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废材小生偶得师承,从此逆天改命,翻云覆雨!

一觉醒来,方运感觉脸有点痒,睁眼一看,原本应该在竹筐里的奴奴竟然躺在自己耳边,而且把买的软枕当成了床。

奴奴用尾巴当被子盖在身上,侧躺着,姿势非常优雅。

方运微微一笑,摸了摸奴奴的小脑袋,起床洗漱。

方运拿着周主簿的手令去文汇堂,又去了印刷坊。五万本占很大的地方,方运没有取出,准备等到四月初一那天取,并顺便卖给来买《圣道》或《文报》的人。

方运又细化了销售方案,所有人开始紧锣密鼓准备,务必要打响三味屋的名气。

从屋出来,方运让方大牛回家,他则驾车买下今年三位半圣考官的所有文集,一共花了十六两银子,这相当于他以前三年的收入。

他又顺道去文院,买了十年内的《文报》和《圣道》合订本,足足花了六十两。

方运心中一算,仅仅买所有的《圣道》和《文报》,就要近四千两银子,如果把景国学宫里的所有图各买一本,按照100文一本、共一百万本来算,就需要十万两银子。

“道路漫长啊。”

方运把马车赶到僻静的地方,把买的籍收入奇天地,然后回家。

故事:废材小生偶得师承,从此逆天改命,翻云覆雨!

那日方运和方家的大夫人商量,让他去教学,不过那些孩子都已经学了《千字文》和《百家姓》,要三个月后到了秋天才会学习众圣经典,学习如何考童生,这段时间不用教太多,一天就一堂课,非常清闲。

方运虽然感谢大夫人的安排,但也不想平白一个月领二十两银子,决定教一些别的,于是开始编《三字经》。

《三字经》内容包括教育、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等许多方面,易记易读,浅显易懂,是和《千字文》与《百家姓》齐名的学读物,在古代拥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原《三字经》的内容很多,其中有一些不适合圣元大陆的思想、人物或历史,都要剔除,同时还要加上圣元大陆独有的历史。

根据圣元大陆的历史,方运重编写了一千五百字左右的《三字经》,准备作为明天的授课内容,如果反应好,那么就继续教下去,然后尽印刷出,散播文名,赚取银两。

诗文流传越广,文名越大,则文宫中的星辰越亮,方运自身的才气增长越。

第二天清晨,方运前往方家,见过大夫人,然后在大夫人的带领下来到方氏族学,大夫人亲自为方运介绍族学。

方氏族学位于府城边缘,占地极广,规模完不逊于小型院。

这里面的学生身份非常复杂,有方家人,有方家的亲属,有方家家丁的儿子,还有一些曾经跟方守业出生入死的战友的后代,所有烈士之子都被方守业收养,认为义子。

族学一切,还供给午餐。

方运估算了一下花,一个月少说要花一千两银子,心中对方守业加敬重,这才是仁,这才叫义。

在这间族学足足有四百个学生,分为学、初学和童生班三部分。

方氏族学老师有二十多位,大夫人把众老师介绍给方运。

这些老师中只有四个秀才,其余都是童生,大多数都对方运很热情,夸赞方运的诗写的好,只有少数几个不冷不热,而且对大夫人也冷淡。

其中有一个人的语气硬,是一个年轻的秀才,并且说自己是“府城双乙童生”,颇为自得。

方运懒得理会这种人。

府城每年考童生的考生人数是济县的二十倍,但录取人数只是济县的十倍,所以部分富商官员之子虽然在府城上学,学籍却落在别的县。

府城人的竞争远比其他县城激烈,所以他们大都看不起那些小县的,哪怕方运是双甲童生,这个秀才也不认为自己弱多少。

不过,若是遇到京城的学子,各州的人又会联合起来,因为京城的录取比例位居四州一京之首,明明是一城,童生份额却比一州还多。

大夫人在介绍那个秀才的时候,特意提了一句“这是你二婶的外甥。”

方运立刻明白怎么回事。

送走大夫人,方运回到教习室,坐在自己的桌子前,把带来的东西放到桌子上,再一次整理讲课的内容。

不多时,统管族学的老院长方镜堂来到教习室。

所有教习立刻站起来。

方镜堂笑眯眯道:“都坐,没有外人。方运,你以后教学的甲班,每日教第二课,从八点一刻到九点一刻,可好?”

许多人羡慕地看着方运,学有五个班,甲班历来是好的,甲班考中童生的比例远远大于其他班级。以后这些学生有出息了,当老师的必然就有了资历,或者进文院教,或者借此扩展人脉。

方运立刻道:“一切由院长定夺,晚辈听从便是。”

方镜堂满意地点点头,但一旁的秀才路膺年道:“院长,他不过是今年的童生,虽然是双甲,我等不能比,但终究没有经验,让他去教甲班是否不妥?我中秀才五年,在此教学三年,我教童生班不累,不如由我来执教甲班。”

“膺年,你在质疑我的安排?”方镜堂微笑着问。

路膺年面色微变,急忙道:“不不不,膺年不是质疑叔公的安排,是质疑方运的能力。”

方镜堂笑眯眯地问:“膺年,你多少岁考上童生。”

“十九。”路膺年回答。

“方运你呢?”方镜堂问。

“十六。”

方镜堂又问路膺年:“你的童生试可是双甲?”

“不是。”

“你可曾诗出鸣州?”

“不曾。”

“你可曾诗出镇国?”

“什么!”教习室一片哗然,所有老师都难以置信地看着方运。

此时四月的《圣道》没有出,方运诗成镇国的事也只在那些高文位的读人之间流传,这些教先生都不知道,他们只从三月下旬的《文报》中得知方运是双甲圣前童生。

路膺年张了张嘴,没敢再开口。

方镜堂向方运一拱手,道:“你的《济县早行》我昨日才听说,当真是诗中一绝,你能前来,让方氏族学蓬荜生辉。你好好教,在这里,没人能说你闲话。”

方镜堂依旧一副笑眯眯的样子,扫视众人然后离开教习室。

路膺年沉默不语,那几个童生教习一起围到方运身边,想知道方运的镇国诗。

方运推辞不过,就把《济县早行》写了出来,这些老师不过是童生,看了好一会儿也没看出字字列锦之妙,等方运指出后,众人恍然大悟,连连称赞,心服口服。

路膺年虽然没有过来,但侧耳倾听,听完后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临近八点一刻,院长方镜堂又来到教习室,带着方运前往学甲班。

路膺年和几个没课的老师则远远跟在后面。

临近教室,方运的呼吸变得急促,第一次当老师难有些激动。

走进教室,方运首先看到的是一双双明亮清澈的眼睛,这些孩子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都有,挺直胸膛坐在桌子后面,好奇地看着方运。

只听一人道:“见礼。”

杂乱的桌椅挪动声响起,所有学生站起来,微微低头,齐声道:“先生好。”

“坐吧。”方镜堂笑着示意学生坐下。

方运环视教室,发现没有黑板,倒是有讲台。

两人走到讲台后,方镜堂道:“这位就是以后第二堂课的先生,你们可能不知道,他就是本年大名鼎鼎的双甲圣前童生,十国第一案首,方运!”

故事:废材小生偶得师承,从此逆天改命,翻云覆雨!

所有的孩子都瞪大眼睛、长大嘴巴,惊讶地看着方运,有几个孩子甚至惊得叫出声来。

在这十几天里,整个江州乃至景国的学子天天都能听到“方运”“双甲”“圣前”“鸣州”之类的词语,论是在学堂、家里还是道路上,每一个地方都有人在说,因为方运是打破了景国的天荒。

这些上学的孩子在学校听老师夸双甲,在家里听父母说圣前,早就异常羡慕方运,现在亲眼看到传说中的大才子出现在这里,怎能不惊讶。

有几个孩子激动得满脸涨红,恨不得跑到方运面前求一首诗。

方镜堂对这些孩子的表现非常满意,又说了几句场面话才离开。

路膺年和几个老师则在教室外,想听听方运到底会不会教。

方运扫视仍然有些兴奋的学生,微微一笑,道:“我是谁,你们都知道了,但你们是谁,我还不知道。从左面开始,

你们一一做自我介绍,说一下自己的名字,年龄,喜欢什么。来,你第一个说。”

方运看向左前方的第一个学生。

那个孩子立刻成了班的焦点,他红着脸站起来,低声说:“我叫宋、宋明,九岁,喜欢、喜欢吃。”

“哈哈哈……”班哄堂大笑。

方运微笑道:“好,吃的好才能长的壮。以后你可要好好读,捍卫人族的土地,因为谁也不知道被妖蛮占领的土地会长出什么好吃的。”

学生们再一次笑起来。

外面几个老师也跟着笑,没想到方运用这么幽默的方式教育孩子。

“嗯!”小吃货宋明两眼放光,用力点了点头,暗暗记下方运的话。

方运一一让所有的学生起来自我介绍,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和样貌。

之后,方运开始考识字,选了《千字文》的五十个字,他念一个,让学生们写一个,然后他把卷子收上来检查。

方运迅速看完,不愧是学中的甲班,二十个学生部答对。

“好,看来你们的基本功都很扎实,如果再教你们《百家姓》或《千字文》,我会觉得是在羞辱你们。”

许多学生微笑,身为甲班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骄傲。

“那你们想学什么?说说看。”

一个大胆的孩子道:“先生您的请圣言厉害,能不能教我们怎么解请圣言?”

“我想跟您学词赋,我姐姐说要嫁就嫁您这样的才子,以后我也要当才子!”

学生们踊跃发言,课堂非常热闹。

教室外的路膺年皱眉道:“如此喧闹,成何体统!”

“我觉得不错,这是学,又不是马上靠童生,孩子高高兴兴学习才好。”一位老师道。

“虽然和我等不同,但也大不妥。”

路膺年言以对,心想文名实在太重要了,哪怕这些人跟他相熟也会不知不觉被方运的文名影响,觉得方运做什么都是好的。

不多时,方运示意学生静下来,道:“我倒是可以教你们请圣言或做诗词,不过,在学请圣言和做诗词之前,你们还有学一些别的东西。我自己编写了一部《三字经》,在接下来的日子,我会教你们。好,拿出纸笔,我说,你们写,凡是都写对的,午休我请你们吃好吃的。”

哗啦啦的声音响起,学生们纷纷摆好纸张,用毛笔沾着墨汁,看着方运,目光炯炯有神,极为认真。

方运满意的点点头,这些孩子未必比别的班的聪明,但主动性和自制力却要远远超过寻常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方运用很慢的语速诵出《三字经》的前四句。

方运念完,在教室里走了一圈,发现二十个学生中有五个人写对了所有字。

方运把五个人写的传给其他人,他们照着写一边,然后方运开始讲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前六个字,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人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后六个字是说,由于成长过程的不同、学习的环境不同,性情也就有了好坏的差别。”

“苟不教……”方运继续仔细地讲解《三字经》。

门外的老师大都教了多年,个个十分惊讶。没想到方运不仅会作诗请圣言,对人生和教育的认识也远超所有人。

故事:废材小生偶得师承,从此逆天改命,翻云覆雨!

“这些话简洁成韵,讲解一遍就能听懂,的确适合。我怎么没听过?”

“他刚才不是说了么,是他自编的。”

“他才多大年纪,怎么可能会写出这么深刻的东西?我再活十年也写不出来。”

“所以他是十国第一童生,你不是。”

路膺年心里很不舒服,他本身就是秀才,很清楚《三字经》很不错,就算不是鸣州,也有达府的水平。路膺年想了一阵,悄悄离开。

不多时,路膺年来到方家大宅,见到了二夫人。

“姨妈,我有个关于方运的重要消息。”

“什么消息?”

“他自己编了一本《三字经》,用来给孩子,以我多年的经验,这《三字经》非常不错。我怀疑过不了几天,族学就会把《三字经》加入学,让每一个老师都教。”

“当真?这个方运还真会搞事。”

“姨妈,我看还是算了,那个方运聪明得很,文名又大,得罪他得不偿失,不如想别的办法跟长房争。”

“你以为我是为了自己啊?老爷子现在活着,向着你姨夫,我还能跟长房掰一掰手腕,等老爷子死了,长房马上会把我们一家扫地出门,我现在不争,以后没机会。方镜堂老了,过不了多久就要离开族学,你必须当上院长,把族学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可是,我资历不如那些先来的,才气又不如方运,怎么争?”

“傻孩子,你怎么会争不过方运。这《三字经》他说是自编的就是他的?朝廷只认第一个去文院开具文的。你没在名门里,不知道这里面的事,那些望族名门的人抢了别人的诗文提前去文院报备的事多了,事后给些银子就打发了。”

“啊?文院不是说严查这种伪作吗?说要是查到直接取消文位,终生不得科举。”

“敢做这种事的,谁家里在文院还没关系?你姨夫跟文院的邱学正关系极好,我带着你去找他,让他帮你开具出版文,以后《三字经》就是你的了,有了《三字经》的文名,到时候我就力推你当院长。”

“可方运是双甲圣前,邱学正再傻,也不可能这么做啊。万一方运奏请圣院圣裁,那我就完了。”

“当然不能告诉邱学正这是方运写的,等出版文下来了,你再告诉他真相。到时候给他一笔银子,他只能帮着我们。方运就算去文院闹,邱学正也有办法把这种小事压下来,不会给他请圣裁的机会。方运不过是区区寒门子弟,要不是方家帮着,早就被柳子诚绑着石头沉进长江里。就算他有文名,到了关键时候谁愿意为了他去得罪从七品的学正?他方运刚来府城,又认识几个当官的?”

“可是,族学的几个老师和一些学生都知道那是方运自编的。”

“到时候我去替你说话,我就不信他们敢翻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