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A股市場行情分析展望(操盤必讀)

關注資本倍增,啟動富足人生!

今日股市如昨日文章中提到,關注我的可以知道,明確提示到要反彈、要上漲,大家要打起精神搶反彈。並說出了最近一些政策基本面技術面各類信息,關注到的估計到賺錢了。

今日盤中語音技術,小米概念,券商,電子,軟件,高送轉股,計算機應該及新股次新股等漲幅領先。

後續板塊方面,繼續遠離銀行、保險、地產等權重與白馬股,重點關注形態與量價完美的題材股和概念股。

目前,市場還處於主力吸籌的階段,黎明前的黑暗,重點還是聚焦在個股上。目前手中持有的個股,強勢的橫盤震盪或逆勢拉漲,有跟風小調的個股但跌幅並不大,中小深市場還保持紅盤狀態。部分個股在衝關途中遇阻中長期均線如55、89、144、233等均線的壓制會出現回落,遇阻可以做差價但很快就要買回來。

巨量資金的轉移還在繼續,保持充分的耐心來應對主力動作,磨人越久,蓄勢越好,時間才是價值投資最好的夥伴,小級別動作穩健客可以忽略無視。

目前,市場還處於主力吸籌的階段,黎明前的黑暗,重點還是聚焦在個股上。目前手中持有的個股,強勢的橫盤震盪或逆勢拉漲,有跟風小調的個股但跌幅並不大,中小深市場還保持紅盤狀態。部分個股在衝關途中遇阻中長期均線如55、89、144、233等均線的壓制會出現回落,遇阻可以做差價但很快就要買回來。


巨量資金的轉移還在繼續,保持充分的耐心來應對主力動作,磨人越久,蓄勢越好,時間才是價值投資最好的夥伴,小級別動作穩健客可以忽略無視。

現在的A股市場已進入“白馬失蹄,小票休整”的加速尋底模式。

股價下跌疊加業績增長,目前上證綜指和深圳成指的估值已經回到2-3年前的水平,創業板已長時間處於歷史低位。

券商分析人士認為,經歷近三個月的風險釋放,A股市場步入低估值區間,向上修復的動能正不斷積蓄。大盤股底部確認後,或將為成長股估值修復搭建平臺,形成“藍籌搭臺,成長唱戲”的良好局面。但病去如抽絲,市場情緒的修復不會一蹴而就。

估值回到兩年前

五月,在股諺之中向來以“五窮”的形象在投資者心中投下日曆魔咒的陰影,這令投資者在波動加劇的市場中更加謹慎。

事實果真如此嗎?

數據統計顯示,2003年至2017年這15年中,5月份滬綜指下跌次數為8次,佔比53.33%,與上漲年份幾乎是平分秋色,因此所謂的“五窮”在近年來的行情上並無數據支撐。

2003年以來上證綜指5月表現

上證綜指月線

相反,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利空釋放,A股市場步入低估值區間,向上修復的動能正不斷積蓄。

5月2日,上證綜指、深圳成指、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市盈率分別為13.83倍,23.78倍、28.8倍和42.5倍。

其中,上證綜指的估值已回到2016年2月時的水平。而2016年2月滬綜指最低下探至2638.96點,正好是階段底部。在此之後,上證綜指便震盪反彈,至2018年1月下旬,累計反彈幅度達18.82%。深成指則回到2015年4月水平,中小板估值低於歷史均值,而創業板則處於歷史低位。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表示:“上證綜指2638點的估值底大概率有效,市場情緒變化契機初現。投資者對宏觀經濟的預期較悲觀,這種悲觀的預期,類似於2016年4-5月、2017年4-5月,過去2次情緒的修復都花了一些時間。前兩次市場情緒的修復都有個過程,這一次也不例外,所謂病來如山倒、病走如抽絲。”

“市場環境的改變需要時間,需要業績兌現,也需要政策層面的逐漸落地,但上證50 以及上海市場成交量的萎縮其實也意味著市場距離底部並不遠了。”國海證券表示。

風吹成長資金正調倉

“未來一個階段, A股將進入大盤搭臺、小盤唱戲的時間,同時大盤底部的確認是成長‘出奇’的必要條件。”天風證券策略分析師劉晨明表示,從行業結構上看,今年成長行業業績的轉好,是支撐創業板指相對滬深300業績趨勢更好的核心。

據天風證券數據,截至目前,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已披露完。全部A股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8.9%和14.9%,增速放緩;中小板年報和一季報增速分別為19.6%和19.5%,增速走平;創業板(剔除溫氏、樂視、光線、堅瑞)年報和一季報增速分別為7.7%和27.8%,創業板50(剔除光線)為10.4%和27.6%,一季度增速有較大幅度回升。

總體來看,各板塊2017年年報表現均低於預期,但創業板2018年一季報表現略高於預期,相對較好。

創業板與主板之間盈利差正在擴大。據華泰證券測算,2018年一季度主板非金融累計歸母淨利增速回落至25.5%;創業板(不含溫氏股份、樂視網)歸母淨利增速自2017年一季度以來首次超過主板非金融,達到34.5%;創業板與主板歸母淨利增速差從2017年三季度的-18.9%擴大至2018年一季度的9.0%。

“主板業績增速回落,創業板與主板盈利差擴大,ROE 修復進入後半段,創業板與其淨利差值將繼續走擴,成長股估值提升有望持續。”華泰證券分析師曾巖表示。

隨著政策風向科技股偏移,資金正在加速撤離白馬藍籌股,並轉向創業板。從基金一季度調倉情況可見一斑。

據光大證券數據,截至2018年1季度末,基金重倉股(剔除港股)中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股票市值佔比分別為62.51%、23.62%、13.87%,環比變化-4.52、0.88、3.64個百分點。

“基金對大小盤的持倉比例扭轉了過去 6 個季度‘大強小弱’的態勢,對主板的持倉比例下降,對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持倉比例上升”。光大證券分析師謝超表示。

“政策基調使得市場風格發生微妙變化,維持今年風格偏向成長的判斷,但近期週期價值板塊的配置價值有所提升。”長城證券分析師汪毅表示,成長股建議聚焦優質“新藍籌”,創業板一季報較好,但中報仍面臨商譽減值風險,看好一級行業的軍工、新能源。

同時,“資本倍增”認為,金融消費等價值板塊有望迎來修復窗口。一方面,金融開放步伐加快疊加MSCI的資金流入利好價值藍籌表現。前期金融消費板塊經歷一波調整,部分優質價值龍頭的估值從國際視角看並不太貴,正逐漸迎來相對較好的配置時點。

本頭條號主要是一個以倍增個人的身份,分享對大盤的分析、思考、看法的平臺。筆者資本倍增是多次創造每年十倍的頂尖投資高手。

如果喜歡我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想要加我為朋友的可以私信給我。碼字很辛苦,點贊是尊重,評論是美德,收藏是鼓勵!為了支持倍增有搬磚動力!大家多私信互動互動唄!謝謝大家!你的每一次點贊,每一次評論,每一次收藏都可以為我的頭條號加分哦!希望大家多多互動!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