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舌尖上”的農產品安全:優質農產品的“產”與“管”

關注“舌尖上”的農產品安全:優質農產品的“產”與“管”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實施質量興農戰略,而農業農村部也將2018年確定為“農業質量年”,部署全面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供重要支撐。在這裡,我們通過各地推進質量興農的典型,介紹提高農產品質量的途徑與方法,希望能有效指導農業生產者以質量求效益、以質量興產業。

質量興農是農業發展的必然

關注“舌尖上”的農產品安全:優質農產品的“產”與“管”

質量興農指的是將農業生產重點放在降低生產成本、調整產業結構、補好產品短板、增加生產效益上,而不是一味地提高產量。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質量興農已成為現階段農業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首先,質量興農是破解農產品供求矛盾、適應新時代社會需求升級的迫切要求。40年改革發展,人們對農產品優質化、綠色化需求全面升級,農產品供求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高質量需求與農業供給質量不高之間的矛盾。走質量興農之路,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更好地滿足日益升級的社會需求,是當前和今後農業發展的首要任務。

其次,走質量興農之路,全面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才能形成持久的競爭力,逐漸擺脫過去以量取勝、低價競爭的模式,從根本上解決農業大而不強的問題。

最後,質量興農是實現農業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長期以來,水土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農藥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造成水土資源短缺、環境汙染問題突出。實現農業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修復生態環境、加強生態建設,而且還要從根本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質量興農之路。

質量興農質量興農樹典型

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農業加快向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農業農村部於2018年6~11月在全國組織開展“質量興農萬里行”活動。活動開展期間,一些有關質量興農的典型給農業生產者指明瞭方向、增添了信心。

葡萄架下結出“金果實”

2018年7月以來,以“中國葡萄之鄉”聞名全國的江蘇句容茅山鎮好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先是丁莊葡萄園陽光玫瑰等高端品種進駐南京金鷹百貨店,一串賣出498元的天價;接著是合作社組織丁莊葡萄全程冷鏈5小時送達上海,讓上海市民能品嚐到葡萄園當天直採的新鮮葡萄。

關注“舌尖上”的農產品安全:優質農產品的“產”與“管”

因為品質好、口感好,丁莊老畢葡萄今年賣得非常火。南京、無錫、鎮江前來園區觀光采摘的遊客絡繹不絕。葡萄園員工採摘、整理裝箱、搬運發貨忙個不停。葡萄園主人、今年66歲的畢年勝喜滋滋地說,今年全國各地要求快遞發貨的特別多,就連廣東深圳、浙江寧波等不認識的客戶都慕名發來紅包,要求快遞葡萄,第一時間品鮮。

茅山鎮丁莊葡萄園從1989年的2畝葡萄,發展到現在全鎮種植面積達2萬畝,形成以夏黑、巨峰、金手指、陽光玫瑰為主的40多個早中晚熟品種,年產葡萄2萬多噸,年產值2億多元。

2015年,丁莊萬畝葡萄專業合作聯社成立,實行“統一品種育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生產資料、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品牌銷售”。2017年“丁莊葡萄”獲批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老畢家庭農場是首批江蘇省示範家庭農場,農場經營面積50餘畝,園區內葡萄品種多達50多種。2013年開始,老畢家庭農場與省農科院、鎮江市農科院聯合實施“葡萄品種混種、立體結果新模式”綠色防控項目的研發和示範,露天種植全部改建成鋼架大棚葡萄園,打造“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項目展示”“應時鮮果特色示範基地”。在傳統巨峰、夏黑等葡萄種植的基礎上,引進了白羅莎、紅羅莎、紅巴拉多、金手指、美人指、貴公子、陽光玫瑰、紅富士、醉金香、紅地球、魏可等30多個葡萄珍稀品種,加以培育栽培和推廣。

今年,已有20多個葡萄新品陸續上市。因嚴格按照綠色有機食品的要求進行生產管理,生產出來的葡萄品質口感好、果形整齊、顆粒碩大、色澤豔麗、營養豐富,價格也比常規品種葡萄賣得好。

“4+X”立體種養模式的生態農業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湖南省安鄉縣以農業強縣為總目標,以高質量發展為總要求,以供給側改革為總路徑,積極實施“產業立縣、生態立縣”戰略,始終堅持把產業發展和群眾增收作為立足點,加快推廣“稻田+”“荷田+”“蔬菜+”“水產+”等“4+X”生態產業模式,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

2018年,安鄉縣新增生態立體種養面積10萬畝,其中以稻蝦共生為主的稻田立體種養新增7萬畝。截至2018年10月,安鄉縣“4+X”生態產業面積達到30萬畝,總產值超過20億元。其中,以稻蝦為主的“稻田+”已發展到12萬畝;以蓮鰍為主的“荷田+”已發展到5萬畝;以名貴魚套養為主的“水產+”已發展到10萬畝;以觀光采摘為主的“蔬菜+”已發展到3萬畝。

與傳統單一種養相比,立體混合種養優勢明顯。一是經濟效益高。如“稻田+、荷田+、水產+”可以實現一水多用、一水多收。以蓮鰍為例,除了第1年投入外,以後都不需要購種苗,一般可畝產蓮子140千克、泥鰍50千克,畝產值在4000元以上,是傳統棉花、水稻效益的2倍多。二是生態效益好。採用立體種養模式,不打藥、少施肥。據測算,相比單一種養,可減少化肥投入15%以上,真正實現了減量增效。三是社會效益好。靜謐的荷花、火紅的龍蝦,煥發出美麗鄉村的勃勃生機。

提高農產品質量從生產者做起

作為農產品生產者,我們可考慮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確保農產品消費安全。

注意農產品產地選擇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農業生產環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汙染。在被汙染的環境中,生產出來的農產品也會含有各種有毒有害物質,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如近年出現的“鎘大米”就是重金屬汙染的後果。

因此,在選擇農作物產地時,我們要首選空氣清新、水源潔淨、土質良好的地塊,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區域生產、採集食用農產品。如果進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生產的,環境條件還要分別達到相應標準。比如,無公害蔬菜生產要達到《NY5010-2016無公害食品種植業產地環境條件》要求,綠色食品蔬菜生產要達到《NY/T391-2013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要求。

注意農業投入品選擇

農產品質量的好壞與生產中使用的農業投入品有很大關係。近年來,國家加大對高毒、高殘留農藥的撤銷、禁用、限制力度,就是為了提高農產品質量。《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要求:禁止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業投入品。我國《農藥管理條例》規定:劇毒、高毒農藥不得用於防治衛生害蟲,不得用於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最近,農業農村部要求自2018年10月1日起,全面禁止三氯殺蟎醇銷售、使用,禁止氟苯蟲酰胺在水稻作物上使用,禁止克百威、甲拌磷、甲基異柳磷在甘蔗作物上使用。這說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於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以前允許使用的農藥將來有可能禁止使用,作為農產品生產者要及時瞭解國家法律法規,嚴格按照國家規定使用農業投入品。

注意農業投入品廢棄包裝回收

如今,我們還經常發現有農戶亂扔農藥瓶、農藥袋的現象。這不僅造成環境汙染,更存在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雖然我國還沒有頒佈關於農藥、肥料等農業投入品包裝物的回收處理統一規定,但是農產品生產企業或個人也應當逐步樹立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意識,將農業投入品的瓶子、袋子等廢棄包裝收集起來,集中處理。

注意做好生產記錄

農產品生產者應當從種子、肥料、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購買開始就進行記錄,詳細記錄農業生產資料銷售單位、生產廠家等,保存好購買發票或者購買憑證,保存好包裝袋或包裝瓶。一旦出現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可以進行責任倒查,找到真正的責任人和責任單位,減少自己的損失。同時,生產記錄又是一種經驗的積累,以前的記錄可以作為以後生產的參考,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注意農藥安全間隔期

農藥安全間隔期是指最後一次施用農藥的時間到農產品收穫時相隔的天數,可保證收穫農產品的農藥殘留量不會超過國家規定的允許標準。不同農藥或同一種農藥施用在不同作物上的安全間隔期不一樣,生產者在使用農藥時一定要看清農藥標籤標明的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和每季最多用藥次數,確保農產品在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過後才採收,不得隨意增加施藥次數和施藥量,以防止農產品中農藥殘留超標。

注意農產品包裝、貯存和運輸

關注“舌尖上”的農產品安全:優質農產品的“產”與“管”

農產品生產者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要求,在包裝上標明產品的品名、產地、生產者、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質量等級等內容,不得冒用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等農產品質量標誌。收穫後的產品貯存環境要整潔衛生,要有防潮、防鼠、防病蟲害的措施。運輸車輛要整潔、乾淨。夏季高溫季節運輸蔬菜應當採用冷藏車運輸,確保運輸的蔬菜新鮮。

根據產品特性選擇正確的貯藏、運輸方法,確保農產品外觀、色澤、氣味、營養、質量等保持基本不變,滿足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需要。

質量興農需多方聯動

高質量的農產品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質量興農需要生產者、消費者、政府管理部門多方聯動才能達到產業興旺的目的。生產者要緊繃質量生產之弦,提升自身的科技素質,建立起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在生產各環節把好質量關;消費者除了揭發農產品質量隱患之外,還要為高質量的農產品營造消費市場,促進質量提升;政府管理部門一方面要制定標準,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執法監管,提高違法成本,倒逼農產品向高質量生產的方向發展,讓“舌尖上”的農產品更加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