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家就是說廢話的人,但他們使生活在進行

小說家就是說廢話的人,但他們使生活在進行

生活

Think:

31.認知

有這麼一個故事。大戰來臨,作戰的一方因兵力不足,便在民間抓壯丁。在第一次訓練,將軍騎馬來到訓練場地,看到隊列混亂,便大喊:Order.

士兵回應:宮保雞丁,魚香肉絲。

在將軍看來Order是列隊,在士兵看來,Order是點餐,同一詞語帶來了兩種不同的行為模式。

所以,認知是當你認識到新的含義後,能否按照你新認知的方式去行動的過程。

反熵時刻:證明我錯了就是最好的獎賞!

這樣定義認知是否太狹隘了?

@黃小猿 

當加法遇見乘法,是由我選擇在多少數值範圍內使用什麼計算方式,而不是一味的升級自己的維度,反而忘記了原先的認知

32.問題

開創世界的不是解決方案,而是問題;當你提不出問題時,你是不可能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的。

如果我們不學會逼問,問題是什麼?我們的解決方案可能是虛假的,不是真正問題的方案。

而所謂的認知,則是學會捕捉重大的真問題,進而對不確定的未來作出更為準確的預測,指引行動。

反熵時刻:證明我錯了就是最好的獎賞!

說的好聽,關鍵是怎麼捕捉重大問題呢?

@黃小猿@FRED小江@ aladdin姜

我覺得如果加入時間的維度以及因果的態度,解決方案是暫時有效的,並沒有一直有效的解決方案。

如果沒有想象力,一切問題都是現實中已經解決過的,驅動世界進步的應該是想象力。

33.小說與小說家

王安憶說:小說就是說廢話的人(小說家)寫的,裡面沒有一句話是必要的。

但就是這些廢話使生活在進行。

小說裡沒有一句話是有用的,而讀小說是讓你的生活在進行。在小說中發現有用的東西,那是對小說的褻瀆。

反熵時刻:證明我錯了就是最好的獎賞!

但遠古人是沒有小說的呀??他們沒生活嗎?

@小江

有。古人有各種神話、傳說,譬如山海經、搜神記,先是前人口口相傳,到某個時間點才被記載成文的。

34.兩種貧困

對大多數文學家而言,文學是麵包與黃油的文化傳統之整體。

而涉及心理生活的小說,歷史,戲劇等,對科學家而言,似乎同這個世界毫無瓜葛,同他們的興趣無任何相關性。

結果是科學家與文學家對想象力的理解,無法達到他本應達到的高度。

因此,科學家必須瞭解人文,人文學家必須瞭解科學,唯有如此,才是我們對世界存在的更為完整的理解。

反熵時刻:證明我錯了就是最好的獎賞!

瞭解和精通,如何把握這個度?

@尤里卡

語言表達能力和專業水平是相互增益,相互限制的,所以想把自己的思想轉化為文字,需要對兩個都有興趣,同時對其中一個飽存熱誠。

如霍金,他對科普做出巨大貢獻,而他最熱愛的,還是科學本身;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對地理和歷史的還原度不高,但他對文化的熱愛和高超的語言表達素養成就了這本書。

@趙寧飛,趙寧飛,奔跑的狂風

文學可以拓展科學家的思維,科學知識也可以拓展文學創作者的思維。

我的回覆:

1.關於科學與人文的定義。

卡爾波普爾說:是否具備可證偽性,是區分科學與偽科學的第一標準。

這也是我眼中關於科學的最低標準,像占星術,精神分析,我都把他列為非科學

人文,其實如果你們不說,我之前還沒真的沒想過什麼是人文學家?

所以這個定義我暫時先定義為講故事的人,也可以看成是所有講廢話的人。但正是這些人的廢話,讓生活在進行。

2.再說那張卡片我的理解。

斯坦福大學的華人物理學家張首晟說,每次上飛機之前,都會下載好一門非物理學的課,或者書來看,因為那樣會拓寬思考問題的邊界。

其實我也是這麼想的,當一個領域研究到比較深的時候,你的思維就被這個領域給禁錮住了,所以需要借鑑其他學科的思維方式。

因為畫畫,所以有黑客從畫畫中學到編程的基本原理;因為科學藝術與美學,有人設計出了IPhone。

35.宗教

親人,對象對你來說都是有限的依靠,一般持續幾十年。

但人能力有限,每天都要面對外部世界的兇險,所以我們希望尋找無限的依靠,因此有了宗教的存在,它能給你提供無限依靠的感覺,安全感。

當你犯錯,遇到兇險時,佛陀,耶穌都能給你提供救贖,把你從苦難中拉回來,所以馬克思說:宗教是精神的鴉片。(注:鴉片能止痛)

反熵時刻:證明我錯了就是最好的獎賞!

宗教真的能提供無限的依靠嗎?

@尤里卡 

曾聽說現在人們創造出了車神、考神、月光神,可見宗教有著群體嚮往的投射,一邊宗教給人寄託,另一邊人也在修改宗教的內容。基於這個事實,而人又有能動性,我認為宗教可以給人無限的依靠。

感謝各位為我這個系統引入負熵。

注:我說的都是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