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哲學家之莊子

中國古代哲學家之莊子

很顯然,這個題目是我無力駕馭的。試想我一個小小蓬間雀,如何膽敢來聊哲學?然而莊子齊物、齊論言:世間萬物平等,且世間言論平等——也許我的論點沒有馬克思的論點有道理,但是我的論點和馬克思的論點是平等的。

當然我沒有什麼論點。

我只是來跟大家介紹一下網上的這門課程:好大學在線,西安交大的《中國古代哲學名篇導讀》。

當年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很有意思,這門課以後,自己比原來有高度了,啊,這個世界原來有這樣一些一般人不知道的規律存在,三大規律五對範疇,好有道理的樣子。哲學是西方的專利,西方哲學家,黑格爾、康德、尼采。。。一個個都偉大的不得了,這些是我一貫的認識。我從來沒有想過我們中國也有哲學家。

是的,我們中國也有哲學家,而且很厲害。

最喜歡聽的是《莊子》,韓鵬傑教授講的,雖然只有短短的三節課,但是內容引人入勝,有趣有營養。

莊子的思想寓於其文學作品中,韓鵬傑教授將其歸納為十二個字:齊萬物,齊是非,齊生死,逍遙遊。

所謂“齊”也就是平等,主要體現在《齊物論》中,一是齊物——萬物平等;一是齊論,每個人的觀點也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莊子講平等,用了很誇張的手法,大鵬和蓬間雀,大鵬展翅九萬里,而蓬間雀僅可飛幾丈高甚至還會跌落在地。然而大鵬和蓬間雀是平等的,沒有孰高孰低之分。有句詩“大鵬展翅九萬里,嚇倒蓬間雀,怎麼得了”這種讓人會心一笑的幽默,可說對莊子是有深刻領悟的。

《逍遙遊》主要倡導思想自由,自主自由自覺。有人說教育的目的是要達到一種自我認知。毋容置疑,教育、知識會給人以束縛,是不是互相矛盾呢?自由和束縛?

在接受教育汲取知識營養的過程中應該思考,認識自我,超越自我,到達自主、自覺、自由的境界,所以,自我認知很重要,是到達自由境界的必經之途。

很難想象今天被我們掛在嘴上的平等自由的思想,2300多年前就已經被我們的莊子提出並系統地論證過了。那時的莊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是一個時常要靠編草鞋為生的人。但是當魏王說莊子窮困的時候,莊子說自己窮而不困。

惠子懷疑莊子想要競爭自己魏國宰相的官位,莊子跟他說:“天上一隻鳳凰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地上一隻貓頭鷹抓著一隻腐鼠,看見鳳凰飛過,急忙護住腐鼠,對著天上的鳳凰發出怪聲。你的相位對我來說就是腐鼠。”

窮而不困,是真的,他是在自己思想的天空自由翱翔的人。他不僅探索人類的方向,從何處來,往何處去,且用他的詩一樣的文學作品引導人們。

中國古代哲學家之莊子

莊文如海,孟文如潮。

孟子說:“雖千萬人而吾往矣”,潮水般的氣勢撲面而來。

莊子寫的故事:

“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實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闢高下,中於機辟,死於岡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詩一般的語言,卻又汪洋恣肆,氣象萬千——這是別人評價的。

他所寫的信手拈來的小故事——坐井觀天、枯魚之肆、望洋興嘆、螳臂擋車、呆若木雞、盜亦有道。。。200多篇,每一篇都堪比伊索寓言。

我聽莊子,總有些悲傷。韓鵬傑說如果莊子想做官是很容易的事情,我對此持懷疑態度。然而我悲傷的不是他當不了官吃飯成問題這種事情。我悲傷的是自以為感覺到了他字裡行間那種淡定之外的傷感。他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難道沒有悲傷在?他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難道沒有悲傷在?

喜歡莊子的人,總有些悲劇式的浪漫主義氣息,聞一多、魯迅、寫“嚇到蓬間雀怎麼得了”的毛先生,還有寫“無端弄筆是何人,剿襲南華莊子文”的林黛玉。林黛玉在牆角下聽到戲辭“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一時悲從中起,那時候她並不是因為某一件事傷心,而是人生短暫,一種虛無感湧上心頭。

我朋友說:“別人說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對我來說,生死也是小事。。。”聽到這樣的話,不由的就流下眼淚。

但是我說不,我的生死也是大事。我曾經來過,在這個世界走過。我感激每一個關注過我的眼神,感激我的父母,感激我的孩子,甚至感激我自己每天雲裡霧裡的胡思亂想,因為所有這一切都證明,我曾經來過,在這個世界走過。

哈哈哈,我不知道我現在是不是在討論一個哲學問題?

中國古代哲學家之莊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