒有柳如是或陳圓圓那麼大。而現在漫步秦淮舊巷,能找到的繡樓也只剩下這一座了。這是一座兩層高的繡樓,樓梯狹窄,行走的腳步聲,透過樓板清晰地向上傳去。崇禎十二年的秋天,年僅21歲,但已名聞四方的復社四公子之一侯方域,剛從河南商丘來到南京,便拋開即將開始的鄉試,直接走上了這架暗紅色的樓梯。

那一年,李香君正當十六歲花季妙齡,“溫柔纖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轉嬌羞,未入芙蓉之帳。”她坐在繡簾掛落的花格窗前,遙望著秦淮河,她在等待她夢中的愛情。當侯方域驀然出現在她的面前時,她一定感覺到了她所期待的姻緣已經來臨。這本應是一段才子佳人式的風花雪月,只是可惜選錯了時代背景。隨著滿清鐵蹄的入關,明朝大廈快速地坍塌。朱氏親王倉皇南渡,在一片烏煙瘴氣中,在南京匆匆地成立了南明政權。

復社的死對頭阮大鋮,抓住了這個機會,從金陵的深巷中走了出來。他投靠南明佞臣馬士英,出現在政治舞臺的前臺。阮大鋮本是一個被清流階層所唾棄的人物,但他還是想改頭換面。於是,他企圖用金錢收買侯方域,來達到他個人的政治目的。這一伎倆,很快就被才識過人的李香君識破。她堅決拒絕了阮大鋮的金錢誘惑,並要求侯方域立即與之斷絕關係,劃清界限。惱羞成怒的阮大鋮,用卑鄙的手段進行報復。侯方域無奈,揮淚離開了南京,這段短暫的愛情也倉促地畫上了一個傷感的句號。

不管侯方域後來的表現如何,應該說,李香君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是無可非議的。事後,她還是在這座繡樓上,對友人深深地感嘆道:“田公豈異於阮公乎?吾向之贊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對愛情的追求如此堅貞,且是發生在一個秦淮歌妓的身上,實屬難得。

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南京失陷,南明成了一團歷史中的泡影。對於李香君來說,她所生存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她所追求的愛情最終也因侯方域的北返而破滅。這個在書本上被標榜為有報國之志的名士,曾經的官宦子弟侯方域,在政治氣節上,並沒有堅守多久,他於順治八年被迫參加了由清朝組織的科舉考試,結果又一次以失敗而告終。在愛情生活上,他也沒有像《桃花扇》中所寫,在棲霞山與李香君重逢。再翻讀侯方域的人生歷程,他應該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

順治十二年(1655年)的暮春,滿樹的桃花已經凋謝,落紅遍地。李香君悄悄地合上了那把題有侯方域詩句的扇子,悽切地收拾好行裝,與過去訣別。她獨自來到棲霞山下,在一座寂靜的道觀裡,出家為道士。史書言,李香君後不知所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