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估值併購地雷爆發商譽減值成導火索 避雷絕招來了

進入2019年,上市公司業績“變臉”、“爆雷”的現象頻頻出現,讓股民們防不勝防。

對於這些“地雷”股,火山君分析發現,商譽減值成為這類公司業績變臉的重要原因。對此有私募人士指出,2015年前後,有很多公司在被收購過程中,其價值被高估至淨資產的十倍甚至百倍。一旦被收購企業業績不達標,上市公司就不得不對併購中形成的商譽進行減計甚至計提歸零,從而造成上市公司業績的巨幅波動,甚至造成大幅度虧損。

高估值併購“地雷”爆發 商譽減值成“導火索”

對於這些“地雷”股,火山君分析發現,商譽減值成為這類公司業績變臉的重要原因,其中天舟文化就是典型。

2018年10月28日晚間,天舟文化發佈了一份營收淨利均同比增長超三成的靚麗三季報。報告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6億元,同比增長32.69%;實現淨利潤1.82億元,同比增長30.87%。受此影響,公司股價開啟了一波漲幅近30%的“冬日暖陽”行情。

然而在今年1月28日,天舟文化發佈2018年業績預告,預計淨利虧損10.6~11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報告期內,公司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對收購公司的商譽等進行了初步減值測試,預計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和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共計12~14億元。受此消息影響,天舟文化股價1月28日、1月29日連續兩日跌停。

高估值并购地雷爆发商誉减值成导火索 避雷绝招来了

早在2018年11月16日,證監會發布了《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明確要求企業定期或及時進行商譽減值測試。為了應對監管層要求,有些上市公司會做個業績“洗澡”,將商譽減值、資產減值等所有可以減值的部分全部計提,為2019年的業績改善做準備。

例如,ST冠福(維權)就對相關控股子公司計提了3億元的減值準備,不過這一行為在2019年1月28日引發了深交所關注,要求說明公司計提壞賬損失、預計負債和商譽減值準備的依據、計提金額的合理性,相關會計估計判斷和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

多隻股票業績大“變臉”遭遇連續跌停

今年1月28日,盾安環境的股價被前一日發佈的業績大“變臉”公告砸崩,連續兩日一字跌停。無獨有偶,1月28日上午還一字板封漲停的海陸重工,被中午的業績大幅下調公告擊潰,尾盤平收,今日一字跌停。此外,還有上週表現還不錯的芯片股盈方微(維權),因為業績預虧+被證監會立案調查,1月28日起連續兩日直接一字跌停。

不過,A股市場中永遠不乏炒作調侃的力量:1月28日,“防雷”概念股也被拉來炒作了一番——中光防雷高開高走,盤中一度上漲超7%。

高估值并购地雷爆发商誉减值成导火索 避雷绝招来了
高估值并购地雷爆发商誉减值成导火索 避雷绝招来了高估值并购地雷爆发商誉减值成导火索 避雷绝招来了

對於A股頻頻“爆雷”,弄玉投資總經理何上溯一針見血地指出:商譽減值本質上是上市公司併購的問題。高商譽的結果是由多種因素疊加造成的。

首先,涉嫌公司之間的利益輸送。比如過去我們看到一些上市公司併購影視製片公司,這類被併購公司本身並無過往業績支撐的基礎,部分公司僅僅是成立不足1年的殼公司。上市公司願意以高價格併購對方,其中可能涉嫌利益輸送,而上市公司在公告中通常以簡單的“看好對方未來發展”為由完成併購。

其次,高商譽往往是因為被併購公司誇大業績承諾。在前幾年,一些打著“互聯網+”旗號的公司僅僅依託於過往一兩年的業績就給出未來三年的業績承諾,主要還是為了能將公司賣出一個好的價格。但公司的業績高低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是會有起伏的,一些誇大業績承諾的公司最後完成業績“對賭”的並不多。

第三就是一級市場資本助推兼併重組。一級市場上的資金急於獲利套現,就會助推併購重組的進程,而通過上市公司併購後退出的速度會遠遠快於IPO退出。

第四,從上市公司角度來看,前幾年很多上市公司都是第一次涉及併購事宜,有些並無併購經驗,或是受到市場上整體併購情緒高漲的原因而進行併購,上市公司認為這是對主營業務的負責,美其名曰:“內生式和外延式兩條腿走路”。但從被併購標的價格和資產的盈利能力來看,結果不甚理想。受到本質上是“做大做強”的思維驅使,上市公司熱衷於將錢花掉去併購資產,但是,沒有好的價格、好的時機而去盲目併購風險是較大的。

投資者如何趟過業績“地雷陣”?私募支招

對於投資者如何“避雷”這一問題,弄玉投資總經理何上溯向火山君指出,投資人要避免商譽減值的“雷”,還是要從上市公司併購的“源頭”開始檢驗:看看併購報告書的詳細內容、資產標的的盈利能力如何、行業發展前景和行業中競爭優勢如何,這和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方式是一樣的。

在考察併購案例時,應當重視併購價格,合理的併購價格是“避雷”的關鍵。如果上市公司能夠以合理的價格併購一些盈利能力強的資產,那說不定多年以後這類資產不會變“雷”,也不存在商譽減值問題,而是一項“隱蔽資產”。

上海千波資產束其全告訴火山君,規避商譽減值這種“雷”,最好的辦法還是少購買具有大量商譽資產的上市公司,尤其是最近大幅度併購、賬面上記載著巨量商譽的公司。上市公司購買資產不能只看評估價值,還要從長遠評估這塊資產在若干年後的預期價值,否則很容易出現高價購買資產“後遺症”,業績承諾期一過就“變臉”,投資者必然面臨巨大的投資風險。

在2015年前後,有很多公司在被收購過程中,其價值被高估至淨資產的十倍甚至百倍之多。這些被高估出的部分被會計以商譽的形式沉澱在總資產中,從而造成了上市公司淨資產大大虛高。如此一來,一旦被收購企業業績不達標甚至發生鉅額的虧損(尤其是被收購企業往往在業績最輝煌的階段被收購),上市公司就不得不對併購中形成的商譽進行減計甚至計提歸零,從而造成上市公司業績的巨幅波動甚至大幅度虧損,給上市公司股價造成重大影響,嚴重影響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萬霽資產董事長牛春寶表示,因為2018年市場環境不好,估計很多公司會就商譽做大手筆計提。規避這種“地雷”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碰有大量收購行為的公司。因為90%左右的收購,尤其是跨行業收購,都是不成功的。

也有不願具名的私募人士透露,目前股市處於低位,上市公司會有主動或被動做低2018年業績的預期,為的是2019年“輕裝上陣”,有個好的業績預期,這就是業內認為的“業績洗澡”。上市公司業績“洗澡”主要涉及固定資產、長期投資、應收賬款、存貨等方面,這些都是上市公司可以計提減值、進行業績調整的“點”。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告訴火山君,商譽減值問題最近三年越來越嚴重,而在今年年初頻頻爆發。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三季報披露的商譽值規模高達1.4萬億,如此大規模的商譽值就是一顆“定時炸彈”,會給整個市場帶來較大的影響。對於這種商譽減值的業績“地雷”,投資者在選股時需要特別注意財報中的商譽值,商譽值特別大的,“爆雷”的概率也比較大。但是簡單地看商譽值還是不夠的,還需要看商譽值佔總資產的比重,如果超過一定的比例,比如30%以上,可以將其列為高風險。在選股時,上市公司如果存在類似的商譽值高佔比,就可以考慮予以排除。

本文源自火山財富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