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式”扶貧是真理,碧桂園告訴你扶貧別搞虛的!

他最初從田野中走來,他最終回到田野中去。他是誰?他是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

1954年,楊國強出生於廣東省順德市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由於家境貧寒,他依靠政府的助學金才讀完高中。由於時代的侷限,楊國強沒有繼續接受高等教育,但這一難能可貴的知識啟蒙,在他的人生中打下了最深的烙印。也是由於他的幼時經歷,他深知脫貧對於貧困人口來說具有重大意義。所以,自1007年到如今,楊國強及他所創辦的企業碧桂園一直走在攻堅脫貧的路上,步伐堅定,從未退縮。

楊國強一直是碧桂園公益事業的推動者和靈魂人物,他帶領著碧桂園發展公益事業已將近二十年。在楊國強的帶領下,碧桂園集團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以"做有良心、有社會責任感的陽光企業"為企業文化核心理念。在扶貧的道路上,碧桂園已經奔跑了21年。易居研究院發佈的2018房企扶貧戰略十大之"最"中,碧桂園被評為扶貧時間最長的企業。

碧桂園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造血式"產業扶貧一直是碧桂園踐行精準扶貧的主要特色。碧桂園通過產業帶動就業,以培訓提升貧困人口的生存技能,先後解決了數萬人的就業問題,為改善社會民生從根本上給出解決辦法,使受助者在一段時間後便能脫貧自立。

“造血式”扶貧是真理,碧桂園告訴你扶貧別搞虛的!

據瞭解,碧桂園扶貧工作有個二十字口訣,那便是"借本你種,賣了還本,賺了歸你,再借再還,勤勞致富"。在百色市田陽縣橋馬片區央律村的花卉苗木種植基地區域,田陽縣坡洪鎮央律村的貧困戶楊色永正忙著給自家種的名為"花葉女貞"的苗木修枝,他今年總認領了共4畝的苗木基地。楊色永說,去年總收入3萬多,今年截至目前已經賣出女貞樹的收入為1萬多元,目前,他的地裡還有1600多棵樹。"我好好打理,等年底賺了錢就能還蓋房子的欠款。"他說。這正是碧桂園扶貧工作20字訣的具體體現。

綜合考量貧困地區的實際狀況後,碧桂園為當地量身定做了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截至目前,已經形成了以英德市樹山村綠色產業扶貧項目、潮州市饒平縣浮濱鎮黃正幸福新村為代表的一批產業項目。

以廣西田陽縣苗木產業精準扶貧項目為例,項目以橋馬片區央律村為地域核心,引導、扶持片區的建檔立卡戶,採取"市場主導、建檔立卡戶參與、企業幫扶、政府支持"的運作方式,通過"企業+合作社+建檔立卡戶"的模式,借鑑碧桂園樹山村"借本你種,賣了還本,賺了歸你,再借再還,勤勞致富"的成功經驗,打造苗木產業精準扶貧基地,拓寬建檔立卡戶的增收渠道。

2017年10月18日,碧桂園集團支援建設的瓊海市石壁鎮水口仔村項目正式落地,為了進一步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集團根據地方產業發展思路,採取精準扶貧舉措,扶持石壁發展五色粽產業。集團進駐瓊海市以來,積極參與各項扶貧產業,2016年曾為水口仔村捐資30萬元發展黑山羊養殖業。

碧桂園產業扶貧項目在各地陸續鋪開,在廣東湛江雷州市北和鎮賢洋村,以龍葵雞為特色產品的種養專業合作社成立;在汕頭市金灶鎮橋陳村,走地雞初生蛋、優質大米等無公害農產品已全線上市。

除了產業扶貧外,碧桂園還建立了慈善幫扶平臺。2016年,"1+1伴你同行"平臺啟動,1對1幫扶貧困群眾公益慈善項目。通過整合各方資源,碧桂園為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提供了一個奉獻愛心、參與公益的有效平臺。

“造血式”扶貧是真理,碧桂園告訴你扶貧別搞虛的!

項目希望為貧困群眾提供的不止是單純的物質捐贈,"1"代表的含義有很多,比如一次相聚,一個擁抱,一頓晚餐等等,這些可能都會帶給受助者很多溫暖。平臺希望社會各界能夠在精神層面給予貧困群眾更多的關懷,讓他們對未來重燃希望。

平臺還為每一位受助者建立了檔案,在碧桂園的扶貧系統裡,每位受助者的名字都對應他們的基本情況,真正做到了"滴灌式"扶貧。截止到2017年底,"1+1伴你同行"項目自開展以來,共計幫扶困難家庭73戶,受益貧困人數281人,其中受益學生128人。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楊國強刻在國華紀念中學校碑上的字,這也是他這麼多年來的自我要求。從當年的"免了七塊錢學費併發了兩塊錢助學金"的政府幫助到如今的大量資金投入回報社會,楊國強及他創辦的碧桂園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