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12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12月28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2月例行新聞發佈會,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長根出席發佈會並介紹了2018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佈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新聞發佈會現場

<strong>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2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工作一直備受社會關注,也得到媒體朋友們的大力支持。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工作開展以來,媒體朋友們採寫了大量生動、鮮活、有深度的優秀報道,為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工作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我們邀請到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長根同志,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首先通報幾件我部近期的工作。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

<strong>一、生態環境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12月24日,生態環境部黨組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2019年生態環境工作。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堅定不移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生態環境獲得感,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會議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全面分析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深入總結新形勢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部署明年的經濟工作,是做好經濟工作的科學指南和重要遵循。李克強總理的重要講話,回顧今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對明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工作提出具體要求。生態環境系統要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會議精神,全力以赴做好明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會議強調,要準確把握對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strong>一要“堅定信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積極進展與明顯成效給予充分肯定,為進一步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各項工作增強了信心和決心。<strong>二要“保持定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要堅守陣地、鞏固成果,不能放寬放鬆要求,更不能走回頭路。<strong>三要“精準聚焦”。要聚焦打贏藍天保衛戰等工作,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strong>四要“協同共進”。要統籌兼顧,協同推動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strong>五要“優化服務”。要增強服務意識,幫助企業制定環境治理解決方案。在生態環境執法督察工作中,要像重視群眾信訪舉報一樣,重視並解決企業對環境監管的合理訴求,既做到嚴格執法,又做到熱情服務。

會議要求,做好2019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堅持和發揚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堅持穩中求進、統籌兼顧、綜合施策、兩手發力、點面結合、求真務實,努力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以優異成績慶祝建國70週年。

會議要求,要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快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以更加堅實的步伐譜寫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新篇章。

<strong>二、《土壤汙染防治法》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土壤汙染防治法》,標誌著土壤汙染防治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土壤汙染防治法》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

《土壤汙染防治法》明確了企業防止土壤受到汙染的主體責任,強化汙染者的治理責任,明確政府和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建立農用地分類管理和建設用地准入管理制度,加大環境違法行為處罰力度,為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先後出臺汙染地塊、農用地、工礦用地土壤用地環境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農用地、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以及一系列技術規範,基本建立法規標準框架體系,全面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詳查,穩妥推動農用地、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開展試點示範,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下一步,我部將加快出臺配套政策,督促地方政府履行土壤汙染防治和安全利用的監管責任,配合有關部門落實農用地分類管理制度、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有關准入管理制度。嚴格執法,將土壤汙染防治納入日常環境監管執法,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嚴厲打擊土壤環境違法犯罪行為。深化普法宣傳工作,提高社會各界關於土壤汙染防治的意識,推動科學認識土壤汙染風險及土壤汙染風險管控。

<strong>三、聯合國氣候變化卡托維茲大會取得積極成果

當地時間12月15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卡托維茲大會順利閉幕。大會如期完成了《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談判,全面落實了《巴黎協定》各項條款要求,傳遞了堅持多邊主義、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積極信號,彰顯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勢不可逆轉,提振了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強化了各方推進全球氣候治理的政治意願。

卡托維茲大會前,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上號召各方繼續本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感,為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提供政治推動力,表明中方對卡托維茲大會的支持,為大會能夠取得成功提供了關鍵的政治引導和推動力。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與法國外長勒德里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舉行氣候變化會議,發表新聞公報,重申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支持卡托維茨大會如期達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

卡托維茲大會於12月3日舉行了領導人峰會,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作為中方代表出席峰會,並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副秘書長劉振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埃斯皮諾薩等舉行會談,表達中方將積極推進氣候變化多邊進程、推動卡托維茲氣候大會取得成功的態度和立場。李幹傑部長還與波蘭、埃及、法國、菲律賓等國部長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行動、卡托維茨大會談判立場、氣候變化合作等問題交換意見。

中國氣候變化談判代表團團長、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出席大會高級別階段有關活動和磋商。中國談判代表團積極維護公約和《巴黎協定》的原則,維護髮展中國家根本利益和我發展權益,與各方一道推動大會如期達成一攬子全面、平衡、有力度的成果,為大會取得成功做出了重要貢獻。

下一步,我們將把握好《巴黎協定》實施細則達成的有利形勢,繼續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順應全球綠色低碳發展的大勢,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強化落實2030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政策措施,推動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汙染防治工作的統籌融合、協同增效。持續推動和引導建設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體系,為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更多努力和更大貢獻。

下面,請劉長根主任介紹情況。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長根

<strong>劉長根: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

1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高度肯定了生態環境督察體制改革取得的成效。這給了我們極大的鼓舞,也將鞭策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做好今後的生態環保督察工作。應該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走到今天,得到了在座各位無私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藉此機會向大家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2018年5月和10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分兩批對全國20個省(區)開展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回頭看”是對第一輪督察整改情況殺了一記“回馬槍”。為了搞好“回頭看”,我們想了很多辦法。

<strong>一是“靶向督察,精準發力”。“回頭看”沒有搞面面俱到,而是在“聚焦、精準、深入”上下功夫,抓典型,抓關鍵,抓重點,通過典型,以點帶面,來提高認識,壓實責任,倒逼落實。

<strong>二是“一加一大於二”。在“回頭看”的同時,圍繞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領域,每個省份統籌安排1個專項督察,“回頭看”和專項督察相互補充,同頻共振,起到了“一加一大於二”的督察效果。

<strong>三是“抓典型,帶全面”。大家應該都有體會,兩批“回頭看”已公開通報103個典型案例,發揮了很好的震懾、警示效果。進駐期間每天晚上,地方同志都盯著“生態環境部發布”,案例提到的,說“靴子終於落地了”;案例沒有提到的,說“今晚可以睡個安穩覺了”,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來自地方的聲音。第二批“回頭看”反饋時,還會有典型案例公開。

通過今年兩批“回頭看”,我有幾點深切的感受:

<strong>一是各地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顯著增強。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顯著增強,特別是將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大民生工程、重大發展問題來具體安排部署,長期以來發展與保護一手硬、一手軟的情況得到了明顯改變。

<strong>二是生態環保工作依然任重道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生態環境保護也絕非朝夕之功,必須蹄疾步穩,堅定沉著,既要打好攻堅戰,又要打好持久戰;寄希望通過一兩次督察就解決問題,既不可能,也不現實。需要持續保持督察壓力,需要持續保持高壓態勢,生態環保督察絕不能“一陣風”,也絕不會“一陣風”。

<strong>三是提高督察能力和水平勢在必行。社會各界對生態環保督察工作期待很高,同時督察工作已經面臨進入“深水區”的壓力,面臨“發現問題難”的壓力,也面臨自身能力不足的壓力。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必須在思路、在方法、在技術手段上持續創新,不斷提高督察能力和水平。

生態環保督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制度安排,也是重大改革舉措。我們一定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得好、用得好”的要求,紮實做好今後的督察工作。

下面我圍繞生態環保督察有關工作,回答大家的提問。謝謝!

<strong>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北京青年報記者

<strong>北京青年報: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公佈了不少典型案例,有些案例措辭嚴厲、不留情面,請問這是出於什麼考慮?在典型案例當中,有不少問題都是之前督察中發現但沒有整改到位的,請問下一步有哪些具體措施保證這些問題得到解決?

<strong>劉長根:謝謝您的提問。

在第一輪督察經驗做法基礎上,“回頭看”特別注重典型案例的查處公開,兩批“回頭看”已累計公開典型案例103個,取得很好效果。之所以這樣做,主要基於以下考慮:

<strong>一是提升督察效果。公開是最好的監督。典型案例的公開,不僅能夠精準傳導壓力,而且能夠發人深省,促進地方舉一反三,更好地發揮督察效果。實際上,查處通報典型案例是一種很好的督察策略,查處的典型案例,地方不僅立即跟進督察整改,相應開展依法問責,而且能夠促使其他沒有開展督察的省份感到壓力,開展檢查,汲取教訓,重新檢視自身整改工作。所以說,典型案例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效果。

<strong>二是強化問題導向。督察就是問題導向,“回頭看”就是要劍指督察整改不力,特別是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以及“一刀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通過公開典型案例,可以更直觀、更深入地反映這方面的問題,這也是“回頭看”的內在要求。

<strong>三是加強精準督察。督察不可能發現所有問題,也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必須突出重點,有的放矢,不搞面面俱到。公開通報典型案例,就是要在聚焦上下功夫、在深入上下功夫、在精準督察上下功夫,抓典型,抓關鍵,抓重點,以點帶面,壓實責任,倒逼落實。

剛才您提到的第二個問題,有些案例都是反映地方知道情況、但是整改不到位的問題。我想說,公開典型案例是第一步,後面還有跟進措施:

<strong>一是典型案例反映的問題,我們都會納入督察報告,要求地方針對公開的典型案例,明確整改措施、整改責任、整改時限;

<strong>二是要求地方要進一步調查核實,釐清責任,對確實存在失職失責的,必須依紀依法問責;

<strong>三是建立了一整套重大問題跟蹤、調度、盯辦制度,對地方查處整改情況進行跟蹤、調度,並且開展季度抽查和相應的盯辦;

<strong>四是針對整改不力,甚至無動於衷的,將再作為反面典型,公開曝光,採取措施咬住不放,不解決問題絕不鬆手。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中央電視臺記者

<strong>中央電視臺:去年生態環境部提到,要對問題突出的地方或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以及督察整改不力導致惡劣影響的,開展專項督察,請問一年來落實情況如何?

<strong>劉長根:謝謝您的提問。

專項督察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重要組成部分。剛剛前面講到了,我們在今年“回頭看”過程中,針對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標誌性戰役及其他重點領域,結合每個省份的“回頭看”,統籌安排了1個專項督察。這樣相當於今年已經安排了20個專項督察,專項督察是和“回頭看”統籌安排的,統一實施,統一反饋,分別移交給地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發揮了“一加一大於二”的作用。

同時,針對中央領導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的問題,社會高度關注的突出問題,還有老百姓舉報反映強烈的問題,還先後組織開展11次機動式、點穴式專項督察,發揮了極大的震懾、警示效果。

比如,針對鹽城輝豐化工偷排高濃度廢水及督察整改不力問題的專項督察,促使江蘇省全面開展化工企業環境問題排查,對包括鹽城時任市長在內的12名責任人員實施問責,對企業處以罰款609萬元,並對包括企業董事長等高管在內的29名犯罪嫌疑人實施刑事強制措施。目前正在對這家企業的生態環境損害進行評估。評估出來以後,按照評估的結果進行後續工作。這是比較典型的案子。

又如,針對廣州、東莞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問題的專項督察,促使廣東省全面推進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監管,累計處罰4765萬元,問責黨政領導幹部46人,並對有關企業董事長在內的48人實施拘捕,廣東省也將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規範管理問題重新納入重要工作安排部署。

還如,針對湖南洞庭湖私人矮圍破壞生態等問題的專項督察,促使地方僅用13天時間拆除了存在長達17年的下塞湖違建矮圍,並對62名黨政領導幹部予以問責,對11名涉嫌涉腐涉黑人員進行立案調查。

總的看來,這些專項督察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重要補充,在工作中發揮了很好的震懾效果,我們下一步還會加強這方面工作。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北京日報(長安街知事)記者

<strong>北京日報(長安街知事):有媒體報道,任職剛滿8個月的遼源市委書記被免職,與遼河治汙不力直接相關。請問您對此怎麼看?也有媒體認為,遼源市財政根本難以承擔截汙幹管遷移等一期工程所需的5億元資金,地方財政難以承擔環境治理費用的問題在不少地方也存在,請問生態環境部對此怎麼看?

<strong>劉長根:謝謝您的提問。

遼河流域是我國七大重點流域之一,而遼源,顧名思義是遼河之源,重要性不言而喻。對遼河水環境問題,今年4月份,中央領導專門作出重要批示,第一輪督察也把遼河問題作為重點予以關注,這也是地方整改的重點。但這次“回頭看”發現,當地在整治上敷衍應對,在遼河支流仙人河上建了一個水壩,用於攔截汙水,每天再用水泵將截流的約5000噸汙水提升至市政管網通過下游的汙水處理廠又溢流排入遼河。實際是“汙染搬家”,花了錢而沒有起到治汙效果。

這一典型案例公開後,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書記、省長第一時間作出批示,要求由省紀委監委牽頭組成聯合調查組。根據調查結果,吉林省委決定對時任遼源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實施嚴肅處理。應該講,這件事情體現了吉林省堅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政治自覺,彰顯了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的嚴肅性,對全省乃至全國推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為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做法點贊。

剛才講到拿出5個億治理資金對地方來講還是挑戰不小的,這個是事實。

但是遼源截汙幹管遷移等一期工程需5億元資金,這是當地整改方案明確的,但僅撥付1000萬元,1/50,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這是其一。

第二,因為財力有限,所以更要用在“刀刃”上,更不能浪費資金搞“花架子”工程;所以這個是問題的關鍵,這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問題,浪費資金。

第三,治理資金的籌措渠道可以而且應該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財政資金。我們注意到,相關問題被通報後,省裡果斷決定,由原生態環境廳廳長擔任遼源市委書記,當地正在優化整治方案,社會資本也已參與進來,投入明顯加大,整改進度明顯加快。這也說明保證資金投入是可以做到的,也是能夠做到的。

所以說,遼源這個案例,首先還是認識不到位的問題,財力有限,更不能搞“中看不中用”的整改。這才是通報這起典型案例和嚴厲問責的關鍵。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中新社記者

<strong>中新社:入冬以來,全國一些地方發生了多次重汙染過程,請問與去年和前幾年相比,空氣質量是否明顯下降?原因是什麼?

<strong>劉友賓:今年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策部署,狠抓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各項措施落實,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調整,強化環境執法監管,積極應對重汙染天氣,更加強調精準治汙,各項工作都在井然有序、紮實開展,取得明顯成效和進展。

<strong>從全年情況來看,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2018年1-11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1.6%,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全國PM2.5平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3%。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長三角、汾渭平原PM2.5濃度分別下降12.1%、6.5%、11.1%。

<strong>從秋冬季情況來看,雖然遭遇了不利氣象條件,全國空氣質量整體上穩中向好。2018年10-11月以來,全國PM2.5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5%;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有所波動,長三角地區同比持平,汾渭平原同比下降7.7%。

<strong>從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來看,該區域1-11月空氣質量總體呈改善趨勢,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1-11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2.0%,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但受供暖排放增加、氣象條件不利和沙塵天氣等多種因素影響,11月PM2.5濃度與去年同比有所波動。11月,該區域冷空氣過程同比減少4次,混合層高度同比下降10%,相對溼度同比增大15%。11月下旬的沙塵天氣,也對空氣質量產生較大影響。同時,要看到,近年來大規模治理的環境效益持續釋放,再配合區域層面應急措施“消峰降速”作用,汙染程度明顯弱於往年相似氣象條件下的汙染過程。

藍天保衛戰目前正處於爬坡過坎、負重前行、充滿希望的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對於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取得的進展,我們不可盲目樂觀;對因為氣象條件影響帶來的區域性、時段性的空氣質量波動,我們也不必垂頭喪氣,悲觀失望,更不能走回頭路。速勝論和悲觀論,都不符合實際,會對藍天保衛戰產生干擾。要理性、客觀、全面認識大氣汙染治理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鉅性,堅守陣地,鞏固成果,久久為功,下更大氣力落實好打贏藍天保衛戰和秋冬季攻堅行動的各項政策措施,推動空氣質量全面改善。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路透社記者

<strong>路透社:生態環境部計劃在2019年開展新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請問新的一輪督察在方式和工作重點方面與之前有何不同?會對地方和經濟產生什麼影響?

<strong>劉長根:謝謝您的提問。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項重大制度安排,也是一項重大改革舉措。關於明年或者今後幾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工作的安排,李幹傑部長前一段時間專門向大家做過通報,今後五年包括今年的督察安排,今年3月份已經提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有總體的部署。我們今年的“回頭看”也是按照這個安排部署進行的。剛才您講的下一步督察工作到底怎麼開展,和第一輪有什麼區別。這幾個方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總體思路上,就是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重點,不斷夯實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向縱深發展。這裡面有兩個著力點,一個就是我們下一步的督察更多要聚焦在汙染防治攻堅戰,為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強大助力。第二個就是聚焦在高質量發展上,提升我們科學的、可持續的發展水平,這是我們的主要想法和思路。

在具體工作上,從2019年開始,用三年左右時間完成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例行督察,第四年開展“回頭看”。在第二輪督察中,將適當拓展督察範圍,第一輪督察就是31個省(區、市),下一步還要將有關部門和承擔生態環保任務較重的中央企業納入督察對象;將探索創新督察方法,加大衛星遙感、紅外識別、無人機、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另外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信息化系統已經建起來了,這些技術應用以後,有利於提高督察效率,特別是查找大尺度的生態環境問題。從這個角度講,今後會更加關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這個大的生態環境問題,從大環保上更好地去提高我們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水平。還有一項任務是第一輪督察沒有的,就是盯住第一輪督察和“回頭看”問題整改情況,這也是重點,我們將盯住不放,咬住不放,不解決問題絕不鬆手。

另外,還要組織加強專項督察。在專項督察中,將把汙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標誌性戰役及其他重點領域作為重中之重,為攻堅戰提供助力;將把督察整改不力,特別是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等突出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強化督察工作的精準度;將把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不斷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在督察體系上,要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體系,我們現在正在研究制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下一步要提請中央有關會議審議。規定明確了要建立中央和省級兩級督察體系,省級督察必須成為中央督察的延伸和補充,所謂延伸就是要往下走;所謂補充,就是要推動落實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整改,這是省級督察重要任務,有利於形成工作合力,更好提升督察工作效率。

剛才您提到的,下一輪督察會對企業和經濟有什麼影響。

我想對經濟的影響是正面的,剛才講到督察就是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只要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就不用擔心,只要合法合規經營也不用擔心。今年有一段時間,大家反映督察對經濟有影響,有“一刀切”的情況,這個情況我們一貫很重視,我們針對輿情及有關方面反映的所謂環保“一刀切”問題,逐一進行了現場核查。核查發現,絕大多數是地方嚴格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法制剛性約束,依法推進督察整改,而一些企業對此不習慣、不適應造成的。這些情況不是環保“一刀切”。我們企業在環保方面不能固步自封,必須適應新的要求才能取得新發展。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北京晚報記者

<strong>北京晚報:從通報的典型案例情況看,感到雖然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已歷時三年且力度很大,但地方仍然我行我素,敷衍應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是不是可以認為督察沒有取得預期效果?有沒有一些正面的案例?

<strong>劉長根:謝謝您的提問。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取得顯著效果,這一點毋庸置疑。但為什麼您會有那種感覺呢?我想至少有兩個方面原因:

<strong>一是一些地方在督察整改方面確實存在認識不到位、認知不到位的問題。在這裡我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情。這次我們在某省開展“回頭看”時,該省省委書記跟我們講他的感受:縣裡檢查時沒有問題,認為比整改之前好多了;市裡檢查時,感覺有點問題,但整改效果很不錯;省裡檢查時,感覺有些問題,還需加大整改力度;等到中央來檢查時,發現還有大問題,整改確實沒有達到要求,這些大問題也確實存在。省委書記這席話講的是事實,也有一定代表性。這既反映地方確實做了不少整改工作,但是在一些問題的認識上和認知上都存在差距。這是我想說的第一個情況。

<strong>二是作為生態環保督察來說,主要是問題導向,我們查的就是問題,說的也是問題。我們作為督察人經常講的一句話,成績不講跑不了,問題不講不得了。督察不講問題那就不叫督察了,而對於地方整改取得的成效講得很少。由於公開的典型案例多了,可能也給大家造成地方重視不夠、我行我素、消極應對整改的印象。但跟大家彙報,第一輪督察列入地方整改方案一共2147個問題,截至目前已有接近70%的問題基本都解決了,而且還解決的比較好。我說的這些問題都不是小問題,都是比較大、比較難的問題。實際上每個省份都取得了很好的整改效果,都有很多整改很好的例子。

比如,廣東省茅洲河曾是目前珠三角汙染最重的河流之一,督察後整治力度大,累計投入200多億元,建成截汙管網2000多公里,水質有了好轉。我們2016年開展第一輪督察的時候還是臭味瀰漫,今年“回頭看”的時候,河堤上大量老百姓在那兒休閒,當然,水質根本改善還要有一個過程。

又如,湖北宜昌對沿長江100多家化工企業實行“關改搬轉”,關停一批,改造一批,搬遷一批,轉產一批,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沿江環境得到持續改觀。應該說實現了經濟與環境的雙贏。

還比如,烏魯木齊市柴窩堡湖水面面積曾經有35平方公里,但近年來由於地下水開發,河水截流,水面面積一度降至0.2平方公里,幾近消失;督察整改中,地方通過限采地下水、退耕退牧等整改措施,我們瞭解到,2018年12月,也就是現在,湖水面積恢復到15.2平方公里,這對當地區域生態環境至關重要。

所以我們講督察包括督察整改都是很有效果的,只是根據要求我們沒有過多和刻意宣傳成績。當然,我國生態環境問題都是長期積累形成的,不可能靠一兩次督察就能解決,生態環境保護仍處在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階段。所以,今後督察工作仍是問題導向,而且會更加嚴格,持續保持壓力。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中國日報記者

<strong>中國日報:近期韓國大部分地區遭遇霧霾過程,一些韓國媒體認為韓國的霧霾是中國“漂洋過海吹過去的”。請問您對此怎麼看?

<strong>劉友賓:環境汙染,包括大氣汙染是全球性問題,需要各國合作共同應對。多年來,生態環境部與包括韓國在內的周邊國家開展了良好的環境合作,為推動區域環境質量改善做出了積極貢獻。

2017年12月,在習近平主席和文在寅總統的見證下,中韓兩國環境部門簽署《中韓環境合作規劃(2018-2022)》,並同意共建中韓環境合作中心。2018年6月,中韓環境部長在北京共同啟動中韓環境合作中心,將進一步加強在大氣、水、土壤等領域的政策交流、聯合研究和產業技術合作。根據工作計劃,雙方將於2019年1月召開中韓環境合作聯委會、環境政策對話會和中韓環境合作中心指導委員會,討論確定2019年具體合作計劃。

中韓兩國的環境專家長期以來也保持了密切的溝通與合作。中日韓科學家還共同研究,開展了東北亞空氣汙染物長距離輸送項目,相關研究結果計劃於2019年底發佈。

關於韓國重汙染天氣與中國霧霾的關係,我有幾組信息,與大家分享,以便大家對此有更加客觀的認識和理解。一是從整體上看,根據公開的監測數據,近年來,在中國空氣質量持續大幅改善的情況下,韓國首爾細顆粒物(PM2.5)濃度基本穩定並略有上升;二是從空氣汙染物的成分上看,作為細顆粒物重要前體物的NO2,首爾市2015-2017年的濃度均高於中國的北京、煙臺、大連等城市;三是從近期案例看,11月6-7日首爾市發生了重汙染天氣過程,中國專家團隊的分析顯示,根據11月初的氣象條件,該時段並未發生大規模、高強度的平流輸送,首爾市的汙染物主要來源於本地排放。據媒體報道,韓國專家團隊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結論。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並採取積極措施應對大氣汙染,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中國的環境空氣質量正在發生顯著的變化,正在經歷整體、全面的改善。我們在治理汙染方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體會,應對環境問題,應該在立足治理本地汙染的基礎上,加強區域和全球合作。中國願積極繼續參與全球環境治理進程,分享相關經驗和研究成果,為亞太地區和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封面新聞記者

<strong>封面新聞:典型案例顯示,一些地區敷衍整改、表面整改,甚至假裝整改,比如寧夏泰瑞製藥惡臭擾民、遼寧葫蘆島市違法圍填海、兩廣地區固體廢物違法轉移傾倒等問題,請問這些問題都是如何發現的,又是如何查實的?

<strong>劉長根:謝謝您的提問。

我們公開典型案例是十分慎重的,一個案例該不該公佈,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問題要典型。比如,必須是有言在先,明確列入督察整改方案,或有明確的整改目標和要求;還必須是性質惡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明知故犯,弄虛作假;同時還必須後果嚴重,造成環境汙染或生態破壞,或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符合這幾方面才可以說是典型案例。二是情況要查實,不查實我們是不敢公開的,不僅要查清生態環境問題事實,比如環境破壞、生態破壞、環境汙染的事實,還要查清背後的原因和責任。只有上述兩個條件都達到以後我們督察組才能形成案例,按照程序一級級審核,最後對外公開。

查實典型案例,對於督察組來說並非易事,有的要花費很多精力,有的要想很多辦法,有的要依賴很多技術手段,有的要依靠專家或者公安機關配合,每個案例查實都需要我們督察人員的膽識和經驗。

我舉幾個例子,怎麼查案子,比如針對遼寧葫蘆島違法圍填海問題,督察組大量藉助衛星遙感資料,通過不同時段的衛星影像查清了企業違法建設的事實,幾個月時間,企業的房子建起來了。那企業為什麼敢頂風而上呢?企業哪有這麼大的膽子?督察人員進一步抽絲剝繭,再往下查,發現綏中縣明裡推進整改、暗中默許縱容。那又是如何默許縱容的?經深入調查問詢、調閱資料,從而發現編造文件、弄虛作假等惡劣情節,前前後後很長時間。我們第一批公開的齊齊哈爾汙泥違規異地處置、安慶江豚自然保護區不斷“瘦身”等問題,也基本是這麼查清的。

又如,群眾舉報是問題線索的重要來源,我們經常講,群眾舉報是問題線索的“寶庫”,所以督察組高度重視群眾信訪舉報的梳理分析,特別是重複舉報問題。寧夏泰瑞製藥臭氣擾民問題,就是通過受理群眾舉報發現並查實的。2018年6月1日“回頭看”進駐伊始,舉報電話公佈不到1小時,督察組接到的5個投訴電話中就有4個是該問題,於是督察組當即決定對泰瑞製藥進行突擊檢查。結果發現,泰瑞製藥雖然做了不少工作,投了資金,但是關鍵的幾個點都沒有整改,菌渣、產品出料口沒有密閉,沒有安裝負壓裝置,作為惡臭來源最多的地方,只建了個簡單的鐵皮房;企業廠區環境管理粗放,汙水處理廠、自備電廠等都存在問題,周邊異味嚴重。太原迎澤區散煤替代工作不嚴不實、江蘇泰興違規填埋化工廢料等案例,也都是通過群眾舉報發現並查實的。

還比如,注重督察細節,作出分析判斷,再依靠技術和司法手段取得突破。督察組在廣西貴港下沉督察時發現當地生活汙泥去向不明,地方雖然提供了很多說明材料,也很齊整,但難以令人信服。督察人員經仔細分析後,當即以地方提供的34輛汙泥運輸車輛號牌作為突破口,經有關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核查,其中22個車輛號牌是不存在的、還有幾輛車是客車,都是為應對督察而憑空捏造的,這個查實以後,再詢問有關方面時他們就實話實說了。廣東海滔公司非法處置汙泥、山東劣質柴油替代車用柴油等案例,也是這麼查出來的。

典型案例的查處非常複雜,不但要求我們督察人員有膽識,有經驗,而且還要有擔當,有策略。每一個問題後面都有很多故事,因為時間關係,我就不多講了,謝謝。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央廣網記者

<strong>央廣網:近日浙江溫嶺發生一起環境執法人員在查處環境案件過程中被嫌疑人開車衝撞導致犧牲事件,請問您對此有何評論?

<strong>劉友賓:這是一起讓我們深感悲傷、深感憤怒的案件。12月1日晚,浙江溫嶺環境執法人員陳奔同志在查處一起群眾舉報的環境違法案件時,被嫌疑人故意駕車衝撞,致使陳奔同志當場犧牲。犯罪分子的暴行令人髮指!

得知消息後,生態環境部領導高度重視,正在波蘭參加氣候變化大會的李幹傑部長迅速做出指示,派有關同志第一時間趕赴溫嶺看望慰問陳奔同志家屬,指導做好案件查辦工作。

陳奔同志是生態環保戰線的一名優秀共產黨員,是生態環保鐵軍的突出代表,我們為有這樣一位戰友而深感自豪,也為失去這樣一位好戰友而深感痛心。戰友的鮮血不能白流,法律的尊嚴不容踐踏,群眾的權益必須維護。我們正在協助公安機關徹底查清案件,一定要依法嚴懲犯罪分子。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是一場大仗、苦仗、硬仗。面對異常繁重艱鉅的工作任務,廣大生態環境工作者,特別是基層一線執法人員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精神,愛崗敬業,攻堅克難,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做出了重要貢獻。希望各級黨委和政府多關心、支持生態環境保護隊伍建設,主動為環保工作者依法履職盡責撐腰打氣,提供保障,協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正處於爬坡過坎、負重前行的重要歷史時期,前方的道路並不平坦。無論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動搖不了環保人的意志和信念。我們將忠於職守,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環境權益,堅決打擊違法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堅決維護法律尊嚴,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不辱使命,勇往直前。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strong>21世紀經濟報道:群眾來信、來電舉報是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發現地方環境問題起到了重要作用。請問下一步將如何加強公眾參與在督察中的作用?

<strong>劉長根:謝謝您的提問。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始終高度重視公眾參與,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是督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受理群眾舉報、強化公眾參與,不僅使督察工作更接地氣,更察民情,而且豐富了督察內涵,提升了督察效能。

下一步,我們將一如既往加強群眾舉報在督察工作中的運用,一如既往加強公眾參與在督察工作中的作用。

<strong>第一,要強化督察信息公開。信息公開一直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一個法寶,我們要繼續用好,將督察工作有關安排、督察報告主要內容、地方督察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實情況,特別是督察進駐期間邊督邊改情況等,全面對外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回應社會關切,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

<strong>第二,要切實推動解決群眾合理訴求。要把群眾生態環境訴求抓在手上,放在心上,作為督察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動地方邊督邊改、立行立改,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督察工作的參與度和信任度。要讓群眾的合理訴求能夠得到解決,這樣他們就會更信任我們,也會更積極參與。大家都注意到,從第一輪督察到此次“回頭看”,群眾舉報熱情一批比一批高漲,這就是因為督察工作確實幫他們解決了問題。

<strong>第三,督察進駐期間,能夠推動一個省份把三五千個問題解決到位就很不容易了,關鍵是要推動地方建立長效機制。不僅要對人民群眾舉報問題盯住不放,還要加強梳理,找出共性問題,落實地方責任,推動地方把群眾生態環境訴求解決在基層,解決在平時,這才是關鍵。現在有些省已經開始做了,比如山東省在督察進駐結束後,保留了受理投訴舉報機制,繼續受理群眾舉報,程序和要求不變,問題交給地方黨委政府去處理,而不是隻交給生態環境部門,這樣的話效果比較好。

您提到的怎麼讓公眾參與督察整改,我剛才講到,督察情況、整改方案、整改落實情況都是公開的,實際上現在很多群眾就已經在監督整改落實情況了。有的地方公開的整改落實情況與事實不符,就有群眾寫信向我們反映,經查證屬實,這種情況還不少。我們希望人民群眾更多地關注地方公開的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實情況,也希望藉助公眾力量監督地方,推進整改工作。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新京報記者

<strong>新京報:近日河北曲陽村民燒散煤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反映出部分公眾對清潔取暖工作的擔心和疑慮,最近也有網傳“煤改氣”工作可能被叫停。請問您對此怎麼看?

<strong>劉友賓:我們注意到這個情況,地方已對此進行了回應。這個事件背後體現的是公眾和社會對清潔取暖工作的關心。最近,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今年秋冬季清潔取暖工作勢頭良好。我也讀到了兩篇報道,一篇是香港南華早報的報道,題目叫《冬天來臨,但這次中國的天然氣供應企業已為嚴寒做好準備》,另一篇是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的報道,記者採訪發現,京北農村地區採用天然氣以後,農民們反映生活更方便了,空氣質量更好了。這兩篇報道中記者的觀察和發改委的判斷是吻合的。

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改善秋冬季大氣環境質量的有效措施,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韓正副總理多次做出指示批示。

清潔取暖事關家家戶戶的切身利益,各項工作一定要深入細緻,要堅持依法行政,把好事辦好,切忌簡單生硬;良好的空氣質量是我們共同的嚮往,也是事關千千萬萬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的公共利益,每個人都有責任維護好公共利益。

當前,我國大氣環境質量總體上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的趨勢,但成效需要進一步穩固。每一個公民都有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和義務,都應該積極為大氣汙染防治做出努力和貢獻,唯有共治,才能共享。

事實證明,只要統籌做好相關工作,清潔取暖和溫暖過冬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而是相互統一、相互促進的。既可以讓老百姓告別煙熏火燎,過上更乾淨、更舒適、更方便的生活,又可以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的藍天白雲。

生態環境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協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有序有效、堅定不移推進清潔取暖工作,督促各級人民政府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確保群眾清潔取暖,溫暖過冬。

<strong>劉友賓:各位記者朋友,時光匆匆,今天是我們2018年度最後一次例行新聞發佈會,轉眼間2018年即將過去,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

一年來,媒體朋友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積極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傳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關注生態環保機構改革,聚焦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生態環保中心工作,參與“環保促發展”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深入一線,採寫了大量有溫度、有深度的優秀報道,充分發揮了輿論引導和監督作用,成為2018年中國生態環保工作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也是中國2018年生態環境保護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們對大家一年來的辛勤工作表示誠摯的謝意和由衷的敬意,祝大家新年諸事順遂,闔家幸福!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轉自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