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之後,A股會怎麼走

1.消費終端需求不振

10月經濟數據陸續發佈,進一步驗證了管理層對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預判,也說明11月一系列維穩措施及會議的必要性。通過10月份經濟數據,我們看到手機、汽車、二手房等消費終端行業,銷量明顯下滑,其中國內手機出貨量今年前十月同比下降了15.3%,汽車銷量同比下降了11.7%,北京、深圳、蘇州、無錫廈門、成都等熱門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環比下降25%,同比下降9%,創出近48個月新低。與此對應的是,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下滑至8.6%,觸及年內次低水平。

2.中下游企業生產成本繼續上升

同樣在10月經濟數據中,我們看到10月水泥產量同比增長13.1%,水泥價格創出歷史新高;鋼材產量同比增長11.5%,鋼鐵行業利潤增幅超過70%,在供給側改革及環保政策大背景下,部分基礎原材料價格依然還在持續上行,中下游企業的採購成本在不斷上升。

3.社會融資規模下滑

本週二發佈的金融數據顯示,社會融資規模創近兩年新低,與去年由於金融去槓桿、流動性相對緊縮導致社會融資規模下降不同,這是在今年下半年管理層三令五申保持流動性合理充沛的、經歷央行年內四次降準、管理層倡導金融機構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的背景下融資規模大幅下滑,這意味著企業自身融資意願大幅度降低,企業自身對於生產規模擴張意願不足,進一步加強市場對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擔憂。

4.繼續減稅空間相對有限

從2018年5月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率、上調工商企業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應稅標準、退還位扣抵進項稅額,到2018年10月調高個稅起徵點、增加專項附加扣除項目、進一步降低企業所得稅及印花稅等多項減稅降費措施,9月稅收收入增長6%,10月份則首次出現稅收負增長局面,而隨著各項減稅降費措施繼續實施,預計隨後一段時間稅收可能持續下滑,在房地產調控政策不變的背景下,再疊加土地出讓金大幅度縮水,財政赤字或將逐步明顯加大。

5.A股短期興奮過後仍需直面自身問題

從10月下旬開始的多地國資紓困民企大股東股權質押爆倉風險開始,A股迎來了今年下半年以來持續時間最久的一次反彈行情,最先受益的券商板塊領漲,其次是行業數據堅挺的大基建跟隨,在上週進口博覽會上高層為上海科創板喊話,創投概念火爆,再到本週超跌低價股的瘋狂,市場似乎有一些牛市的味道。但我們需要注意到,目前各項政策措施,只是暫時性緩和了股權質押爆倉的風險,而企業自身經營狀況尚未有任何明顯好轉的跡象,科創板對於經濟機構引領性的優化也還需要時間,短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是我們繞不開的話題。當然,回顧過往二十年,A股的市場底總是先於經濟底出現,但短期僅靠低價小市值個股的狂歡,是無法徹底穩住A股估值下行的步伐,一批權重白馬股短期走勢依然不容樂觀,部分權重股仍有明顯的低位缺口尚未封閉,再疊加前日四大指數明顯異動放量收陽,容易出現階段性反彈拐點。所以僅從短線操作角度考慮,依然建議繼續減倉。如果從中線定投角度考慮,建議繼續堅定的選擇低價、國資背景、行業穩定性及准入門檻較高、接近歷史低位的標的定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