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15年做出武汉人自己的西餐,不贵却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诸事不顺。

刚开的西餐厅连亏三个月,服务员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意见簿里提到要把椅子换成沙发,他翻箱倒柜凑出来5000元,挤上了去家具批发的列车。

夏天的硬座车厢有些闷热,不透气。烟味和泡面味争相涌进鼻腔,他皱了皱眉头,夹紧了怀中的公文包,希望这趟难熬的旅途赶紧结束。


他用15年做出武汉人自己的西餐,不贵却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老黄当年乘坐的T127次列车,到东莞需14小时。


这是2004年7月,武汉人老黄正在为他开的第一家西餐厅,做倒闭前最后的殊死一搏。

那一年的老黄从未想过,他的半秋山,会在日后成为武汉最知名的西餐,甚至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文具商改行做西餐

2003年,老黄还是一个普通的文具商。那一年,他的经营状况不太好。由于不少大品牌进军文具行业,整个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往年自家的文具能小赚十几万,今年却亏损了几万元。


他用15年做出武汉人自己的西餐,不贵却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2003年,以乐普升为代表的一群大品牌进军文具行业。

没满40岁的他有些发愁,以他的体量,未来注定无法与大品牌相抗衡,继续坚持做文具,来年等待他的必定是更多的亏损。

04年年夜饭的餐桌上,一个亲戚谈起了他做餐饮的朋友:“小李在广州开了个餐馆,去年赚了一百多万呢!”餐桌上的咵天说起来随意,却启发了老黄。

“文具不赚钱,不如我也尝试做下餐饮?”

他用15年做出武汉人自己的西餐,不贵却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2004年,中国的餐饮业正在高速增长

事不宜迟,刚过完年,老黄就踏上了广州“取经”的路途。经过几番考察,他决定做当时“上档次”的西餐,提前占领江城的西餐市场。广州最为火爆的西餐厅绿茵阁,便成了他的第一目标。

对方开出了近百万的加盟费要求,但一门心思转行的老黄仍然签了约。租门面,装修,签食材合作,雇来广州分店的厨师……老黄把自己前些年做文具的积蓄几乎都砸了进去。

他用15年做出武汉人自己的西餐,不贵却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中南路中商百货,老黄当年的第一家西餐厅就开在这里

2004年9月,武汉第一家绿茵阁,在中南路立起了硕大的门头。

倒闭边缘挣扎求生

然而,老黄倾其所有的第一次尝试,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火爆。餐厅虽然开在最繁华的中南路,生意却颇为冷清。

几百平米的大厅,前来吃饭的顾客比服务员还少,每次来客人,闲着的领班都会亲自上阵。如此惨淡的生意持续了三个多月,再这样下去,倒闭只是时间问题。

他用15年做出武汉人自己的西餐,不贵却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最初的绿茵阁,都叫做咖啡厅而不是西餐厅。

地段和品牌都没问题,为什么店里始终没有人来呢?老黄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抬头看到自己的招牌:绿茵阁咖啡厅——2004年,人们认为的咖啡厅,只是一个聊聊天喝咖啡的地方,没有人会选在这吃饭啊!

想到这里,老黄立刻和广州申请,撤掉咖啡厅,改换西餐厅的招牌。他又看到顾客意见一栏里写着希望店里把硬椅子改为沙发,便亲自揣上仅剩的5000元,坐了十来个小时的硬座去东莞,买来几个沙发。

他用15年做出武汉人自己的西餐,不贵却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直到今天,半秋山的座位仍有不少沙发


招牌换了,沙发也买回来了,再加上从当时全国最开放的广州带来的正宗西餐味道,店里的客人终于多了起来。

一炮而红,分店齐开


2005年,武汉绿茵阁逐渐走上正轨,不贵的价格,份量足,味道正的西餐出品,让绿茵阁拥有了一批忠实拥簇。扭转乾坤的老黄,也顺势开出了一家又一家分店。

中午休息来解决午餐的白领,常点上一份量足不贵的泰皇炒饭,满满当当虾仁、墨鱼仔、蟹柳配上微辣的风味炒饭,只要20出头,中午吃完,一直工作到加班结束也不觉得饿。


他用15年做出武汉人自己的西餐,不贵却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一代经典泰皇炒饭,许多半秋山老顾客吃了十年


专程赏味的“牛排控”也喜欢这里,无论是全城首创的经典牛仔排还是武汉人常点的菲力,都只卖39元,在武汉同价位的牛排里没有竞争对手。


他用15年做出武汉人自己的西餐,不贵却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不算富裕的大学生,更是把它家当成自己的食堂。每到周末扫街疲倦肚饿的时候,经典的肉酱意面芝士焗饭下肚,压马路又重新充满了力量。


他用15年做出武汉人自己的西餐,不贵却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在保留传统的西餐品类同时,老黄也在不断采纳店里顾客的意见,每一家餐厅的意见簿,都会反复翻看。

做武汉人自己的西餐


到了2011年,老黄的武汉绿茵阁已经开出20家分店,热闹的分店高峰期常需要排队等位,店里的菜单也越来越厚实。

从最初只有常见种类的牛排、炒饭、沙拉、意面、披萨;到2008年加入煲仔饭、中餐跟饭;再到2010年尝试寿司与高档牛排,老黄的西餐厅根据武汉独特的西餐口味不断变革。

他用15年做出武汉人自己的西餐,不贵却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年底,武汉绿茵阁和广州绿茵阁8年的加盟合约到期,续签合同需要一千万元。

“一千万,都够开两家分店了,还得用别人的牌子!”做了8年西餐的老黄不愿再把资金耗在加盟费上,也不愿一直寄人篱下,决定不再续约,做武汉人自己的西餐品牌。


他用15年做出武汉人自己的西餐,不贵却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2012年,江城所有的绿茵阁在一个月内改换门庭,变身为半秋山西餐厅。这个取自寇准《书河上亭壁》的名字,

象征着老黄西餐厅从借势到自立的转变,也寄托着他“武汉西餐第一品牌”的野心。

改名后,所有的半秋山都经历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重制菜单,点单使用iPad,融合更多的欧洲餐点,签约更好的原材料供应商,去上海请来顶级的西餐厨师做顾问……


他用15年做出武汉人自己的西餐,不贵却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顾问带来了如今半秋山的招牌M9和牛加拿大岩烧雪花排,新的供应商送来了今日半秋山必点的各色绵绵冰,意见本上顾客要的新口味煲仔饭和酸菜鱼也请来老牌厨师制作……


他用15年做出武汉人自己的西餐,不贵却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他用15年做出武汉人自己的西餐,不贵却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餐厅不但没有受到品牌更迭的影响,反倒迎来了新一轮井喷。


他用15年做出武汉人自己的西餐,不贵却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2015年,在中国烹饪协会联合中国经济报评出的「中国十大西餐品牌」中,半秋山作为武汉西餐品牌的唯一代表入选。


他用15年做出武汉人自己的西餐,不贵却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老黄“做武汉人自己的西餐”美梦终于成真

,而这离他开出第一家西餐厅,已经过去了11年。

如今的武汉,西餐江湖风起云涌,人均300+甚至500+的高档西餐已不鲜见。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价格高昂的西餐只能偶尔消费,却并不能成为生活的常态。

他用15年做出武汉人自己的西餐,不贵却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而对美食来说,价格也不应该成为障碍与壁垒。让这座城市的大多数人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吃到美味,同样是餐饮工作者们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西餐也不例外。

正如老黄所说——人人都能吃到的西餐,才是最好的西餐。


他用15年做出武汉人自己的西餐,不贵却评上全国十大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