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北敦煌、南大足”,就算看过龙门,走过云冈,大足石刻作为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代表作仍然是不能错过的。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大足石刻小历史

一提到中国的“石窟,”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所谓三大石窟,即莫高窟、云冈和龙门石窟,大足的历史还不为太多人所知。

史书曾记载过大足石刻,可数百年间都不曾被人发现。时光回到70年前的重庆,当时有一个考古团登上停泊在长江边的轮船,准备前往一个神秘之地,一周后,专家们满载而归,兴奋不已。随后的数年里,一片藏于重庆山林之间的石刻造像——大足石刻,开始出现在人们眼前,并从此艳惊世界。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石窟艺术公元3世纪从古 印度 传入 中国 ,5世纪和7世纪(魏晋至盛唐时期),在北方形成了两次造像高峰,至唐天宝之后衰落,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 大足 石刻又一次造像高峰,把 中国 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此后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 大足 石刻也就成为 中国 后期石窟艺术的最后丰碑。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民间素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每到农历二月十九, 大足 宝顶吸引了数以10万计的香客、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以圣寿寺为中心的近万尊石刻,将佛教典故民族化、生活化、世俗化,让人能在欣赏同时感悟。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外来佛教文化与 中国 传统儒教、道教文化的历史性融合,体现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价值观。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大足 石刻规模宏大、艺术精湛、内容丰富,可与 敦煌 莫高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齐名。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1961年 大足 石刻就得到国家重点保护,加上 四川 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逃过了文革破坏,石刻基本都保存完好,除了自然风化侵蚀外。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石刻包含宝顶山、北山、南山、 石门 山、石篆山石刻5处摩崖造像,以宝顶山和北山石刻最为著名。我们这次游览的是宝顶山石窟。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赵智凤以一代宗师之坚毅,在南宋历时70余年,以民间集资方式监造而成,打破了官府建造的先例,展现的内容更接地气,也反应了当时蜀地百姓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雄伟壮观,生活气息浓郁,近万尊造像宛如一卷镌刻在500多米长崖壁上的连环图画,前后内容连接,雕刻无一雷同。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而这些石刻完全利用了地势,在石壁上开凿而成,而非刻好后搬入洞中的。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大足 石刻不是汉像胡服,而是完全汉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概念强烈,道教还比较孤立,儒教完全融入了佛教文化中,孝道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这里是原宝顶山的入口, 石阶上满是苔藓,蜿蜒曲折,大概两个人的宽度。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为了更好的保护石窟的原有风貌,也为了游客的安全考虑,现在这个入口已经关闭,另开辟新道供游客依次参观。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首先看到的是两尊道教的雕像,右边是道教祖师老子与伏虎山君合窟,两边的楹联是“道祖乘牛登岸上,山君伏虎镇桥头”。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左边造像为“玉帝-观音像”的合龛,据说是近代的,反映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象征。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宝顶”这两个字清代同治知县的王德嘉书写,两米见方的楷体大字,点画横轻竖重,苍茫遒劲,凹版字,凸字现,被称为宝顶山的书法之冠 , 中国 书法一绝。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下面两字是宣统年间涵若龙必飞题刻。劝人质朴,劝人忠厚,人信吾言必得其寿 。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正觉像,这尊造像是赵智凤的老师柳本尊的成佛像,因为在佛头顶的两道毫光之间,刻有柳本尊的居士像。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圆觉洞深十二米,宽九米,高六米,宝顶山最大的洞窟造像。排列着十二位觉行圆满的 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 、普贤 菩萨 、普眼 菩萨 、金刚藏 菩萨 、 弥勒 菩萨 、清净慧 菩萨 、威德自在 菩萨 、辩音 菩萨、净诸业 菩萨 、普觉 菩萨 、圆觉 菩萨 、贤善首 菩萨 。展现他们在修行过程相互探讨的场景。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菩萨 们头戴的镂空花冠,身挂的璎珞细珠,历经八百多年仍然粒粒可数,身上的袈裟有着丝绸的质感,下面的石香案很有木质感,达到了乱真的地步。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菩萨 个个端庄典雅,风姿飘逸。目光柔和,浅浅微笑,肌肉丰满细腻,很难想象这是冷冰冰的石头艺术。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洞内造像与大地浑然一体。圆觉洞不是一个天然洞窟,是匠师们在坚硬的岩壁上一锤一锤凿出的洞。并利用地势暗槽巧妙修建了排水系统,让佛像不受侵蚀。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八百年前,利用粗陋工具,用高度的智慧、严谨的态度和娴熟的技巧,艰巨的劳力,信仰的力量,工匠师们创造了奇迹。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圆觉洞外,牧牛图,龛高5.7米,长近30米, 中国 石窟史上唯一长卷式组雕。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整龛一共刻有十个牧人和十头牛,牧人代表修行者,牛代表修行者的心,驯牛的过程即是修行者调服心意,悟禅入门的过程。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牛受到外界刺激狂奔,牧人双手紧拽缰绳,把它往回拉。寓意人心在没调服之前,就跟未经过驯服的牛一样桀骜不羁,很容易随外界的干扰而波动。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此龛右面是原来入口,按道场规矩塑护法神怖畏,以显示道场森严和邪恶不入。分上下层刻像33尊,上层中部并列护法神像9尊,左右刻6通神像,下层刻有十二生肖中的“兔、羊、猪、犬、猴”等鬼卒7尊,以示护法神昼夜24小时都在坚守岗位,发挥职能作用。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猫捉老鼠图,一只小老鼠被猫追赶,慌乱爬到了竹枝上,上不能上,下不能下,猫呢,却也够不着,这叫求不得,死不能。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造像上横排并坐衣装简朴的三人,是宝髻、金髻、金刚髻。效仿释迦牟尼在菩堤树下悟道成佛。另一说是像为赵智凤老、中、青三个时代的修行造像,在此现身说法。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华严三圣像,头顶崖檐,脚踏莲台,中间毗卢遮那佛,两侧分别是普贤和文殊 菩萨 。按造像仪轨,应是文殊在左,普贤在右,但此地却把他们的位置作了调换。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三尊像高达7米,工匠刻意将他们的头部加大,胸部缩短,小脚部位加长,身体前倾二十五度,使人仰首观望时,感觉 菩萨 好像正亲切地俯下身来,关注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一样,虔诚之心油然而生。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文殊手捧七级宝塔,手臂悬空支出1.2--2米,塔和手的重量近千斤。工匠师们运用了建筑力学原理,利用宽袖袈裟披肩挂肋飘逸而下,和身躯相连,巧妙地将重心引到了主像身上,使文殊手托的宝塔千年不坠。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华严三圣像背壁刻了八十一尊圆龛小佛。让整龛造像的构图层次显得庄严热烈,又把三尊主像衬托得高大、完善。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舍利宝塔,源于 印度 ,用以藏舍利和经卷等 。 是座实心舍利塔,以 中国 木质楼阁为建筑形式,已完全无 印度 舍利塔的风味了。从建筑上可以看到佛教和其造型艺术越来越 中国 化了。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千手象征其法力无边,能拯救众生;千眼象征其智慧无穷,能明察秋毫。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这是一尊拥有1007只手的,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被誉为“天下奇观”。纵横交错,上下重叠,反侧相承,深涉错落的布局,手纤细修长,千姿百态,金碧辉煌,构成了一幅犹如孔雀开屏的绚丽画面,令人眼花缭乱,摄人心魄。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其弟子躬身肃立,正在聆听老师的最后一次说法。释迦的胸前设有供坛、祭品和香炉。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卧佛前面有曲折蜿蜒的“九曲 黄河 ”。据说释迦在涅槃之际,众弟子依依不舍,送行不止。佛主手指一挥,划出一条涛涛大河把他和弟子们隔开。

此外还有一些大足景点值得一去

龙水湖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杭州西湖世界闻名,但是重庆也有一个西湖,那就是龙水湖。在大足人的眼里,龙水湖一点儿都不比杭州西湖差。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昌州古城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昌州古城是大足区着力打造的海棠香国历史文化风情城的一部分,古城再现宋代昌州城的繁华景象,城内还原了繁华的宋代街市,如官府衙门、寺庙街坊、百家祠堂、手工作坊、戏台戏楼、客栈小吃等,让人仿佛穿越回到古代的昌州城,很是热闹。

重庆大足石刻:用石头来讲故事

大足石刻作为重庆的名片之一,作为重庆符号之一当之无愧, 在文化史、艺术史、宗教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石窟艺术史上的瑰宝,如果您来到重庆,那大足是非去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