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官寨的城牆、城門樓

夏官寨的城牆、城門樓

王劍利

自古以來,山中多土匪。只因山裡好躲藏,易隱居之故。土匪,又多為生活所迫,落草為寇,搶劫為主,為害一方。歷來為百姓之苦,朝廷之患。匪團少則幾人,多則幾十上百人。他們多有槍支,又善於鑽山串林,實難對付。

夏官寨(即今天的子午水寨)緊鄰南山,免不了匪徒不經意間的洗劫,常常面臨著土匪把糧食倒騰一空,把衣物卷跑帶走,把家禽牲畜逮走牽跑。加上清朝末年,內憂外患,更是攪擾著並不好事兒的平民百姓如臨薄冰,膽顫心驚,難以安生 。

於是,人們想到了修築高牆,開挖壕溝,訓練家丁等辦法保家護院。

夏官寨地處石頭窖砂石灘,取土不便,但有的是石頭。於是,村寨的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村寨周圍修起了恰似省城西安的城牆。

但是,遠遠不及省城的城牆高,不及省城的城牆厚,更不及它的長了。當然也不會有敵樓、垛口、瞭望口,射擊口等設施。夏官寨的城牆突出的就是石頭,把它叫做石頭城(畢竟算不上是“城”)有點過,叫做“石頭寨”再恰好不過。

城牆底端一人多高全是大大小小的石頭壘起來的。山根兒人幹別的活可能不行,但做起石頭活來可是最拿手的。前些年,這裡還能隨處可見全用石頭壘起來的茅廁牆,用石頭壘起來的井樁子,攔洪堤壩。

用石頭壘起來的城牆底端呈上窄下寬的等腰梯形,以圖穩固和省材。其上便是用就地挖取的砂土夯築成的上下寬窄一樣的土牆。這截土牆也有一人多高,加上石頭壘起來的底座,整個城牆足有一丈多高。就是個兒再高的人也難以攀爬翻越。

夏官寨原有住戶與別處一樣,為了採光向陽,所蓋房子有坐北向南的,有坐南向北的,一家挨著一家,就有了東西向的街道。城牆有了,足以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人又不能不出去,車不能不進來,他們又在街道兩頭修築了門樓。

夏官寨總共有三個門樓。前街因為通東西方向出入道路,故兩頭各有一座。后街因為東邊沒有連通外出的道路,故只修建了西門樓。三座門樓,均有兩層,下面是門道(也叫門洞),上面是防守人員休息的房子。門樓與城牆一般,下端是石塊砌城,上面再用城磚修建。個個門道安裝有近乎一拃厚的兩頁子門扇,個個門扇自上而下釘著三排拳頭般大小的泡釘,泡釘下是一張筷子厚的鐵葉子。門背後有門栓、鐵鏈子和頂門槓。渾然是一道軍事防禦設施。

夏官寨不缺石頭,為了有效地防禦土匪和外族的侵入和騷擾,這裡的人們在城牆頂端不足三尺寬的地方壘放著一塊塊卵石,一旦有賊人來犯,這些石塊可是最有力的武器了。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東西40多丈,南北50餘丈,周圍180餘丈長的城牆的呵護,又有先民們齊心協力團結一致保家護院的意識和行動,夏官寨才不知躲過了多少賊匪的洗劫,這兒的人們才得以安居樂業,繁衍生息。

二〇一九年一月二十一日根據李順志口述整理

夏官寨的城牆、城門樓

王劍利:六零後,喜歡聽老故事,喜歡考古,更喜歡寫些有故事的短文,與人分享。現為長安區作協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