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其人其事

我的岳父金华堂生于1914年,因心梗于1976年去世,享年仅62岁。他年轻时的命运恰似当地的一句俗语,“爹死娘嫁人,各人管各人”,自幼就跟随奶奶一起讨生活。家里穷的可谓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直到解放后才分到房屋和土地。

年轻时除了种地,还先后跟当村的两位厨师学了做饭的手艺。1959年河北省青年跃进梆子剧团成立时,经人介绍成了该团的一位大师傅。据该团老演员讲,早年省领导林铁到剧团还点着名要吃金师傅做的鱼呢。后来困难时期家里人吃不饱,赶上城里工人下放,他便自愿申请回了老家务农。

别看日子过得穷苦,但因其正直、义气和乐于助人的性格,在村民乡邻中却落了一身好人缘。麦秋时节被村里选派看青,别人乘闲时拾点柴禾割点草,回撤时往家大车拉小车推。他却除了本职工作一点私活也不干,回撤时将衣被肩上一搭空手回家。困难时期生产队让其夜间看护场院,有人顺便私带点粮食回家。他却当着次日上工社员的面,拍拍身上的口袋儿,甚至脱下鞋磕打一下,以示清白。有一年收麦时节,大队里规定不准个人到地里拾麦。谁知岳母经不住邻居撺掇一起去地里拾麦,回来时在村口几把麦穗被民兵卡下。过一会儿大队喇叭里广播拾麦者的户主名,当岳父听到自己名字时,不禁急火上冲,拾起身边一个马扎便朝岳母头上砸去,亏了岳母躲得快,不然准得落个满脸花。

说起乐于助人,岳父也是经常被人称道。他是厨师,村里红白喜事帮忙是肯定的。非但如此,他还常为主家无偿搭用一时之缺。例如花椒、大料、姜等调料或是夏收冬藏的菜蔬等,只要事上需要又来不及采购,就让人去他家拿。家里人不满意他这种“搭面的厨子”,往往就说没有。可来人一句:大叔说了,在哪放着呢!家人也只好乖乖拿出。一次邻居李嫂来他家借面,正赶上他家也没有了,刚从别人家借来几斤。可岳父还是满口答有,有!需要多少?硬是从刚借来的面中给李嫂匀出了一部分。

因岳父的人品和表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被发展为中共党员,后还曾任大队贫协主席。他晚年还在本村教出十余名徒弟。他的教学方法独特,就是每晚家里坐满一屋子人,聊天般的东拉西扯,聊一个菜的原料搭配、制作工序、火候掌握、注意事项等。有红白喜事时,师徒现场教学。没事时师徒们隔些天以聚会形式专门对某种菜和某种面点进行实践点评。在十余名徒弟中,先后有5人被工厂、学校、供销社聘为厨师,有6人改革开放后从事私营饭店。

岳父还是个心灵手巧的人。除了卖瓜卖鱼外,还自制过冰棍、冰水、糖葫芦并出售。赶上集市、庙会,他还自扎灯笼,铁丝编筛子、笊篱售卖。他还有一套专业刨笤帚的工具,刨的扫地、扫炕笤帚比专业师傅不差。

1976年公社迎接上级领导检查。让其一人制作高级宴席。本有心绞痛的岳父因劳累过度引发心梗。虽非急性但当时县医院没有条件,一周后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