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瑶老”——“一贵法官””

新时代“瑶老”——“一贵法官””

新时代“瑶老”——“一贵法官””

在瑶族传统里,男孩被称为“阿贵”,女孩则被称为“莎腰妹”。房一贵于1975年出生于连南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连南县)涡水镇,是房家这一辈的第一个男孩。

新时代“瑶老”——“一贵法官””

房一贵1999年7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取得法学学士学位,房一贵是他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这个当年被村里人称为 “天之骄子”的人,毕业后没有选择在条件更好的城市里扎根奋斗,而是义无反顾回到家乡,一头扎进了瑶山的司法事业的建设中。

自2000年进入连南县人民法院工作以来,房一贵担任法官11年,在基层法院一干就是7年。目前,他是涡水镇里唯一一个法官,也是连南法院3个瑶族员额法官之一,他以秉公办案的工作态度赢得群众的信任,村里人都亲切地称他为“一贵法官”。“一贵有很多个,但是‘一贵法官’仅此一个。”村里人如是说。

“瑶老精神”的传承

连南位于粤北山区,瑶族人口占总人口数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自治县。由于地理环境特殊,民族风情浓厚,直到现在,连南的许多地方仍然保留着鲜明的瑶族特色,至今还在沿用一些排瑶社会的文化体系和制度,比如瑶族独特的民主管理制度——“瑶老制”。

“瑶老”指的是经验丰富、办事公道、在族人中享有威望,被村寨族人推举出来处理族内事务的人,村寨族人的一切纠纷皆由他来主持公道,“瑶老”是瑶族人的“法官”。房一贵的祖父就曾是一位“瑶老”,他妥善地处理过族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深受族人的尊敬和喜爱。每逢提起一贵的祖父,族中的老人便会这样说道:“一贵,你遗传了你阿公的热心肠,也继承了他的衣钵,更继承了我们瑶老的精神”。

在瑶寨长大的房一贵,对家乡有着天然的深厚之情,也深受祖父的影响,希望能秉承好祖父的遗志为乡亲们排纷解难。他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去珠三角法院学习先进的办案经验,在瑶山的各项案件中不断磨练自己的办案能力,“瑶老精神”在他心中,他以一片赤诚之心为山区群众维护着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瑶山的“天平”

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连南有“八排二十四冲”,每个排都有他们既定的风俗,因此连南的法官在瑶族地区办案,一要懂瑶语,二要熟知瑶族风俗,二者缺一不可,若是缺了其中一样,很多调解案就难以开展。在处理瑶族群众的各种案件时,法官要像“天平”一样,既要以现行法律为依据,又要充分考虑瑶民传统习惯和特定心理因素,否则可能会影响法律效果。

新时代“瑶老”——“一贵法官””

2010年,房一贵审理了一起男方起诉女方的离婚案件,原、被告均为瑶族人。经人介绍认识,原告与被告只认识两天就匆匆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其后,被告只在原告家住了两天就回娘家居住,再不回原告家住。原告无奈之下向法院起诉,请求解除与被告的夫妻关系并要求被告退回结婚礼金5000元。开庭时,原告声称如果被告不退还礼金,就纠集兄弟到被告家打架。被告的父母也不相让,激动地反驳道:“你能叫20人来,我就能叫30人来跟你打!”,眼看一场矛盾就要激化了,房一贵心想一定要把问题解决好。

庭审后,房一贵和书记员多次沿着瑶寨的盘山公路去到三十公里之外的双方家中,以瑶族婚俗传统礼仪对他们进行劝解。最后还步行翻过一座大山,邀请到当地德高望重的瑶族老人前来参与调解。此次调解从烈日高悬谈到日落瑶山,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双方从面红耳赤到心平气和,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被告一次性退回结婚礼金2000元。

瑶山的“天平”并不好当,房一贵坚持以瑶族习俗和法律条文的平衡维持着瑶山的公平正义。

新时代“瑶老”——“一贵法官””

曾经有两叔伯兄弟因屋后土地的使用权发生争执,争吵之中,原告打了被告的母亲一巴掌,之后被告叫人将原告打伤。因原告被打伤后住院治疗花费一万多元,派出所调解不成,原告就一纸诉状将被告告上法庭,双方都要讨一个“说法”。房一贵接手此案后,在开庭前事先到村委会和邻里了解到第一手资料,分别到双方的家中与他们聊天。

房一贵考虑到瑶族群众有强烈的宗族认同感,凡事同甘共苦,哪家遇有红白大事,大家必参与中,房一贵就以此为突破口开导他们,劝他们不要因为一时意气,伤了一家和气,最后,在房一贵的耐心劝说下,双方最终接受调解,兄弟俩冰释前嫌。这一家的长辈常常和别人说,他最信服的就是“一贵”法官,一贵法官是瑶山的“天平”。

贴心送法 真情普法

除了东家劝解、西家调停,走乡串寨、进村入户进行普法也是房一贵工作的常态。由于很多年纪较大的瑶族群众受教育程度偏低,不懂得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常因小失大,容易因为一点小纠纷事造成大矛盾。为了让乡亲们多走“法路”少走“错路”,让乡亲们学会懂法用法,房一贵在生活中工作总是不忘普法,贴心送法,为乡亲们耐心地解释法律条文,并告诉乡亲们有法律问题都可以找他咨询。于是,瑶寨很多人一遇到纠纷都会先找房一贵,问问他的意见。

新时代“瑶老”——“一贵法官””

2018年初,一位在广州做建筑工人的瑶族群众,给房一贵打电话说道:“一贵,我的堂哥工作的时候从高架上摔下来了,现在老板不肯赔钱,我想找一帮兄弟去打那个老板”,房一贵听了马上严厉地阻止他,并通过微信“手把手”地教他如何用法律途径合法维权。最终,这位群众通过当地法院调解拿到了赔偿款。

一次次公正的判决和无数次耐心的调解,使房一贵成为了瑶族群众们心目中名副其实的“瑶老”,有什么矛盾都来找“一贵”法官“话事”,许多别人化解不了的纠纷,他几句话就能解决。瑶族群众在争辩时,如果加上一句“一贵法官就是这样说的”,似乎连说话都更有底气。瑶族的一些族长也常说,“一贵文化高,很多事情我都要找他商量”。

谈到工作的初心,房一贵这样说道:“我是瑶山的阿贵,能为乡亲们排忧解难,是我的荣幸”。在他11年的法官生涯里,主审的案件有800多件,调撤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一贵法官不仅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也给瑶山的群众指出了公正的答案。

新时代“瑶老”——“一贵法官””新时代“瑶老”——“一贵法官””
新时代“瑶老”——“一贵法官””

通讯员| 张玲珍

新时代“瑶老”——“一贵法官””
新时代“瑶老”——“一贵法官””新时代“瑶老”——“一贵法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