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九边”重镇指的是哪里?

地理答啦


九边重镇西起嘉峪关,东抵鸭绿江,设有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陕西镇、甘肃镇等九个。

以下以最西边的甘肃镇为例,说说九边重镇对明朝的重要性。

甘肃,在现在是一个省,在清朝也是一个省,在明朝却是一个镇。不过,明朝的甘肃镇,可不是现在县级单位下辖的镇(街道办事处),而是一个级别非常高的军事单位。

明朝迁都北京后,面临着北元(含各种名称)巨大的军事压力。为拱卫北线防御,明朝设置了九边重镇,其中最西边的,就是甘肃镇。

国都在北京,这就意味着明朝最看重的是京师附近的几个镇,比如宣府、蓟州、大同。甘肃镇距离京师数千公里,是不是就不那么重要呢?恰恰相反,守住甘肃镇,对明朝来说也是足以保命的。

北元和明朝的边界非常长,从辽东一直画到现在的甘肃嘉峪关一带。众所周知,明朝推翻元朝在中原的统治,但元朝曾统治过的西域,并不在明朝范围内。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明军占领今甘肃西部,但也差不多走到头了。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北元和西域,以及现在的青藏高原非常的近。这意味着北元有共同对付明朝的盟友!

明朝对北元的军事战略是一东一西两头钳制,西边最重要的战略重镇就是甘肃。甘肃处在四战之地,东有朝廷,北有北元,西接西域,南接青藏高原,孤悬西天数千里。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类似于徐州,北朝得徐州则南朝不安,南朝得徐州则北朝不安。

明朝控制甘肃镇,有几个好处。

一、在甘肃屯重兵,能牵制北元兵力,使之无法在京师附近投入过多兵力,保证京师安全。

二、守住甘肃镇,就能在北元和西域、青藏高原进行不利于明朝的交往中,插一根钉子。形势有点类似西汉的河西走廊钳制匈奴、西域,如果让匈奴占领河西走廊,就将彻底断绝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关于这一点,北宋有深刻的体会,河西走廊被西夏占据,北宋陷入巨大的战略被动。

三、甘肃镇是整个陕西省(当时陕西非常大)的西线门户。如果丢掉甘肃镇,敌军就可以沿着祁连山东下,陕西的西线将无险可守。陕西丢了,接下来就要丢山西。即使守住山西,也必须在山西投入重兵,这势必影响京师的战略安全。即使敌军不进攻山西,转而越秦岭进攻四川,后果同样是明朝无法接受的。这等于让明朝丢掉了一半的江山,敌军在陕西、四川一带建立反明的前哨,那明朝还是明朝吗?

四、明朝非常重视在西域的经营,包括对更遥远的欧洲的联系。只要守住甘肃镇,就能保证明朝与西域、欧洲的陆地联系。除了经商贸易,还可以在外交上有助于孤立北元。有一点非常重要,明朝用于军事的马匹,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与西域的交易,以茶易马。北元以骑兵为主,如果明朝没有强大的骑兵,是根本打不过北元骑兵的。

朱元璋知道其中利害,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西安行都卫成立,当时只管三卫。1375年,西安行都卫升为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简称陕指)。朱元璋撤过一次陕指,但在1379年又复立。只不过此时的陕指治所放在了庄浪卫,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永登。永登的地理位置太偏东,不利于朝廷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到了1393年,陕指的治所迁到了河西走廊中部的甘州,即张掖市。张掖就成了甘肃镇驻地,也可以称为甘肃“省”的“省会”。

甘肃镇设卫、所共15个。从西往东依次是:肃州卫,镇夷所,高台所,甘肃五卫(甘肃镇),山丹卫,永昌卫与西宁卫南北并列,凉州卫,碾伯所,庄浪卫。这些卫、所基本上一个挨一个排列,一旦有敌情,一字长蛇的布局,可以最大限度保证甘肃镇的安全。而卫、所的总部也基都紧挨着长城城墙南面,敌情若至,各卫、所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军事反应。

朱元璋有一点非常厉害。甘肃镇还不是明朝最西的军事重镇,甘肃镇之西,还有(嘉峪关)关西7卫,也就是哈密卫、赤斤卫、罕东卫等七处。关西7卫从西翼保卫了甘肃镇的安全,平时可以与甘肃镇互为犄角,以御诸边。即使退一万步讲,关外7卫全丢了,只要守住甘肃镇,明朝西线无忧矣!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中国历史上所谓的九边重镇指的是明朝廷沿长城一线设置的九处边防据点,东部从鸭绿江开始,西部一直抵达嘉峪关。九边重镇从东到西具体是指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山西镇)、延绥镇(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陕西镇)和甘肃镇。

明代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对峙地图

明朝廷在这九个地方驻有重兵,每镇设总兵一员镇守,目的是防止北元蒙古残余势力和后来后金政权骚扰。九边重镇是明代在北方的一条重要军事防御线,也是明代北方的边境线。

九边重镇总兵官驻军地点和防务范围分别是:

1、辽东镇。先后驻军今辽宁北镇和辽宁辽阳,负责鸭绿江至山海关防务。

2、蓟州镇。先后驻军今秦皇岛桃林口、迁安寺子峪和河北迁西县,负责山海关至镇边城防务。

3、宣府镇。驻军河北宣化,负责东起慕田峪渤海所和四海治所分界处,西至西阳河一带防务。

4、大同镇。驻军今山西大同),负责东起镇口台,西至鸦角山防务。
5、太原镇。先后驻军今山西偏关县和宁武县,负责西起河曲,东至太行山岭真保镇防务。
6、延绥镇。先后驻军今陕西绥德和榆林,负责东起黄甫川堡,西至花马池防务。
7、宁夏镇。驻军今宁夏银川,负责东起花马池,西至宁夏中卫喜鹊沟黄河北岸防务。
8、固原镇。驻军今宁夏固原,负责东起延绥镇饶阳水堡西界,西达兰州、临洮一带防务。

9、甘肃镇。驻军今甘肃张掖,负责东起兰州黄河北岸,西北至嘉峪关一带防务。

明朝末年负责对后金军事的辽东经略熊廷弼在广宁大败后,被朝廷追究责任,后来熊廷弼不仅被斩首,而且还传首九边,就是杀头之后还将其首级传示九边重镇,以示惩戒。崇祯朝的蓟辽督师袁崇焕也被朝廷以“欺君通敌”之名杀掉,据说也被传首九边,不过此事在学界还有争议。


民国年间那些事


对于这个问题,专注于地理知识和旅行资讯的——地理答啦,简要为大家解答一下。

明朝的九边重镇,指的是明朝北部边陲的9个重要的军事重镇。明朝建立之后,逃亡北方蒙古大漠的元朝残部建立了北元,他们仍然在不断的袭扰着明朝的北方边塞,严重威胁着明朝的统治。为了巩固北部边防,明成祖朱棣沿着北方边境设立军镇,派兵驻守,保卫大明边疆。

明朝最初在北部边疆设立了四个镇,分别是辽东(驻地位置在今辽宁辽阳)、宣府(驻地位置在今河北宣化)、大同(驻地位置在今山西大同)、延绥(驻地位置在今陕西榆林)四镇。后来,又增设了宁夏(驻地位置在今宁夏银川)、甘肃(驻地位置在今甘肃张掖)、蓟州(驻地位置在今河北迁西)、太原(驻地位置在今山西宁武)、固原(驻地位置在今宁夏固原)五个镇。一共是九个军镇,称为“九边”。这九边军镇分布在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的长城沿线上。其中延绥、甘肃、宁夏三镇,又合称“三边”。

明朝在九边各镇中,分别设有一名镇守总兵官,简称总兵;在“三边”还设立了“三边总制”。各个军镇都驻有重兵,万历年间,九边驻军达到60万人。九边的设置,使明朝北部边塞形成了一条长达万里、相互呼应、互相配合的坚固防线,对加强明朝边防、开发边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人民负担沉重,到了明朝后期,逐渐引发了九边附近的起义。

以上!


地理答啦


历史上的九边重镇(先后共设立十三个)指的是明弘治年间在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主要目的是抵御蒙古残余势力。


九边重镇西起嘉峪关,东抵鸭绿江,最先设有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陕西镇)、甘肃镇等九个,嘉靖年间在北京周围增设了昌平和真保两镇。万历年间又从蓟州镇分出山海镇,从固原镇分出临洮镇。

九边重镇上发生最大的事件是土木堡之变。到了明朝后期几大重镇日渐荒废,边将冒饷、兵士逃亡等事司空见惯,明朝灭亡“九边重镇”也随之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