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破了”就是要生了?你需要知道的還有很多……

作者|小王大夫

來源|醫學界婦產科頻道


“大夫大夫,我的羊水破了!!!!”

想起值夜班的時候,經常遇到以這樣主訴就診的準媽媽們。可每每看到破了水的準媽媽直直的站在那裡,就不免揪著一顆心。

“羊水破了”就是要生了?你需要知道的還有很多……


圖來自網絡


影視劇裡經常出現在家或者在街上突然破水,然後攔下好心人的車,坐在後座上去醫院,不一會兒就開始肚子疼的畫面,配上激動人心的BGM,營造出緊張刺激的感覺。

可在醫學生或是醫生的眼裡:往往是某某主任跪在孕婦躺的床上,一手伸進孕婦陰道里託著胎兒的頭,避免臍帶受壓、胎兒窘迫,然後一群醫護簇擁著去手術室的驚險場景。

那究竟什麼是“羊水破了”?是正常還是不正常?在家或者在外面“羊水破了”應該怎麼辦?“羊水破了”就是馬上要生了麼?現在我們就來聊聊關於“羊水破了”的那些事兒。

“羊水破了”是指什麼?


“羊水破了”即胎膜破裂、羊水流出,一般在臨產後宮口近開全時自然破裂。也可在生產過程中,為了增加子宮收縮力行人工破膜。

發生在臨產之前則稱之為胎膜早破,胎膜早破的發生對母兒都有較大的影響,在這裡也是我們著重介紹的內容。

妊娠滿37周發生胎膜早破為足月胎膜早破,妊娠未滿37周則為未足月胎膜早破,是早產的主要原因。胎膜早破多數孕婦突然出現較多液體從陰道流出,部分孕婦則僅感外陰溼潤。

什麼因素容易導致胎膜早破?

  • 生殖道感染:是引起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包括細菌性陰道病、黴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淋病、衣原體感染等。
  • 羊膜腔壓力增高:如雙胎妊娠、羊水過多等,宮內壓力過高。
  • 胎膜受力不均:胎位異常,如臀位。
  • 營養素缺乏:維生素C、鋅、銅缺乏會影響胎膜的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合成,使胎膜抗張能力下降。
  • 創傷:羊膜腔穿刺不當、人工剝膜、妊娠晚期性生活頻繁等。


在家或者在外面“羊水破了”應該怎麼辦?

“羊水破了”就是要生了?你需要知道的還有很多……


發生了胎膜早破,首先要入院待產。

在去醫院的路上,應儘量平臥,並將臀部墊高。這樣一方面避免羊水繼續快速流出造成羊水過少;一方面防止臍帶隨羊水脫出發生臍帶脫垂。

因為臍帶是連接胎兒與母體的重要結構,承擔著為胎兒輸送養分和氧氣的重要作用,臍帶脫垂卡在抬頭和母體骨盆之間,會導致臍帶受壓、胎兒缺氧、危及胎兒生命。

除了臍帶脫垂,隨著破膜時間的延長,母親感染的幾率也逐漸增加,且剩餘的羊水越少,抗感染能力越差。此外除了臍帶脫垂,還可導致胎兒早產、感染、胎肺發育不良等不良結局發生。

“羊水破了”就是要生了麼?


我們把胎膜破了到分娩啟動之間的時間稱之為胎膜早破潛伏期。首先,潛伏期越長,上述對母兒的不良影響的發生率也逐漸升高。既然如此,胎膜早破的媽媽們都應該立即生產麼?

其實不然,臨床需要權衡母兒雙方的利益,尤其要考慮到孕周對胎兒成熟的影響。

對於足月的胎膜早破,胎兒已成熟,考慮到潛伏期越長,併發絨毛膜羊膜炎等的風險也越高,所以建議儘快終止妊娠。足月胎膜早破往往是臨產的前兆,但如果破膜2小時未臨產,即給予縮宮素引產。

對於未足月的胎膜早破,處理方法則應充分考慮孕周、母兒情況以及當地早產兒的治療水平。其中,孕周是處理關鍵。過小的孕周,很難保守治療到胎兒能存活的孕周,則建議引產終止妊娠,近34周的胎膜早破則可通過期待保守治療,維持至34周胎兒成熟後再終止。

同時,所有的胎膜早破在破膜12小時後都應預防性給予抗生素抗感染。

所以,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準媽媽住院後會得到不一樣的治療哦。

胎膜早破是產科夜班的“老熟人”,雖然多見但也應引起重視。那麼如何預防胎膜早破的發生呢?

應儘早治療下生殖道感染;注意營養平衡,適量補充銅、鋅、維生素C;避免腹壓突然增大,對雙胎妊娠、羊水過多等孕婦要注意足夠的休息等。

對於每一位準媽媽來說,要定期產檢,做好預防措施。此外,在發生胎膜早破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儘量平臥,把臀部墊高,去住院待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