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童”-(百家姓)

文字-“童”-(百家姓)

童 讀音 tónɡ

  • 部首 立 裡筆畫數 12 五筆 UJFF
  • 參考:瞳 衝 僮

童(tóng-名詞)

(形聲。重省聲。(qiān),罪。本義:男奴僕)

⑴ 同本義 [boy servant]

  • 得童僕貞。——《易·旅》
  • 童子執帚。——《儀禮·既夕禮記》
  • 小童持斧。——宋·蘇軾《石鐘山記》
  • 童奴(僕役);
  • 童隸(猶童僕);
  • 童僕(家僮和僕人);
  • 童妾(婢女;小妾)

⑵ 小孩。年幼未成年的人 [child]

  • 匪我求童蒙。——《易·蒙卦》
  • 成童舞象。——《禮記·內則》
  • 童寄者。——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 童微伺其睡。
  • 童子(兒童;未成年的男子);
  • 童子科(科舉考試中為兒童、少年設立的科目);
  • 童幼(童年;兒童);
  • 童角(一種兒童髮式);
  • 童蒙(指無知的兒童;指童年);
  • 童稚(兒童;小孩);
  • 童趣(兒童的情趣)

⑶ 指處女或童男的貞操 [virgin]

  • 至期與女俱入房,親以手去其童。——元·周達觀《真臘風土記》
  • 童男子(從未接近女色的男子);
  • 童真(童貞)

⑷ 眼珠。通“瞳” [pupil]

  • 周生亦有言,舜蓋重童子,項羽又重童子,豈其苗裔邪?——《漢書·陳用項籍傳贊》
  • 童子(瞳人;瞳仁;眼珠)

⑸ 姓(見下)


童(tóng-形容詞)

⑴ 未成年。亦泛指幼小[young]

  • 童牙(幼小);
  • 童昏(指年幼無知者);
  • 童孩(幼小);
  • 童弱(幼小稚弱者);
  • 童孫(幼小的孫子);
  • 童豎(未成年的宦官);
  • 童齔(幼小;童年);
  • 童羈(指童年)

⑵ 愚昧;淺陋[stupid]

  • 童觀(幼稚而淺陋的觀察);
  • 童昧(猶愚昧);
  • 童蒙(幼稚愚昧);
  • 童昏(愚昧無知);
  • 童頑(年幼無知);
  • 童稚(幼稚)

⑶ 面容紅豔貌[red]

  • 童顏(紅潤如兒童的容顏);
  • 童顏鶴髮

⑷ 牛羊等未生角或無角[hornless]

  • 童牛之告。——《易·大畜》
  • 童牛(無角之牛);
  • 童羊(無角的公羊)

⑸ 山嶺,田地無草木[bare]

  • 童土(沒有草木的土地);
  • 童禿(光禿);
  • 童阜(光禿的土山);
  • 童枯(光禿枯竭);
  • 童童(光禿的樣子)

⑹ 植物無枝幹或無果實[bare]

  • 童木(無枝幹的樹木);
  • 童稂(形似禾苗而不結實的一種野草);
  • 童梁(禾生穗而不實者)

⑺ 頭禿;沒有頭髮[bald]

  • 童首(禿頭);
  • 童顛(禿頂)

童-tóng

⑴ 小孩子:兒童。童工。童謠。童話。童心。童趣。童真。

⑵ 舊時未成年的僕人:書童兒。

⑶ 沒有結婚的:童男。童女。童貞。

⑷ 未長成的:童牛(沒長角的小牛)。

⑸ 禿:童山。頭童(喻人禿頂,如“~~齒豁”)。

⑹ 古同“瞳”,瞳孔。

⑺ 姓。

文字-“童”-(百家姓)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黃帝之孫顓頊之子老童,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上古黃帝之孫叫顓頊,顓頊有個兒子叫老童,亦叫卷章。在史籍《大戴禮記·帝系篇》中記載:“顓頊產老童。”傳說,老童天生有一副好嗓子,說話或唱歌時,嗓音就像鍾罄一樣宏亮清越,很有音樂的韻味,大概他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升C調歌王。老童的後代大多是赫赫有名者,例如重黎、吳回、陸終、祝融、彭祖等等。在老童的後世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童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

源於風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胥童,屬於避難改姓為氏。春秋時期,晉國有大夫胥童,是風姓赫胥氏的後代。在晉厲公姬壽曼執政時期,胥童為晉厲公的心腹大臣,由其親手導演了“晉滅三郤”的歷史。胥童的曾祖父名叫胥臣,字季子,是晉文公姬重耳屬下重臣。在晉文公稱霸春秋諸侯之後,論功行賞,曾被封於一個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稱為臼季。據史記《左傳》的記載,胥臣當時在晉國官拜大司空之職,職掌水土事、凡營城起邑、浚溝洫、修墳防之事,則議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掃除樂器……凡有大造大疑、諫爭,與漢朝時期太尉之職相同。胥童的後裔子孫族人為避殺禍,紛紛遷逃四方,且改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童氏,世代相傳至今。

起源三

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郕國夫童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夫童,亦稱夫鍾,地在今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境內,原為郕國闞邑之地。郕國君主為姬姓,開國君主是姬武。到了戰國初期的周威烈王姬午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齊國宰相田悼子引齊國大軍再度攻陷郕國,郕國君主姬魚亡國。郕國被滅後,居夫童之地的姬姓住民中(郕、魯國人皆有),有以故國邑名為姓氏者,稱夫童氏,後省改為單姓童氏,世代相傳至今。

起源四

源於職業,出自古代罪犯童使,屬於以身份稱謂或因故改姓為氏。童使,在先秦時期至宋朝時期男性奴僕的稱謂,童使並不是指童年的幼僕,也不包括因戰爭而俘虜者,戰爭俘虜為奴僕者,實際上不可稱“使”,只能稱“役”。童使是由於官吏犯罪後被判罰為官宦人家的奴僕者,包括不致死刑的罪犯、重罪官員的眷屬族人等。在童使的後裔子孫中,有以身份稱謂或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童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童氏人口眾多,淵源繁複,不可一論。 在漢字金文、甲骨文、秦漢小篆中 童的本義是奴隸。古時候男子有罪淪為奴者,稱童。 童字在甲骨文中,像一個身戴刑具,站立在土堆上,企足遠望的人形。童的本義已不顯,其所引申之小、幼之義加重,如童工、童牛等。童人的出現似與奴,或與幼小有關。

起源五

源於董氏,出自東漢王朝末期郿侯董卓,屬於避難改姓為氏。據臺灣董淵源所撰寫的《董童聯宗歷史淵源》中記載,有一支童氏是因漢朝末期的太師、郿侯董仲穎的後裔子孫改姓而來,其記載曰:“吾族本姓董,漢董仲穎將軍,因女婢所害,後裔為避殺滅,棄‘艹’易立,而為童氏。董童本同宗。”按其童氏族人傳說,一謂其先居浙江,後進閩連城。

該支童氏源出董氏,與董氏同宗同源,因此有“董童本同宗”之說,在近代早已經聯宗,但仍舊分稱童氏、董氏。

起源六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童氏的一支,其遠祖就是著名的大蒙古汗國開國元勳札剌亦兒·木華黎,木華黎之子有一為札剌亦兒·安童,後為元朝的開國元勳,在札剌亦兒·安童的後裔子孫中,明朝時期有冠漢姓為童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⑵.蒙古族卓克氏,源出新巴爾虎蒙古卓穆克氏族,世居浩齊特(今河北張家口赤城獨石口外一帶)、烏爾遜(今內蒙古呼倫貝爾烏爾遜河流域)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ok Hala。蒙古族、滿族卓克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童氏、王氏。

起源七

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回族童氏,源出古代西域回回名首音,其中有一人名叫寶童,定居中原後,按漢俗取諧音漢字為姓氏,其後裔分衍有童氏、寶氏兩支,今分佈在陝西的回族老童家,就是該支童氏的後裔子孫。

起源八

明朝後期,清朝後,滿族佟佳氏很多改為漢字諧音童氏,滿族覺羅爾察氏也有改為漢字諧音童氏。

近代和現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諸多村堡名,都是他們生活過的地方。佟姓或童姓、仝姓,同為滿族一姓,是為同音異字,皆源出佟佳。佟佳清初為姓氏佟佳氏。關於清初佟佳氏,在史料記載中,明末清初佟姓為佟佳氏,是以地名佟佳為姓氏的,而其氏族成員多有進入明朝邊疆進行貿易之人。作為以地為氏,是明代女真人冠用姓氏的一大特徵,他們是處於不斷地遷徙及漁獵採集生活中的需求,而以棲居地為姓氏的,諸如覺爾察氏、章佳氏、索綽羅氏等都是如此。但這些姓氏是出現在明代的女真姓氏,但是,這些自明代以後所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其所用姓氏並非是他們氏族的原始姓氏,多是改姓後的地名,其以地為氏的範疇近似於今日的佟家村,章家堡等近代以姓命名的地名相彷彿。

在明代中期以前,據朝鮮《龍飛御天歌》記載:“女真中有夾溫一姓”。經史料查證,夾溫是金、元時期的女真姓氏,亦是夾谷姓氏的諧音。夾谷是金代一個較大的女真人族姓。《金史·列傳》中有十數位夾谷姓氏之人載人傳記之中。如:“夾谷清臣本名阿不沙,胡裡改路 桓篤人也。(金朝)皇統八年,襲祖駛達猛安”。 “夾谷衡,本名阿里布,山東西路 猛安益打把謀克人也。大定十三年,創設女直進士舉,衡中第四人,補東平府教授。”關於夾谷這一姓氏, 《金史·國語》註釋為:“夾谷曰仝”。仝與佟、童是漢字中的同諧音異字,又同為夾谷姓而演變為朝鮮史料中所載的夾溫姓氏。這一姓氏歷史上,曾被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先世應用過,史料亦有記載,如“依蘭豆漫夾溫猛哥帖木兒、童凡察、童叫場、佟塔失、佟努爾哈赤”等。從上可知,今日建州女真人的後裔,冠用漢字姓的佟、童及仝姓,多是出自金代的女真夾谷姓氏。

起源九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苗族、土家族、侗族、傣族、彝族、黎族、藏族、臺灣土著等少數民族中,均有童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童氏,世代相傳至今。


文字-“童”-(百家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