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縣銅鋁鑄造:老手藝“鑄造”新生活

岷縣銅鋁鑄造: 老手藝“鑄造”新生活

新媒體中心 定西日報

定西日報記者 後斌傑

距離縣城不遠的清水鎮翻砂銅鋁鑄造,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最有特色的傳統加工工藝之一。翻砂銅鋁鑄造工藝歷史悠久,據村民傳說已有500多年的歷史,1982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該銅鋁翻砂工藝過程複雜,全部手工操作,工藝的傳承以師傅帶徒弟、口傳心授的方式代代相傳。有些器具如銅鍋、銅火盆、銅香爐等在少數民族地區經過長時期的使用已經成為財富與文化的象徵,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它的生產工藝,器物造型保留了中國最傳統的鑄造工藝,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岷縣銅鋁鑄造:老手藝“鑄造”新生活


翻砂銅鋁鑄造產品

國慶假期,記者接到了清水村老鄉蔣關明的電話,邀我去採訪銅鋁鑄造技藝。他說國慶期間,岷縣清水鎮清水村的銅鋁翻砂鑄造工藝品訂貨量非常火爆,整個清水村銅鋁鑄造戶家裡都是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

岷縣銅鋁鑄造:老手藝“鑄造”新生活


正在製作翻砂銅鋁鑄造產品模具

銅鋁翻砂鑄造工藝最重要的當然是翻砂模具的製作。模具由紅膠土、細顆粒砂、木炭水三種原料組成,模具的裡層當地人叫瓤子,外層叫皮子,加工用轉輪與陶輪相仿,按程序先做裡子,再做皮子,然後在裡子上刮出所鑄器物的厚度,在皮子上雕刻圖案,圖案雕好後用木炭水涮光,晾乾後備用。待一爐的活全部做好後在自家院子裡挖一個大坑,將做好的模具合好後放在坑裡,填土夯實,並預留好澆鑄口,通氣孔,然後進行澆鑄。

岷縣銅鋁鑄造:老手藝“鑄造”新生活


清理鑄造用的大坑氣孔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最關鍵的模具的製作,一般人需得兩三年時間才能掌握,而且要進行大量的技術實踐,其模具皮子、裡子的配方、原料的乾溼以及圖案何時雕刻、木炭水如何涮光、器物澆鑄厚度的掌握等等則全憑自己的悟性和感覺,只可意會,別人說出的理論則完全不能照搬,搬上也不好運用。這跟所有的手工一樣,在一系列複雜的過程之中,一件件模具被賦予了活的靈性,儼然是每一個手藝人活生生的再現,也就是“活如其人”。

岷縣銅鋁鑄造:老手藝“鑄造”新生活


製作好的翻砂銅鋁鑄造產品模具

據清水村銅鋁鑄造匠人何治國介紹,以前澆鑄加熱用的燃料為木炭,煤是不能代替的,煤的加熱溫度達不到,加熱的爐具叫勺子,有一個自制的圓桶狀風箱由整塊圓木製成,長度有1.5米左右,拉起來很費力,需由4—6人才能拉動,由於銅的沸點很高,一般大功率的鼓風機持續吹風也達不到熔點,澆鑄時一勺子銅(100公斤左右)需由20多人輪流拉風箱持續加熱達6個多小時。誰家要“扯活”,當地人叫熔銅澆鑄為“扯活”,需得邀請親房鄰居,東家提前備好足夠的伙食,從午夜2時開始起爐。尤其在冬天,勺子裡沖天大火發出呼呼的響聲,五六個男女站在風箱把子的兩邊扯著大風箱,一個人頭帶草帽不斷地加料、添火,並不時地清除銅裡的雜質,其他人在屋裡抽菸、品茶、吃饃饃,說古話,惹得大家不時發笑。其場面裡外呼應,好不壯觀,好不熱鬧。

岷縣銅鋁鑄造:老手藝“鑄造”新生活


將熔鍊好的銅鋁從火爐中抬出

待銅快熔完時,用一根木椽一頭搭在勺子外壁,一頭用耳朵聽,即可聽到熔化的銅是不是煮起來了。如果煮起來了,則拉風箱的男女便一齊用力,使勁地猛拉幾下,勺子上面的雜質全部噴出勺子外面,一勺沸騰的銅水便鮮亮地呈現在你的面前,接下來澆鑄即可進行。

岷縣銅鋁鑄造:老手藝“鑄造”新生活


將熔鍊好的銅鋁澆灌進模具

澆鑄時幾個男子用大木槓抬上勺子,沉著而穩健地進行澆鑄。那情景就跟收穫的季節搶收莊稼一樣讓人心動。當太陽快要露出山頭的時候,所有活全部澆鑄完畢,挖開大坑,啟封模具,清理鑄品,一個個冒熱氣的模具摔碎後,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顯現出來,心中充滿喜悅,還夾雜幾許惋惜,看著那精心製作的模具在完成一次澆鑄後頃刻被毀實在於心不忍。曾幾何時,一代又一代,一個又一個,看似重複的勞動,實則是新的創造,所有的鑄品都是惟一的不可複製的,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就像希臘神話中每天推著巨石上山的西西佛斯,那繁複的過程就是澆鑄的價值所在。

岷縣銅鋁鑄造:老手藝“鑄造”新生活


從地下挖新出爐的產品

清水銅鋁鑄造的產品很多,有大鍋、火盆、大鐘、香爐等,但最典型的製品要數銅大鍋,岷縣本地人開餐館用的是鋁大鍋,銅大鍋全部銷往青海、西藏、四川、貴州等少數民族地區,特別是藏族牧民對銅大鍋更是鍾愛有加,他們每家都有幾口銅大鍋,但不是用於做飯,而是用來裝東西的。每一口鍋在他們手裡全部被擦得油光鋥亮,裡面裝上酥油、炒麵等日常用品,放在家裡最顯要的位置,不但是精美的裝飾品,而且是財富與家境的象徵。銅鋁鑄造品上的圖案種類很多,但主要是藏族八寶吉祥圖案和中國傳統的龍的圖案。

岷縣銅鋁鑄造:老手藝“鑄造”新生活


在模具上雕刻精美的圖案花紋

據村民介紹,在拉卜塄寺有一口直徑為4米的銅大鍋,據說是由清水村村民鑄造的。按現在的工藝和做法,澆鑄這樣大的鍋,需得幾十個熔銅的勺子同時生火熔銅,同時澆鑄,然而當時卻是用一個叫“釋”的土法熔爐一次熔銅,一次澆鑄成型。如今那口大鍋成為拉卜塄寺的主要珍藏品,一般不會輕易示人。

岷縣銅鋁鑄造:老手藝“鑄造”新生活


翻砂銅鋁鑄造小擺件

據翻砂銅鋁鑄造非遺傳承人蔣勝平介紹,清水鎮2015年6月成立了銅鋁鑄造協會黨支部,協會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壯大銅鋁鑄造這一清水傳統產業,以精準扶貧為重點,帶領貧困戶和其他群眾增加收入。該協會共有註冊會員30名,其中黨員10名,註冊資金200萬元,擁有銅鋁電解池、模具加工等較完備生產線,產品主要有大(dai)鍋、火壺、火盆、柱礎座、大鐘、香爐、水桶等,主要銷往青海、西藏、四川、貴州等少數民族地區,年產值達70萬元左右。今年以來,清水銅鋁鑄造協會充分發揮傳統優勢,通過“三種模式”大力幫助貧困戶增收致富,探索出了“企業+協會+貧困戶”的運行模式。他驕傲的說,這幾年岷縣縣委、縣政府特別重視我們,現在我不僅是市人大代表,去年我還被評為市級勞動模範。

岷縣銅鋁鑄造:老手藝“鑄造”新生活


客商正在選購翻砂銅鋁鑄造產品

現在,在清水村從事這門手藝人中最年輕的手藝人越來越多。當我問及蔣關明他會不會鑄造時,他笑著說不會,不過他老丈人和小舅子在鑄造,他自己在清水村從事養蜂,“只要掌握這項技藝,一年下來,收入10萬是很正常的事情。”在鑄造匠人楊國唐家照完最後的一項,已經是晚上6點多,看著他家新蓋的三層小樓和新買的小轎車,蔣關明告訴記者,以楊國唐的技藝水平,年收入20萬以上不是問題。現在,鑄銅的設備也更新了,日子越過越好,真的是老手藝“鑄造”了新生活。

https://mp.weixin.qq.com/s/kXunXDEKfNTh6sYuWKi-J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