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小夥成千億國企懂事

從普通高校畢業僅1年的95後,成了千億級國企的董事……乍聽這謎一樣的情節,很多人可能覺得自己腦洞不夠用。但這還真不是懸浮劇橋段,而是現實片劇情。

近日,一張西安高新控股公司在銀行間市場發佈的人事變更公告圖片,在網上熱傳。公告顯示,公司於2018年9月4日召開股東會,決定對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及部分董事做出變更,變更後的董事長、總經理為李甜,朱玥、趙雪瑩為新董事。“新增人員簡歷”顯示,李甜系1984年8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歷任西安佰仕達人才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員工;趙雪瑩1993年出生,2016年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華清學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就職於華夏銀行銀川分行;朱玥是1995年生人,2017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

此事激起巨大輿論浪花。11月3日晚,西安高新區方面對此做了回應,稱三人身份均為高新區會計核算中心企業身份的工作人員,“對網友關注的3名管理人員的相關問題,我們做了調查瞭解,未發現影響公司正常運營的社會關係。”並表示,“在選用企業管理人員的方法上,我們還存在不科學、不完善等問題,我們誠懇接受網友及社會各界的監督。”

當地官方及時回應輿論關切,也是輿情回應棋盤裡的正確落子。但從回應內容看,其相對簡略的解釋,顯然難以解公眾之惑,因為並未廓清此事的核心疑點——國企人事變更很正常,打造年輕化管理團隊也沒什麼不妥,可為什麼是她們?剛本科畢業一年就任高管又是否合規?

在此事上,公眾順著經驗化邏輯生出疑問,原本再正常不過。畢竟單從簡歷看,涉事國企的高規格與三名新選任高管普通學歷履歷之間的“適配度”並不高。

95小夥成千億國企懂事

公告截圖

西安高新控股公司是當地高新區管委會控股,屬於高管遴選程序嚴格的大型國企,而非可以子承父業的私企,截止今年6月底總資產為1270.38億元,在體量這麼龐大的國企內別說擔任要職,就算是做個基層員工,估計都是很多人眼中的“金飯碗”;而接班的幾位“嫩總”學歷普通(都非畢業自名校或有高學歷,其中兩位還畢業不久,是職場菜鳥),此前的工作履歷也普通(只是一般職員),在就業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這些很難說多有競爭力。兩相對照,確實頗具反差,在常理維度很難實現邏輯自洽。

這不只是挑戰公眾的想象力,還得經受合規性層面的檢視。根據《西安市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擔任國企領導人員應當具備的資格就包括,“具有在大中型企業中層及其以上管理崗位任職的經歷,或具有在相應層次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中層及其以上崗位任職的經歷。”這三人看上去並不符合條件。

鑑於此,公眾難免將質疑靶心對準了其高管任職程序。這倒不是對“我的同齡人正在拋棄我”的羨慕嫉妒恨,而是此事確實超出了慣有的認知圖式。而起初當地管委會多部門的不作回應和該公司的不予置評,更是加重了公眾的疑慮。

如今,西安高新區官方在回應中提到了高管臨時調整的原因,還表示“未發現影響公司正常運營的社會關係”,這不乏針對性。但這番釋疑跟為公眾答疑解惑的期望之間仍有距離:這三人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讓其脫穎而出被pick中?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至於是否會“影響公司正常運營”,終歸得觀後效。

不排除讓95後“菜鳥”任國企高管的人事安排,是當地為了規避“事業單位人員不得擔任企業法人”而使出的權宜之計。即便如此,這也太過“兒戲化”——如果這幾個人只是掛名,那也反映出了對國資管理的草率;若其是實職,更是涉嫌違規。耐人尋味的是,當地官方在回應中看似“此處省去1000字”之餘,還在結尾處坦承選任高管方法上“不科學、不完善”。這欲說還休的措辭,未免給人遐想空間,也像是對此次人事任命不合理性的“確認”。

國企高管選任,不可“兒戲化”。95後任千億國企董事,是對國資管理嚴肅性的消解。當地對待此事的處理,希望不要止於回應輿論關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