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最關心(注)的14個問題

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最關心的問題

01 、高血壓如何判斷?

正常人的收縮壓為90~139毫米汞柱,舒張壓為60~89毫米汞柱,最理想的血壓為收縮壓低於12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80毫米汞柱。收縮壓達到130~139毫米汞柱,舒張壓達到85~89毫米汞柱,便被視為“正常最高值”,血壓達到這個級別的人,將來發生高血壓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如果還有肥胖、嗜酒、攝入食鹽過多(每天超過8克)、糖尿病或家族中有高血壓病史等情況,那麼患高血壓的幾率又會提高很多,所以這類人應該提高警惕。

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最關心(注)的14個問題

高血壓

02 、高血壓患者需要做哪些基本檢查?

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檢查有血液檢查、尿液檢查、心電圖、胸部X光攝影、腎盂攝影等,診察有心肺的聽診、上肢和下肢的血壓測定、體位的血壓變動、腹部和頸部的血管有無雜音、眼底檢查等。

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最關心(注)的14個問題

血壓

03、 為什麼有些高血壓沒有明顯徵兆?

很多高血壓患者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血壓升高的速度較慢,身體處於逐漸適應的狀態,所以不產生不適症狀;二是動脈粥樣硬化需經過較長一段時間才會逐漸形成,只有在動脈血管壁狹窄到75%以上時各種症狀才會表現出來。

04 、血壓偏高但沒不舒服,需要治療嗎?

一次的血壓稍微偏高,可能是由於一些生理因素的影響,但是多次的測量結果偏高,且可排除影響因素,即使沒有不舒服的症狀,也要引起重視,應及時接受治療與調整血壓,否則易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許多輕度高血壓患者也沒有任何的不適,人們也往往容易忽視,沒有進行及時的治療。而據調查結果顯示,輕度高血壓患者,若不接受治療、控制血壓,在未來的7~10年會有1%的人死亡,29%的人發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併發症,53%的人會發生左心室肥大、腎衰竭

等高血壓的併發症

05 、胖子更容易得高血壓嗎?

是的。體重是引發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重要因素。據統計結果顯示,體重超出標準體重10%、30%、50%、80%的人,其高血壓發病率分別為10%、20%、25%、60%。可見,體重與高血壓的發病率成絕對的正比例關係。

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最關心(注)的14個問題

肥胖

06、 瘦子也會得高血壓嗎?

現代醫學與營養學提出一個“體脂肪”的概念,指的是身體所包含的脂肪重量,體脂肪率則指脂肪組織在身體成分中佔的比率。體脂肪率過高,意味著包圍著心臟、肝臟等重要器官的脂肪量過多,從而引發相關疾病。

據調查結果顯示,很多瘦子體重在標準範圍之內,甚至稍微偏輕,但是,他們的體脂肪率偏高,這與他們平時的高脂肪、高糖飲食以及少運動有關。這些內胖一族雖然體重沒有超重,但是由於體內積聚了過多的危害健康的脂肪,也很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

07 、血壓降得越快越好嗎?

很多人心急想要血壓快點達標,或是擅自服用多種降壓藥物,或是擅自增加藥物的劑量,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而且這樣做可引起嚴重的後果。根據高血壓病的治療原則,高血壓患者血壓短期的降壓幅度應控制在原來血壓的20%以內,如果太過急促,可能會使身體出現代償作用,患者容易出現頭暈目眩、四肢無力、胸悶等症狀,嚴重的還有可能導致大腦以及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從而出現腦血栓、心臟衰竭等狀況。

08、 血壓控制到什麼程度才算好?

沒有嚴重的併發症的高血壓患者,可將血壓降至正常範圍,即140/90毫米汞柱(18.7/128千帕)以下。若病程較長,合併有冠心病的患者,舒張壓不宜降至85毫米汞柱(11.4千帕)以下,以免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對於需要立即降壓處理的高血壓急症,應在短期內給予降壓,但降壓時應有一定的限制,血壓下降幅度一般不應超過25%~30%,不要求立即降至正常。

09、 哪些藥物可使血壓升高?

可使血壓升高的藥物有:激素類藥物如強的松、地塞米松、甲基或丙基睪丸素等;止痛藥物如消炎痛、炎痛喜康、保泰松等;避孕藥;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利他林、多慮平及中藥甘草等。另外,某些降壓藥也可引起高血壓,如常用的甲基多巴、胍乙啶等,當靜脈注射時就有引起高血壓的可能。

10、 什麼時候服用降壓藥物效果最好?

一般來說,短效降壓藥每次1片,每日3次,飯後服用;中效降壓藥每日清晨服用一次或早、晚各服一次;長效降壓藥為每日清晨服用一次。必須指出的是,夜間血壓過低的患者,在臨睡前不宜服降壓藥,以免夜間睡眠時血壓降得過低,引起突發的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無晝夜節律者,可在臨睡前服一次短效降壓藥如硝苯地平等。至於白天血壓較高的患者,以清晨一次口服長效降壓藥效果最佳。血壓突然急劇升高者,應立即含服短效降壓藥如硝苯地平等,血壓會很快下降。

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最關心(注)的14個問題

11、 高血壓和高血脂有關係嗎?

高血壓病的發生、發展與高脂血症密切相關,大量研究資料表明,許多高血壓患者伴有脂質代謝紊亂,血中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較正常人顯著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則較低。另一方面,許多高脂血症也常合併高血壓,兩者呈因果關係,但何為因何為果,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很多專家認為它們之間互為因果,共同作用於人體。

12 、高血脂患者自我檢查的內容有哪些?

通常狀況下,自我檢查的內容主要包括:自行計算、記錄、檢查每天的飲食量、體重、運動量、血脂值,把它們製成表格的形式,觀察其變化趨勢,並根據這種變化的趨勢注意調整每天攝取飲食的量及營養素的均衡。這種自我檢查的好處還在於,它能幫助我們積累觀測自己身體變化的經驗。這種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就算不用進行實際的測量,僅憑肉眼就能測知各項觀測數量的值了,這樣就很方便了。但是目測畢竟容易產生偏差,所以最好隔幾天就將所有數據全部實測一次,以便修正不準確的目測數據。此外,在外就餐機會多的人,不要採用目測的方法,因為外面的飲食在做法上很不統一,甚至很不規範,很容易無法準確計算一天攝入的總熱量,這將會給高血脂患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13 檢測血脂的項目有哪些?

臨床上檢測血脂的項目較多,比較常見的是總膽固醇(T 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載脂蛋白B(apoB)、載脂蛋白AI(apoAI)、脂蛋白a等,根據各個醫院的條件,檢查項目會有所不同。但是,TC、TG、HDL-C、LDL-C這四個是最基本的臨床實用的檢測項目,是血脂檢驗中不可缺少的。

14 瘦子也會得高血脂嗎?

瘦子也會得高血脂。據調查結果顯示,很多瘦子體重在標準範圍之內,甚至稍微偏輕,但是,他們的體脂肪率偏高,這與他們平時的高脂肪、高糖飲食以及少運動有關。這些內胖一族雖然體重沒有超重,但是體內卻積聚著很多危害健康的脂肪,會引起高血脂。瘦人的高血脂與肥胖者比較有其特點,瘦人高血脂多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程度多較輕,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多低於正常水平,所以這類患者也很容易患心腦血管疾病。

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最關心(注)的14個問題

圖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