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是怎樣出海的?

941型戰略導彈核潛艇(北約:颱風級; 俄軍代號:鯊魚級),是俄海軍(蘇聯)研發的第四代戰略導彈核潛艇。也是截止到2017年世界最大體積和噸位潛艇紀錄保持者。

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是怎樣出海的?

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首艇 "德米特里·頓斯科伊"號(RFS Dmitriy Donskoi TK-208)隸屬於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母港北德文斯克潛艇基地。

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是怎樣出海的?

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全長175米,全寬23米,吃水12米,水下滿載排水量4.6萬噸(相當於美海軍俄亥俄級核潛艇的2倍),搭載2臺OK-650B壓水堆(單臺輸出功率190兆瓦),採用雙軸推進,水下最大航速27節,極限下潛深度400米,水下自持力超過4個月。每次出海執行任務前,潛艇上都要裝上5噸麵包、150公斤巧克力、720瓶葡萄酒以及110公斤魚子醬!

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是怎樣出海的?

颱風級的武器系統包括艇艏的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重型線導魚雷或巡航導彈,但其威力最大的武器還是要數佈置在發射筒中的20枚RSM-52(舊稱R-39,北約代號:SS-N-20)潛射彈道導彈,每枚導彈最大射程達8300公里,可載10個20萬噸級TNT當量的分導核彈頭,意味著一艘颱風級可在半小時內毀滅敵方200座城市。

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是怎樣出海的?

由於噸位巨大,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每次出港,都需要至少3艘拖船協助,才能推至預定水域,這樣就失去了保密性。

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是怎樣出海的?

該型戰略導彈核潛艇首艇於1977年開工建造,1981年建成服役,最後一艘於1989年服役,共建造了6艘,截止目前僅有一艘“迪米特里·頓斯科伊”號(RFS Dmitriy Donskoi TK-208)仍在服役。

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是怎樣出海的?

蘇聯將颱風級列為水下重型彈道導彈核巡洋艦,按計劃原本要建造10艘,但因為經濟原因以及美蘇達成了核軍控協議,第7艘在完工40%的情況下就在船臺上被拆除,後續艇的建造也未進行。

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是怎樣出海的?

1992年,完工的6艘941型被俄羅斯編成一個支隊,駐泊於科拉半島涅爾皮奇亞海灣的北方艦隊潛艇基地,並經常處於戰鬥值班狀態。

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是怎樣出海的?

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外形特點是圓鈍形艇首,大型圓柱形艇殼,平頂式艇體,流線型指揮台圍殼位於艇體中後部。彈道導彈發射艙位於指揮台圍殼的前方,20個導彈發射筒佈置在艇體中線面兩側,導彈發射筒的上蓋是向舷側開啟的; 指揮台圍殼前緣輪廓垂直,頂部有舷窗,後緣略傾,整體輪廓相對較低矮,頂部結構較大,外觀圓滑,與艇身融合;指揮台圍殼和上層建築甲板有很強的破冰加強結構,可以鑿穿2米厚的冰層上浮;由於體積龐大,颱風級有寬大的尾操縱面,在艇尾的左右舷各有一個尾垂直穩定翼,是最容易識別的特徵。

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是怎樣出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