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不「平安」

地产不「平安」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1st

中国人有一种智慧叫做隐忍,说的是瞄准目标,讲求实惠,不争面子上的风光,通俗点讲叫做“猥琐发育”。

古来有司马懿甘愿做乱世枭雄背后的男人,但最后将天下收入囊中是他。又比如:某女做小三,绝口不提“名分”二字,多年之后不但成功上位,还讨得个“痴情女子”的名号。

例子糙了点,其中智慧却是精妙,传说各种财富排行榜,榜上有名的其实都是小头,真正的巨富藏得可深,这些人叫做隐形富豪。

同样,每年的各类房企TOP排行榜,上榜企业风风光光的背后,也藏着一个隐形地产巨富——中国平安。

2nd

1988年,中国第一次房改启动,平安集团也在这一年成立。

记得在书里看过一句话“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么死掉,要么免费”

,作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又作为国内最早拥有“信托牌照”的保险机构,平安没有死掉,所以对平安来说“钱是免费的”

这句话有点怪,但不难理解,平安手里的钱都是险资(泛指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准备金)与信托资金。

简单说就是:钱有好多,但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的,平安得用这些钱去生钱,跑赢通胀是最低标准。

这种钱虽说可以用,但难免束手束脚,监管机构也对这类资金的流向重重设卡,防的是“一场豪赌,鸡飞蛋打”的局面出现,彼时的平安只得拿这些资金放放贷款。

借蜘蛛侠已经去世的叔叔的话来说:“能量越大,责任越大”

账上躺着巨量资金,却只能抠点利息尝尝,各方都觉得暴殄天物,07年3月,监管机构豁开一条口子,意思是“信托资金可以稍微灵活点嘛……”

平安马上心领神会,光速组建了专门的房地产投资部门,没人才?不差钱,买!。

当年,平安上马了多个大型投资项目,不但在北京、深圳买楼拿地,还在山西盘下了3条高速公路。

此时的平安意气风发,虽说监管机构的态度还十分暧昧,但当时的平安已经开始计划:要形成从规划建房到招商经营的“全产业链”投资经营能力

这个“全产业链”的意思就是:“地产行业的都掂量掂量自己,该靠边站的,别挡道”。

07年平安在一份地产行业的深度研究报告中,总结了“土地、资金、人力”这3个要素,并提到:

我国房地产市场十分巨大,企业存在激烈的竞争,且开发资金普遍偏紧,总体还是处于分散的区域竞争态势。

至此,平安集团初涉房地产,同年三月,平安集团在A股上市。

3rd

事情要是按照平安的设想与计划去发展,或许真没有之后那些金光闪闪的地产大佬了,不巧的是,2008到了,金融风暴来了。

那时的平安热衷于海外收购,大风刮过来,平安伸出去的手狠狠的挨了一板子。

祸不单行,上市不到1年的平安,在年初竟然抛出了1600亿的再融资计划,然而诡异的是,方案中没有具体公布再融资用途,机构和散户同时瞪大了眼睛问:“平安,你要干嘛?”。

天灾人祸加上自己“作”,平安股价开始自由落体,从2007年的140多块/股,直接滑到2008年的20多元/股,中间都不带喘的。

此后,平安又遇上为期三年的熊市,股价简直是烂在地里爬不起来,全面进军房地产的计划就此搁置。

转机出现在2010年,那时监管机构看着烂在地里的平安也着急,毕竟自己一直卡着人家的脖子,9月5日,保监会开始松绑,大意是:允许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不动产。

听到松绑的消息,平安集团从上到下兴奋的打抖抖,董事长马明哲表示:

“平安为这一刻已经等了5年,并且为不动产投资准备了很好的项目和团队”。

2011年,平安拿下了PE(私募)与不动产双牌照,正式涉水房地产,在桐乡、西双版纳、乌镇开始买地盖房,并且与品牌房企互动不断。当年4月,平安拿下碧桂园9.9%的股份,当起了第二大股东。

但这远远不够,当时平安手里的险资达到万亿规模,而一直到2012年底,平安手里的地产项目仅为150亿,远远达不到盘活险资的目的。

这时监管机构又出现了,留下一句话,意思是:“看来大家胆子不够大嘛”,当年险资再次松绑。

平安对这一切自然心领神会,同时也陷入了反思,买地盖房再卖楼,投资周期长,何苦去挣这辛苦钱,自己的优势就是有钱,找人为自己打工岂不是来钱更快?

拿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的话来说:

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如果河上有桥,付点过桥费就可以跑过去,那何必冒着危险、花费时间摸着石头过河呢?

地产圈的事,平安不懂怎么玩,于是就“付费过桥”。

4th

想清楚了这一点,平安开始充分的“扬长避短”,例如:房企拿地需要大量资金,压力颇大,这时平安就会跳出来:钱的事情,我为你分忧,到时候挣得钱我也分一口,如何?

房企当然愿意,挣得少点好过一分钱不挣,于是平安的这个套路越玩越熟,甚至出现了二道贩子的做派:地价太高没人举牌?平安拿下来,再找若干家开发商,一家匀一部分,大家都玩的转。

这个套路玩出名气了,主动送上门的人也来了,17年初,济南市迎来春节后土地首拍,当年济南楼市受政策影响较大,参与土拍的企业本来就不多,但挂出的竞买人要求十分暧昧:须为世界500强,且持有“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牌照。

各家不必多言,平安倒也爽快,竞拍开始五分钟后,这些土地便被平安集团以底价收入囊中。

这一幕好似,大姑娘见意中人满心欢喜,但还是要娇羞一句:“全凭父母安排”。

久而久之,大家慢慢都看明白了,平安只要钱不要命(控制权),能攀上这么一个金主爸爸很荣幸,此后平安一路的收购与合作都顺风顺水。

时至今日,平安已是碧桂园、朗诗、融创、旭辉、华夏幸福等房企的第二大股东,平安大比例持股的房企有金地、保利、华润、绿城、九龙仓、协信等等。

据估计,平安集团旗下房产市值超2000亿,能与之比肩的房企不超过5家,但你绝对不会在任何榜单上找到他。

有业内人士评价到:“平安是在收割房企”,这个说法有些简单,倒不如说“平安利用资本这条缰绳,在驾驭房企,只要房企不跑偏,就是他好我也好”。

最近,我与一个新入行的地产人聊天,说起过平安集团,他说:“平安啊,那个平安不动产只是个排不上号的小开发商。”

我刚想反驳,但忽然一想,也对,平安集团的官网上都找不到平安不动产网站的入口。

我又转念一想,也没错:虚的不行才叽叽喳喳,狠人都是默不作声的,您见过逮只兔子还咋咋呼呼的老虎吗?

人家放眼望去全TM是兔子。

地产不「平安」
地产不「平安」

星子简介:关注地产3年,专注行业,深度剖析。 欢迎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xiewen1205,同时请注明公司+姓名,与我交流更多地产信息。同时,扫描一下,关注一下我吧↓↓↓

地产不「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