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不仅是碧桂园对未来的思考,更是未来想走的道路

提到"跨界"这俩字总感觉成了当下的流行趋势。这不,作为房地产大亨的碧桂园也不甘落后,也要玩跨界,让"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

用机器人来造房子,无疑会带来建筑工业的长足进步

碧桂园作为房地产企业,乍一看跟机器人毫不相干,搞机器人产业貌似有点不务正业。但细细想来,其实也很符合商业逻辑。无论是考虑效率还是安全性,机器人都是搞建筑工程的最佳选择。从事同样的工作,机器人的准确性和质量也大大高于人力。

机器人不仅是碧桂园对未来的思考,更是未来想走的道路

碧桂园说干就干。12月16日,清华大学与碧桂园旗下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共建的机器人联合研究院在广东顺德正式揭牌。杨国强表示:"我梦想着在这10平方公里建成一个机器人谷,5年投800亿在这里。"碧桂园作为一个大型房企,居然真的要和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一起花大力气搞搞机器人。

在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些建筑工地上,已经使用机器人来从事焊接、安装天花板、搬砖、读图定位等工作。

碧桂园迄今已经在国内外1000多个城镇实施了超过2000个项目,对于高速发展带来的行业质量痛点,早有察觉。

重点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孵化人工智能研究成果

机器人每个人都见过,不过大部分都是在电影里。最火的机器人电影还是要数斯瓦辛格的《终结者》系列,里面有个镜头实在令人难忘,机器人T800穿越到1984年的时候,是光着的。

机器人不仅是碧桂园对未来的思考,更是未来想走的道路

每次看到这个镜头,我都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机器人穿越时空,连头发都可以完好无损,为啥就不能带条结实的裤子过来?

《终结者》里机器人铺天盖地出现的年份在2029年。无独有偶,日本漫画神作《攻壳机动队》也把机器人大规模出现的年份设定在2029年前后。2029成了上世纪末科幻作家们心目中的机器人崛起之年。

如今距离2029年只剩下10年,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却没有跟上科幻作家的脑袋。幻想中的完美身材变成了长长的机械臂,被安装在流水线上,解放了人类的双手,提升了制造业水平和质量。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也成为了下一代工业革命的进化方向。

由德国在2013年率先提出的"工业4.0",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新一轮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转型竞赛。近年来,全球机器人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15%以上,2017年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已超过250亿美元,增长20.3%。

然而在我们这里,机器人的发展却悄无声息之间落后了许多。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密度(台/万人)平均为80,其中韩国为728,日本为344,美国为342,而作为制造业大国的我们仅为72。

对于机器人在建筑业上的应用,自然要跑在前面

机器人不仅是碧桂园对未来的思考,更是未来想走的道路

建筑机器人,装修机器人……建筑工人出身的杨国强在不同场合都表示,希望建房过程中繁重、重复、危险的部分工作能够由机器人来完成,"它首先是符合我们对零伤亡和安全的追求,第二能使我们的质量提升,第三能使我们的效率提升"。

目前,碧桂园地产板块拥有超过300万户业主,在建筑机器之外,服务机器人也有巨大的潜在需求。比如安防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自动化烹饪设备、家庭清洁机器人等等。

无论是建筑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都依托于碧桂园的原有地产主业,围绕业主和全生命周期应用场景构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杨国强要搞机器人,不是说说而已。2018年9月,碧桂园对外宣布正式进军机器人领域,计划五年内在机器人领域投入至少800亿元,并引进万名研发人才,打造世界一流的机器人研发基地。

在清华大学-博智林机器人联合研究院揭牌仪式上,杨国强表示:"科技让国家更强大,能帮助人们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未来很多工作都将被机器人取代,今天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正是时候,如果再不努力的话就落后了。"

清华大学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亿元,预计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增速将达到75%。

按照碧桂园的规划,未来五年内,将在机器人领域投入至少800亿元,其中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横向合作,是抢占行业制高点的重要举措。清华大学则拥有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今年6月又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将重点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孵化人工智能研究成果。

机器人不仅是碧桂园对未来的思考,更是未来想走的道路

人才有了,战略有了,碧桂园的机器人产业也已经起步,接下来就是静等碧桂园在未来,将建成一个有关机器人所有领域的创造创新之城,一个集研究、生产、生活、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宜业宜居之城,一个融合机器人高新科技和现代化文明的未来智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