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千古名篇《飲中八仙歌》是哪八仙?全都是明星,你認識幾個?

杜甫千古名篇《飲中八仙歌》是哪八仙?全都是明星,你認識幾個?

在我國古代,酒和詩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這二者像一對舊友,交情頗深。“曲水流觴”就是一個關於酒和詩的古老風俗。觴是一種酒杯,質地輕薄。所謂“曲水流觴”,就是人們在農曆三月初三時,坐在彎彎曲曲的溪流旁,將特製的酒杯放在上游,水杯順著水流緩慢流動,漂浮在水面上,在誰面前停下誰就拿起酒杯喝一杯,很過癮。單純喝酒,是俗事,賦詩飲酒,才是文人雅事。因此,後來的文人就對這個民俗進行發揮,酒杯停在誰的面前,還得作詩一首,這樣既過癮又文雅了。王羲之的名作《蘭亭集序》記載的就是這一風流盛況,千百年來,傳為佳話。

杜甫千古名篇《飲中八仙歌》是哪八仙?全都是明星,你認識幾個?

我們所知的五萬多首唐詩,其中直接寫到酒的詩就有六千多首。而那些不是飲酒的名作,也大都是詩人酒後之作。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三大著名詩人,不僅詩出名,他們的酒名也遠揚在外。以杜甫為例,我們先看一首詩。

《飲中八仙歌》是杜甫的作品,那麼飲中八仙分別是那八仙了?先來看原文。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鞠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筋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詩中刻畫了八位令杜甫傾倒的酒仙,這八個人,人人各異。只寥寥幾句,八人的身份自然地揭示出來了,每個人的醉態,也傳神有趣地表現出來。八仙中首先出現的是賀知章,詩中說他喝醉酒後,騎馬的姿態就像乘船那樣搖來晃去,醉眼蒙嚨,跌進井裡競在井裡熟睡不醒,真是令人發笑。這個賀知章,就是寫出《詠柳》和《回鄉偶書》的大詩人,原來他喝醉酒是這般模樣。

杜甫千古名篇《飲中八仙歌》是哪八仙?全都是明星,你認識幾個?

再看《飲中八仙歌》的第二位,汝陽王李班。“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刻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李班是唐玄宗的侄子,寵極一時,因此,他敢於喝下三斗酒後才上朝拜見天子。他在路上看到酒車竟然流起口水來,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遷到酒泉去,酒泉是漢朝設置的一個郡,在今天的甘肅省。由於唐代的皇親國戚有資格承襲封地,因此八仙中也只有汝陽王李碰才會有換個封地的想法,可見杜甫抓住了這個人物的特點,下筆既真實又有分寸。

第三位出場的是李適之,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當過左丞相,後遭李林甫算計,便被罷相了。“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的前兩句寫出了他的酒量和豪奢。“樂聖”即喜喝清酒,“避賢”,即不喝濁酒。原來曹魏時,曹操禁酒甚嚴。當時人忌諱說酒字,就把清酒叫聖人,濁酒叫賢人。因此又有“清聖濁賢”的說法。“避賢”既表示不喝濁酒,又表示辭去相位給賢者擔任,一語雙關,有諷刺李林甫的意味,耐人尋味。

說完了三個顯貴的人物,杜甫接著寫了兩個瀟灑的名士崔宗之和蘇晉。詩的最後兩位,寫了一代狂草家張旭酒後潑墨的壯舉和布衣之士焦遂驚人的酒量和不凡的口才。

杜甫千古名篇《飲中八仙歌》是哪八仙?全都是明星,你認識幾個?

​從上圖不難看出,圖中八位詩人神態自然,舉止不羈,個個仙風道骨長髮飄飄,宛如天上仙人下凡一般,八仙之名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