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慧父母,看遠,看透,看淡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對我們各位父母提出超高的標準,我們做聰明的人、有能力的人遠遠不夠,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有智慧的人。智慧的家長才能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智慧的家長在解決孩子問題的時候不留後患,這就是智慧的家長。

智慧父母成就孩子幸福人生,我想,今天從三個維度上分享。一個是看遠,一個是看透,一個是看淡。從三個維度分享,到底怎麼做一個智慧的家長?

做智慧父母,看遠,看透,看淡


1看遠: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我們是依據當下來決定未來的行為?還是依據未來決定當下要做什麼?觀點的不同,導致了孩子的命運不同。這觀點是來自於哪裡?來自於家長的眼光。陽光、健康、正直、有擔當……這些我們所希望孩子擁有的東西,正是成功的品質。一個人,之所以能成功,他的骨子裡、身上一定帶著這種特質,這種特質是我們打小培養出來的。未來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決定了你當下應該做什麼,所以父母的眼光是最重要的。

我們都渴望孩子未來成為這樣的人,成為具有這種特質的人,那當下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大家知道,中國選人的標準是什麼?目標就是德才兼備。所以一個人的成長,不可能離開這個社會去考慮。所以我們培養孩子,必須考慮他在這個社會中生存、展示他的魅力、付出他的勞動、體現他的價值。這就是孩子未來成長的目標,就是德才兼備。而且,德和才相比,一定是德勝才。因為德厚了,才能在這個厚的土壤中“種”各種東西。育德有三個方面:


培養孩子行孝



如果孩子一旦行孝的品質養成了,將來最受益的就是孩子,因為對父母孝是他最基礎的品質。孩子對父母孝,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到社會上和人相處,那是開始真正要走向社會去施展他的魅力,所以他立身行道的本事是在社會當中體現的。怎麼行孝?不是一句話說的,要加以訓練。什麼形式?他天天要做這件事。什麼時候做這件事?要有一個特殊的場域。說來說去,一定要給孩子在家裡建一個勞動崗位,這個勞動崗位,需要精心的設計。第一,這個勞動會讓孩子有一種心理的暗示。第二,要經常發生。第三,一定要體現出孝順父母的。從小讓孩子養成這種勞動習慣,他和家裡有一種深深的鏈接,到了初中的孩子輕易不會有“離家出走”的想法,對他度過青春期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一定要給孩子種自信的種子



一定要給孩子種自信的種子,這是孩子迎接未來挑戰必備的能力。什麼時候培養孩子自信?第一,隨時隨地,這是肯定的。

第二,最關鍵的是什麼?我們家長是否瞭解孩子成長的關鍵期。自信最佳時期是3-6歲的時候,這時候最關鍵。這時候我們培養孩子的是什麼?除了他的心理發展規律,最重要的是自我獨立的這個概念,這時候孩子的自信才能形成。

怎麼變得無比強大?通過肯定、讚美,讓這個“我”變得強大。一個不自信的人,會永遠活在別人的評判之中,活得非常痛苦,沒有活出我們自己。所以,一個人沒有了自信,他的未來就不能主動去迎接挑戰。看似形式上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從結果來說是天壤之別。主動迎接挑戰的人,能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在他奮鬥的過程中,是痛並快樂著。但是一個被動的人去迎接挑戰,在人生道路當中,遇到艱難的時候,他永遠達不到最高的境界,所以他只能伴著無奈、無助過他的日子。


一定要讓孩子長見識



見識,先見才長識,如果沒有見過怎麼長識?所以孩子最重要的,不僅是當下得分數。分數重要嗎?重要,但只要他努力了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讓他長見識,一個人的知識多了心就會變得更大。人包容的是什麼?寬容的是什麼?是對方與我們的差異。看到的是什麼?那個人的特點、長處。所以,長見識的人學會了包容。所以,這個孩子一旦長了見識,對他的未來來說,遠遠比今天我們逼他刷題更有意義。無論是去公園,還是出國留學,不要問孩子收穫了什麼,最主要的是他們的體驗。當下他收穫了什麼並不重要,因為他有了很多的體驗以後,可能當下表達不出來。所以讓孩子長見識不要著急、不要功利,只要讓孩子真心體驗這個社會,體驗這個時光最好。

回到之前的問題,我們怎麼讓孩子德才兼備?依據未來當下要做什麼?至少有三點是非常重要的。行孝、自信、見識,這三個是想方設法都要給孩子種下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未來孩子長成什麼樣,都依據你當下種的種子決定的。要有眼光,看得遠一點,不僅要看到孩子的今天,還要看到孩子的未來。有一句話和大家分享,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做智慧父母,看遠,看透,看淡


2看透:診病比治病更重要

我們用白話來講就是,不僅看到表面,還有看到背後。我們不能僅憑我們的眼睛看東西,有的時候看不準,有的時候是扭曲的。真正讓你看、讓你聽的是你的心。心不在,你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所以大家不僅要看到表面的東西,還要看到背後的東西。


考的好分的背後是什麼?



不管孩子表現好還是不好的時候,我們會聚焦什麼?他的行為。

如果你光看孩子的行為,考好了就是100分,但是你沒有看到行為背後的東西。好的行為是什麼?我們的孩子做好了,我們就要表揚孩子繼續努力,但是各位是否忘記了,他為什麼這次能得到這個好的成績?好的成績背後是什麼?我們應該看到是,之所以這次孩子做得好,比如得了第五名,一定有得第五名的道理,比如這次很認真、很細心。認真、細心,是不是獲得好成績最根本的東西?

我們要讓孩子看到好成績背後的東西,那個細心、認真就是成功的品質。


孩子打架背後是什麼?



(1)10歲以前培養能力

那不好的錯誤的行為呢?一般我們就是批評孩子,給孩子講道理,還有懲罰,基本就是這樣。但是我們的做法需要反思。第一,我們總是問孩子為什麼。我們家長,每當孩子一犯錯的時候都會問為什麼。你一問為什麼就把孩子拉回到了過去。當孩子出現錯誤問題的時候,我們一旦要聚焦到錯誤行為的時候,我們常常都會這麼做,告訴各位,這是沒有一點意義的,只能降低孩子的能量。

以後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怎麼辦?要有邏輯層次,這六個層面分別為,考慮環境、行為、能力、價值觀、身份、願景。要想改變孩子錯誤的行為,一定要從哪裡考慮?能力。任何人的行為背後都說明有一定的能力,做得不好說明欠缺某種能力。做得好,說明他擁有這種能力,任何行為背後,都帶著能力。家長要洞察孩子欠缺什麼能力,然後幫助孩子補上去,不要聚焦他的“過去”,而且就這個模式也給孩子帶來一個影響,他養成習慣不去想過去。只要過去的事情一結束,總結出兩點,剩下的就放下了,這樣的孩子才能活得特別的輕鬆。所以,

各位要想改變孩子的錯誤行為,一定去想,他欠缺某種能力。要想著欠缺某種能力,提升能力就OK了。

(2)10歲以後培養價值觀

到了10歲以上,不僅要考慮欠缺某種能力,還要怎麼做?還要在邏輯上的六個層面去找,那就是價值觀。什麼是價值觀?就是你看中的東西,你對世界的看法,你做決定的標準。為什麼我們的溝通沒有效果?因為我們只看到了行為,沒有看到行為背後的能力,沒有看到他的價值觀、身份。我們跟孩子交流的時候,不要光看到行為,要看到背後,看背後有兩個,能力和信念。

任何行為背後都有其正面的意義。我們在跟孩子交流的時候,在拼命和孩子說的時候,不要聚焦他的過去,更不要問“怎麼罵的”,讓他回憶痛苦、激發他的憤怒,而是找到孩子內心的渴望,這才是真正的瞭解孩子。就是找到這個行為背後的動機,最後一步是什麼?滿足這個動機,除了原有的辦法,還有什麼辦法可用?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這時候,這個問題才真正地解決了。


家庭和諧是孩子健康正常的基礎



當孩子出現錯誤行為的時候,除了看能力、看需求,還可以適當地看看家庭系統。夫妻關係好,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各位家長,夫妻關係是五大關係當中最難相處的關係,因為它是最脆弱的。一個孩子在缺乏愛的不圓滿的家庭中長大,可以成才,可以長本事,但即使成才、長了本事,他也是極其敏感的,幸福指數很低,所以好的家庭環境,和諧的夫妻關係是孩子成長的基礎。

從看透這塊,目的不僅是看孩子的行為,還要看孩子的能力和渴望、需求,要系統地去看,這樣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批評孩子、指責孩子,在管理他的時候,一定要先找準了:診病比治病更重要。如果前期診斷錯了,後期的藥方是沒有用的。

做智慧父母,看遠,看透,看淡


3看淡:放下比獲得更重要

在孩子的教育上,在孩子的成長中,我們看中什麼?看中孩子當下獲得了什麼。

這些能給我們帶來的是愉悅、滿足、幸福。其實,這個背後滿足了我們自己的面子。人要有虛榮,但不能虛榮過度。各位,面子真的很重要,但是不能“過”。我們考慮面子的同時必須考慮裡子。

沒有裡子,哪有面子?裡子有很多,最主要有兩點和大家分享。


尊重孩子的成長、發展規律



我們尊重孩子的成長髮展規律,不能違背規律。像我剛才講的自信,自信在什麼時候?3-6歲的時候。這時候你千萬不要讓孩子學這個、學那個。這個階段不是孩子學什麼,而是體驗成功、快樂,得到認可、肯定,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在孩子的培養中,不要提前透支孩子的能量,一定要遵循孩子這個階段所要發展的東西。對孩子自身來說,人生是一個長跑,小學階段那只是太短的一瞬間了,人生的長跑不是靠速度,是要靠耐力。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發展的規律。


發現孩子天生的特性



有一個理論,就是每個人的發展空間不一樣,有人在語言上,有人在運動上,有人在空間關係上,人是不一樣的。最重要的是要符合孩子的特點,他適合什麼你就去做什麼。人的理性是永遠戰勝不了天性的,他天生的動力擅長,那是他最寶貴的財富。我這個不行,我拼命要去學,永遠學不過有天賦的人。所以,我們不能為了我們的面子,把孩子的特性給泯滅了,這是最浪費的,是對孩子最大的犯罪。

我們尊重孩子成長髮展規律,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保住這些“裡子”的基礎上我們再去顧及我們的面子。但是我也知道,要放棄這個面子,放棄這些東西,太難了。因為人有這種經驗,有這種體悟,你獲得比放下要容易得多。在孩子的教育上,等痛再放下就晚了,不能等到痛再放下。我們知道痛,不再犯那個錯誤那是聰明人。在之前就做好預防,那是智慧的人。人生難得的是什麼?不是獲得,是放下。當你真正懂得了放下,其實你就擁有了更多。你都抓著,你能抓多少?所以,放下比獲得更重要。這就是我們要看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