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瓜分”了喜劇人?

谁“瓜分”了喜剧人?

文 │奧那

時間回到五年前,那是一個外界以為喜劇綜藝可以取代真人秀風口的時候。喜劇綜藝數量呈“井噴式”的爆發,平臺輪番上演著同質化內容,《歡樂喜劇人》卻憑藉獨特的風格,一經播出就迅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作為綜N代,《歡樂喜劇人》在2019年伊始開播了第五季。在目前已經播出了兩期的情況下,豆瓣暫未收穫評分。作為一個曾經的現象級綜藝,當初有多熱鬧,如今就有多寂寥。

谁“瓜分”了喜剧人?

節目組雖然擴寬了新人的邀約範圍,但事實上,很難再找到當時如沈騰、岳雲鵬、賈玲等一樣的喜劇大咖加盟了。而熟悉節目的觀眾也會發現,所謂的新人,其背後站著的喜劇廠牌依舊是那麼幾個。

作為喜劇綜藝的抗鼎之作,《歡樂喜劇人》的出現曾讓外界看到喜劇崛起的力量,也同時撼動著喜劇行業的格局。但好景不長,喜劇人才機制培養的緩慢,以及對內容嚴苛的要求,《歡樂喜劇人》經歷幾季的變化,逐漸不再是生產優秀喜劇內容的平臺,反而成為培養“笑星”的工廠。越來越多的新人一頭擠入,舞臺似乎淪為一些喜劇廠牌的人才孵化之地。

四大喜劇廠牌壟斷《歡樂喜劇人》?

能將不同特點的喜劇人與喜劇團隊相聚在一起,共同為觀眾呈現一出喜劇視覺盛宴,這是《歡樂喜劇人》的成功之處。“喜劇”這門生意也隨著節目的走俏開始被重視了起來,喜劇人背後的喜劇公司自然成為了市場的寵兒。

倘若回溯根源,《歡樂喜劇人》裡面出現最頻繁的面孔,無疑還是國內喜劇行業的四大喜劇廠牌,即開心麻花、德雲社、大碗娛樂,遼寧民間藝術團。

儘管他們在加入《歡樂喜劇人》之前,已經得到市場的認可,但卻是通過《歡樂喜劇人》的舞臺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大放異彩,不僅為自身的喜劇廠牌奠定了形象基礎,也為國內喜劇行業輸送了一批中流砥柱。

尋求上市的開心麻花

這個2003年在全國首創“賀歲舞臺劇”概念,至今推出二十餘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舞臺劇,有著眾多的舞臺劇種類和經驗的公司,開心麻花原本一直在舞臺劇方向深耕。2012年,旗下喜劇演員沈騰、馬麗、艾倫、常遠等憑藉《今天的幸福》《天網恢恢》等小品,成為央視春晚青睞的對象。

谁“瓜分”了喜剧人?

2015年,開心麻花又在影視行業開始涉足,電影《夏洛特煩惱》以14億的票房成績成為年度國產電影黑馬。同年,沈騰獲得《歡樂喜劇人》第一季的總冠軍,往後的喜劇之路也越走越順暢。包括在今年的春節檔裡,他在兩部影片中擔任主演,成為票房破百億演員的候選人之一。

從線下演出到將市場驗證過的成熟話劇搬上電影熒屏,再到藝人經紀的業務拓展,開心麻花逐漸走出了自己成熟的商業模式,也走向了上市之路。

2013年,開心麻花獲得國家級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的2400萬元。2015年12月,開心麻花在新三板掛牌。2017年6月,又向證監會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

目前開心麻花定位於喜劇公司,專注喜劇領域,以創建的喜劇品牌“開心麻花”為平臺,致力於喜劇作品的創作與運營,喜劇人才的彙集和培養,欲打造一個全方位的娛樂體系。

高估值的大碗娛樂

喜劇演員賈玲在2016年組建了一家專注喜劇事業的文化傳媒公司,即大碗娛樂。正式簽約的藝人中包括張小斐、許君聰、何歡、卜鈺等在眾多喜劇節目及影視劇中有過出色表現的喜劇演員。

谁“瓜分”了喜剧人?

他們在這五年裡,或作為主演或作為助演,都紛紛登上了《歡樂喜劇人》的舞臺,甚至在其他喜劇綜藝裡也都擔任過重要的角色。大碗娛樂更是自主出品了一檔實景明星即興喜劇綜藝《開心劇樂部》,賈玲帶領旗下藝人打響廠牌知名度的做法不言而喻,也成為資本關注的對象。

谁“瓜分”了喜剧人?

早在大碗娛樂還未正式成立時,就獲得了A股上市公司北京文化的1000萬元A輪融資,大碗娛樂彼時估值高達5000萬元。其中,北京文化佔股20%,賈玲是佔股35%的最大股東。

除了藝人打造,據介紹,大碗娛樂不僅有個十幾人的編劇團隊,簽約了孫集斌、劉宏祿等知名編劇,同時還拆分成“綜藝節目,網劇,電視劇,電影”四個部門。顯然,大碗娛樂想做的是打通喜劇全產業鏈。無論是喜劇綜藝、影視劇,還是喜劇節目創作、藝人管理等產業佈局。

增加商業價值的德雲社

和其他兩家喜劇公司相比,德雲社的出身更加傳統也更加複雜。作為中國著名的大型專業相聲社團之一,德雲社成立於1995年,原叫作“北京相聲大會”,只有郭德綱、張文順和李菁三個人在廣德樓等茶館演出。到了2003年,演出隊達到了十幾個人,更名為“德雲社”。

和其他公司不同,德雲社如今出品的電影並不多,在影視行業也並顯現出深耕佈局的姿態,迄今為止也沒有融資和上市的消息,靠的是相聲迴歸劇場的潮流和郭德綱的招牌。

即便是這樣一個傳統運作的公司,其背後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賴的是人才的輸出。如今,郭德綱也不再是單一的相聲演員,更多的是以喜劇綜藝導師、主持人、甚至是演員活躍在影視劇和真人秀綜藝裡,創造了連續九年入選福布斯名人榜的記錄。

谁“瓜分”了喜剧人?

半路出道的岳雲鵬,被視為草根階級的代表、相聲界的阿甘,獲得《歡樂喜劇人》第二季冠軍後,名氣也隨之即漲,在相聲、電影、綜藝全面發展。此外,德雲社旗下的張雲雷、郭麒麟等相聲演員,也紛紛是《歡樂喜劇人》邀約的對象。一旦被觀眾熟知後,他們的“變現”之路都不再拘泥於傳統意義上的小劇場演出,而是在影視圈裡頻繁涉足,

增加自身的商業價值,這也成為德雲社產業鏈的一部分資本積累。

風格別緻的遼寧民間藝術團

成立於2003年的遼寧民間藝術團,是本山傳媒集團的核心企業,主體部分最初由趙本山任團長,該團是具有遼寧地方特色的全新體制和機制的省直專業藝術表演團體。

至今雖已有15年的歷史,但觀眾對遼寧民間藝術團的熟知,更多的還是來源於《歡樂喜劇人》第一季中,宋小寶帶著團隊去征戰後,貢獻出了多個精彩的表演。

谁“瓜分”了喜剧人?

此後,以小瀋陽、楊樹林、程野等為代表的遼寧民間藝術團在多個喜劇綜藝中頻繁露臉。文松更是在《歡樂喜劇人》第三季中一舉拿下了年度總冠軍,讓這個來自東北的喜劇團隊,憑藉獨特的風格,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本山傳媒則以遼寧民間藝術為前身,建立起集演藝、影視、藝術教育於一身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出品了一系列電視劇,並與黑龍江衛視、遼寧衛視合辦綜藝《本山快樂營》《明星轉起來》等節目。

緊跟其後的其他喜劇廠牌

四大喜劇廠牌看似在瓜分市場,但並不意味著其他的喜劇公司沒有嶄露頭角的一天。比如由鄧超和俞白眉共同組建的白眉工作室,旗下的藝人張悅馳、代樂樂、陳暢、梁超等均是以白眉工作室的名義參加《歡樂喜劇人》,在喜劇界進行初試水。

谁“瓜分”了喜剧人?

在《歡樂喜劇人5》裡,被淘汰的金霏和陳曦,來自成立於2008年的嘻哈包袱鋪。在高曉攀的帶領下,嘻哈包袱鋪目前擁有近百名相聲演員和專業化營運團隊,成為一個集傳統與創新為一體的相聲、喜劇團體。並在2015年5月完成了A輪融資,2017年5月,嘻哈包袱鋪再次完成千萬元級別A+輪融資,由光信資本投資。此次融資後,公司已估值過億。目前,嘻哈包袱鋪正在擴展劇集規模,增加線下演出,孵化原創IP。

作為中國首個近景爆笑短播出劇表演團體,由北京愛笑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愛笑會議室》曾一度引起收視高潮,裡面走出的喬杉、修睿、崔志佳、潘斌龍等一批喜劇演員,或成立了工作室等,或留在愛笑文化裡,或加入其他喜劇公司,但他們最後都分別登上了《歡樂喜劇人》的舞臺。

喜劇人的漫漫成長路

至此,在喜劇廠牌漫長的成長之路里,有早期藉助平臺的快車,依靠個人特色打造出風格化的小品走紅的;有立足相聲行業深耕細作的;有在影視劇中塑造經典的喜劇角色的;有如今選擇和資本共舞,在金錢的注資下,快速崛起的;還有在電視劇、網大、網劇全面鋪開的。

當《歡樂喜劇人》捧紅沈騰、岳雲鵬等不少喜劇人之後,也成為新人追逐的平臺,越來越多的喜劇熱門廠牌將自家的演員輸送至此。名次或許不那麼重要,但這絕對是一次舞臺磨練的時機,也是一次與觀眾見面的機會。

谁“瓜分”了喜剧人?

毋庸置疑,喜劇需要新面孔和新驚喜。但對觀眾而言,當短視頻和自媒體蓬勃興起,網絡的造星能力增強時,受眾獲取輕鬆愉悅的途徑變多,對於喜劇的免疫程度提高,對作品質量和喜劇演員的要求也會更加挑剔。

另一方面,喜劇新人的與日俱增,並不代表著喜劇人才培養和消耗速度的對等。一個優質的喜劇人,雖然會成為各個欄目爭搶的對象,但這背後的成長的卻是漫長的歷練。

四大喜劇廠牌,發展至今有著其自身成熟的喜劇培養模式和人才擇選機制,但這不意味著,新人或者新的喜劇團體沒有崛起的可能。在互聯網時代,社交軟件的多樣性,使得走紅的契機也更加多元,喜劇人的出頭或許未來不再依賴單一的節目,而喜劇廠牌也不再是固定依賴那幾個。

觀眾對於像《歡樂喜劇人》類似喜劇綜藝的期待,是更想看到節目能夠挖掘出如第四季的冠軍賈冰一樣的喜劇人才,而不是過度的消耗各大喜劇廠牌中的老面孔。

谁“瓜分”了喜剧人?
谁“瓜分”了喜剧人?谁“瓜分”了喜剧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