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如何看待方舟子和其转基因的科普

再谈如何看待方舟子和其转基因的科普

先说下我的头条号被盗了好几个小时,好在和微博绑定了,显示为北京W7,chrome,172.16.190.**。这里而意味着什么,明白的人应该懂。原因是我在悟空问答上回答了一个《如何看待方舟子在头条连续发文科普转基因》的问答,说实在本来没当回事,这种事从过往的历程中,我没有接受到明确的信息,说转基因一定没有问题,我的言论基础就是在于此,没有明确的信息前,不能盲目的推广,因为存未知的风险可能。在现有粮食并没有产在危机的时候,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也不是一个负责任的行为。

然而昨天到现在,这个回答的评论里异常热烈。支持我的我不提了我说下那反对的人的评论,总结起来也就是二种,一种打着科普名号却不讲道理的,就是你是无知,科盲之类的。没意思。

另一种则是瞎扯淡类的,举了一些例子作诡辩,混淆视厅,不作评论也没意思,我直接找你们的主子去。

这里面有一个典型的评论就是转基因是普遍存在的,比如,

再谈如何看待方舟子和其转基因的科普

但是这同人工转基因是有区别的,那就是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基因横向转移是基因突破物种界限,从一个基因组转移到另一基因组,这是自然界中最典型的转基因现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跨物种的基因横向转移尽管发生频率较低但仍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科学家们发现,在病毒、噬菌体、细菌(如肠球菌、苜蓿属共生根瘤菌)、蓝藻(Cyanobacteria)等低等生物的不同基因组之间,发生基因交换的自然现象十分普遍。对于高等生物,也有直接或间接证据表明很多物种在基因组的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基因横向转移事件,甚至包括人类自身。例如,植物的核基因(转座子)可以跨越物种界限发生水平转移;又如寄生细菌(Wolbachia)能够将其基因稳定地转移到昆虫以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基因组中,使其成为受体基因组的固有组成部分,这种自然界的转基因现象已在黄蜂、蠕虫和果蝇等多个物种中观察到。在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完成后,科学家也发现了人类基因组序列中存在多种病毒基因,并推测这些病毒基因可能是通过基因横向转移这种自然发生的转基因机制而插入人类基因组,从而推动了人类基因组的进化。(以上引些网络)

这是引自

狮山草堂——猪の家的《转基因违反自然规律?》这里他是想证明转基因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那么他得出的结论就是人工转基因也是合理的,并不违反自然规律。

这实际上是一种概念的误导和混淆,自然界的转基因的条件同人工转基因的条件是不同的,自然界中的基因转换是在自然的环境条件下的自然配对的结果。这里面涉及很多的条件因素,比如温度,比如阳光,比如地理幅射,比如其他的细菌等等因素下基因交换双方的适配性的结果。人工转基因不是这样的,是一个暴力直接加速的结果,而且还是在对基因交换的不明确性下的结果下的行为。也就是我们只知道转基因的操作却不知道基因的的组成及其特性,及其配对后所能产生的所有对人类可能的影响。

因为涉及方舟子的原因,我特地看了下他的科普文章,下面节选一些论点:

转基因大米用的抗虫基因来自一种土壤里的细菌,叫苏云金芽孢杆菌,简称Bt。这种细菌在它的芽孢中会分泌一种蛋白质晶体,就把它叫做Bt蛋白。将这种基因转入到作物细胞中,这样培养出来的转基因作物也能分泌Bt蛋白,害虫吃了转基因作物的叶子,也吃进了Bt蛋白。Bt蛋白其实是无毒的。昆虫吃了Bt蛋白后,Bt蛋白在昆虫的肠道中溶解,并经过昆虫肠道中的蛋白酶加工,被激活变成了有毒性的蛋白毒素,它与肠道细胞表面上的另一种叫做受体的蛋白质结合,造成昆虫肠道穿孔。昆虫因此不再进食,1-3天后就饿死了。

Bt蛋白正是对人体最安全的天然杀虫剂之一。为什么它对人和牲畜无毒呢?这有几方面的原因。我们在吃食物时一般是要加热、煮熟才吃的,Bt蛋白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加热后会变性,实验表明,Bt蛋白在60摄氏度的水中煮一分钟就失去活性。

即使是生吃也没有关系,Bt蛋白只有在昆虫肠道碱性环境下才能加工成有毒的蛋白,而人和牲畜的胃环境是酸性的,不会被加工成蛋白毒素。

即使Bt蛋白到了肠道,被加工成了蛋白毒素也没有关系,人和牲畜的肠道细胞表面不含有Bt蛋白的受体,蛋白毒素结合不上去,因此不会中毒。被人和牲畜吃下去的Bt蛋白,会像其他蛋白质一样被消化、分解掉。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Bt蛋白是十分安全的。

以上是他关于转基因大米的论点,这里面就是典型的混淆和误导,bt蛋白和转基因是完全二个概念。bt苏云金芽孢杆菌同其基因也是二个概念,其基因与大米基因配对后又是一个概念。转基因后培育出的转基因大米,又同样是另一概念。人输血还有排斥反就的可能,何况这种基因配对。如果形象的比喻转基因就如同化学反应,二种不同的物质配对,产生新的物质,问题在于我们现在对新的物质特性并不完全清晰,这种新的物质,是我们目前并不完全了解的,我原先的专业就是生物化工,当然我的学历的确不高。但最基本的道理还是懂的,那就是二个高分子化合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特性,决不是原先物质所能决定的,它的物理性,化学性是完全不同的。拿合成前的物质来证明合后的物质来特性,这就是在扯淡。转基因决不是1+1=2这么简单的数学等式,这中间从配对到培育成品这中间有很多因素,条件,是我们科学无法明确的,同样的一颗桔树在不同地域种植所结的果还是不一样的呢?转基因需要论证的不是一点二点的东西,当然那些吃螃蟹的勇士,愿意吃,那是他们的事,我不评论也决不反对。也许就是对人体有好处的呢?这目前谁也说不清的事。从稳妥的角度出发,我的建议还是有所保留,可以研究,试验,但局限于小范围内的偿试。

我不否认在特殊情况下是有冒险的必要,但是冒险的前提都是在已经没有他想的时机下的无奈之举,有人说非洲都有人饿死的,还不种植转基因,我想说非洲的饥饿不是全球食物不够所造成的,每年全球粮食产量是足以温饱每一个人的,至于为什么还有人饿死,这个你们可以自已思考下。

最后我再重复一遍:这世界是一个相互影响的体系,不会有孤立的事件单独发生的,当一个事件发生必然会带来相关的后果和影响,如果这件事的后果是好是坏不清楚,但造成的后果却可能极为严重的时候,最好是缓着点。任何一次的冒险就同一次这豪赌一样,如果这赌注是你的全部身家和你的性命,而赢的奖品却是你现在可有可无的东西,你会赌么?

另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